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人物正文

飞向太阳:汉能李河君的光伏“豪赌”

2013-10-16 13:58来源:福布斯中文网关键词:汉能李河君薄膜太阳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此后几年,从几万千瓦到几十万千瓦的水电站,李河君做了很多,但他真正让他实现突破的是2002年去云南的一次考察。云南地处长江水系上游,水力资源丰富的金沙江横穿而过,云南省政府迫切希望引入民间资本开发。李河君没有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他当即决定投资10亿元做前期考察,随后在金沙江中游规划出8座百万级千瓦的水电站。尽管那时民营资本进入百万级水电项目在中国史无前例,他一举与云南省签下了8座水电站中的6座,总装机规模达2,300多万千瓦,超过三峡水电站。

然而,李河君在金沙江上庞大的水电计划推进远没有想象中的顺利,等待他的是一场暴风雨。“所有的部委都批了,只剩发改委(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不同意——他们不相信民营企业有能力干成这样的项目,认为该给国有企业干。”李河君回忆说。显然,在他看来自己遭遇的挫折源于“动了大型国企的蛋糕”。发改委的怀疑并非没有根据。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兴建的总装机容量为271万千瓦的葛洲坝水电站几乎是倾全国财力,动用5.5万人的军队,历时16年才建成。一家民营企业怎么可能有这样的资源和实力来应对那么多挑战和困难?

李河君不信这些,他更相信自己。“一个企业家必须有对未来的前瞻性,这个事没有发生的时候,你能够用发生心态处理它,依靠与云南省政府签订的合同,于是出现了他把发改委告上法庭的一幕。

妥协是这场博弈中李河君必然的结局。不过最终他并非一无所获,他们拿到了6大水电站中资源最好的一个——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其它几大水电站被分配给几大国有公司,李河君在其中有少量参股。对于此前的考察投资,李河君也得到了一定的补偿。华睿在金沙江水电开发项目上累计获得了大约400万千瓦(4GW)的总装机权益。

2003年8月8日,还没拿到发改委批文的金安桥水电站开工了。但李河君有自己的理论,“建国以来,所有大型水电站,没有一个不是未批先建的。”他解释说。然而实际建设中的困难远远超出了李河君的想象。“比如牵涉到移民问题,我们要和下至村长,上至总理的官员打交道;技术上,工程难度比三峡还要大——水流湍急,8个20吨的石头绑在一起,往里一扔就飘走了。”李河君举例说。

最大的挑战来自于需要持续投入的巨额资金压力。李河君在自己即将出版的一本名为《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的书里,如此描述:“金安桥建设长达8年,每一天的资金投入都像磨盘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为了应对高峰时每天1,000万元的投入,李河君一方面四处寻找融资、贷款,另一方面不得不持续出售前些年建设的小水电站,包括一些已经并网发电的优质资产。“金安桥是靠很多小水电站堆起来的。”李河君说。

面对长达8年、累计投资超过200亿元的金安桥项目,李河君称自己不仅要稳定军心,还要抵制诱惑。团队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当时有一个分管金安桥项目的副总裁就中途跑了,他觉得肯定干不了,跟着我干肯定要坐牢。”李河君笑着回忆说。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至今仍留在公司的元老对李河君极其钦佩。“主席对下属非常信任。金安桥水电站开工8年,他只去过有限的几次,放心地把工作交给我们干----他是很有智慧的人。”王俊娟说。

在金安桥项目即将核准的最后阶段,三峡水电工程开发总公司询问李河君是否愿意将项目出售。“他们当时看我比较困难,说愿意出450亿买我的水电站,”李河君透露,“如果卖了,我们可以净挣300亿。”汉能公司内部董事会开始出现不同意见。“当时只有我和公司执行总裁王勇不愿意卖,其它人全部都支持卖,”李河君说,不过最终他还是说服了大家,“金安桥不能卖,这不是挣钱的事。一旦做成,我们不会缺钱,但如果卖掉,我们政治上没法交待。”2011年3月,金安桥水电站一期24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汉能查看更多>李河君查看更多>薄膜太阳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