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人物正文

飞向太阳:汉能李河君的光伏“豪赌”

2013-10-16 13:58来源:福布斯中文网关键词:汉能李河君薄膜太阳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押注太阳能薄膜

尽管李河君在水电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但他隐隐感到这个周期漫长的行业对于他这个民营企业老板来说已经很难再突飞猛进。“我已经做到百万级水电站,对我个人来说水电已经没有挑战了,”李河君说,“我必须思考未来怎么走,汉能必须产业升级。2006年,身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李河君被“意外”推举为工商联旗下新能源协会会长,协会成员包括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当时在光伏领域风头正劲的明星公司。李河君说,这个阴差阳错的差事是他在商业上实现二次转身的起点。

刚开始,习惯用度电成本思考问题的这位水电商人对光伏发电嗤之以鼻。2006年光伏发电的成本大约是每度电3元钱,而水电的成本只有每度电8分钱。“我觉得(这帮搞光伏的人)很可笑,这么高的成本还搞什么?”李河君笑着说。根据那时的预测,光伏一度电从3块钱降到1块钱大约需要30年,从1块钱降到5毛钱需要50年。不过光伏行业的现实发展却让李河君发现不是他预想中的那回事:从2006年到2009年,仅3年时间,光伏度电成本便由3元降到了1元;而又过了2年,度电成本就已经达到了0.5元。(编者注:区域、电池组件效率等因素都会对度电成本有所影响,此处数据是按实际安装中最佳效果记录。)

2008年,光伏全球安装量增长了1倍以上,2009年,在新能源商会熏陶、浸淫了3年的李河君,和当时很多中国企业家一样,决定跨入光伏。在这之前,李河君曾尝试过在风能领域发展,但没有发展起来。他发现风场的利润薄,不仅需要争夺风力资源良好的基地,还随时面临弃风限电的挑战,稍不留心就会亏损。不过更为重要的是,在风能领域,李河君看不到可以让自己急速发展的“空白点”,他已经厌倦了水电行业的漫长周期,而在光伏行业找到了他眼中的亮点:不做晶硅,做薄膜,选择了一条令整个光伏业界唏嘘的道路。

“晶硅和薄膜是黑白电(视)和彩电的关系,或者是286、386电脑与iPhone、iPad的关系。”闯入光伏后,李河君不断对外宣扬他这个饱受争议的观点。而目前光伏行业中晶硅占据着9成的市场,薄膜的比例还不到1成。事实上,即便是在汉能公司内部,对于两条不同战略路线的选择也有过一场不小的争执。

这次李河君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包括此前在是否出售金安桥水电站问题上与他立场一致的汉能执行总裁王勇。“的确,汉能干晶硅特别有优势。我们电价便宜,而晶硅(成本中)40%靠电。当时大家的一致意见是,我们在水电站旁边建一个晶硅厂,把所有竞争对手都灭掉,可以赚块钱!”李河君透露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汉能查看更多>李河君查看更多>薄膜太阳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