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太阳能建筑政策正文

北京顺义:十四五全面推广建筑分布式光伏

2022-05-20 14:04来源:顺义区人民政府关键词:分布式光伏建筑十四五北京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今年1月10日,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印发《顺义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大可再生能源比重。在城镇建筑、公共设施、产业园区等重点领域,优先使用太阳能光伏、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新建民用建筑100%落实强制性绿色建筑标准。优先发展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等可再生能源供热方式。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同步推进农村住房墙体节能改造。全面推广建筑分布式光伏发电。

详情如下: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顺义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地区和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

《顺义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顺义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

目 录

第一章全面总结工作成效,系统识别主要问题 2

第一节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 2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的战略机遇 9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 9

第二章深入落实环保新要求,科学确定规划目标 13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3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3

第三节 规划目标 14

第四节 指标体系 16

第三章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 18

第一节 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 18

第二节 构建高端绿色产业体系 19

第三节 提升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水平 20

第四节 健全碳排放控制管理制度 22

第四章 多措并举,守护蓝天白云新常态 23

第一节 深化大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23

第二节 建立大气污染协同防治机制 26

第五章 强化水环境质量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 27

第一节 保障饮用水水源质量安全,加强水资源管理 27

第二节 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全面提高水环境质量 28

第三节 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29

第四节 主要河流水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30

第六章 加强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全面保障农产品安全 35

第一节 强化基础保障 35

第二节 强化预防和保护 36

第三节 强化风险管控和修复 36

第七章 加强生态建设,系统提升生态服务功能 37

第一节 加强生态空间保护 37

第二节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38

第八章 严格控制环境风险,保障区域环境安全 41

第一节 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41

第二节 持续加强噪声污染防治 44

第三节 持续推进辐射安全监管 45

第四节 健全环境应急风险防控体系 45

第九章 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创新环保制度保障 47

第一节 坚持改革创新,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47

第二节 深化监管建设,全面提升治理水平 50

第十章 统筹完善规划保障体系 52

序 言

“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是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阶段。科学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思路,对顺义区落实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做好首都功能的优化提升和服务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顺义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以推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两区)建设、深化和发扬“第一国门意识”、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和改善老百姓关注的环境质量问题作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以努力实现“低碳、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美丽顺义为最终目标,提出顺义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思路和重点工作方向,是推动顺义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年至2025年。

第一章 全面总结工作成效,系统识别主要问题

全面总结顺义区“十三五”以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根据国家、北京市、顺义区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研判“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压力。

第一节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

“十三五”以来,顺义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

一、全区生态环境质量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

空气质量大幅明显改善,“气质”显著提升。2020年,我区PM2.5年均浓度实现历史性突破,降至35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下降50.7%,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成为唯一达标的非生态涵养区。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为3微克/立方米,连续4年保持在个位数。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分别为25、56微克/立方米,均创新低,实现稳定达标。蓝天“含金量”明显提升,优良天数由2015年的199天增加到2020年的276天,重污染天由49天减少到7天,蓝天白云成为顺义宜居的新常态。水环境质量突破性改善,全区优良河长比例“两升一降”。2020年,国家、市级环境质量评价的监测主要河流中Ⅰ~Ⅲ类、IV~V类河段分别较2015年提升45.1个和37.2个百分点,劣V类河流断面较2015年减少82.3个百分点。2个国家级、5个市级考核断面全部优于考核标准,7个市级生态补偿断面扣缴补偿金313.5万元,同比下降78%,是2015年1.45亿元的1/46。全区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连续5年保持100%,超额完成双90%目标。碳排放稳中有降。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均完成“十三五”和2020年任务目标。生态环境质量稳步向好。2020年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63.02,为良好水平,较2016年有所提高。

二、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区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及7个专项工作小组,充分发挥议事协调作用,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各领域相关工作,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努力构建新时代环境治理体系。印发实施《顺义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规定》、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等文件,进一步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决策部署。定期通过区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镇街书记会议等,调度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保护各领域工作。

三、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就

1.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一是压煤减煤效果显著。2017年全区基本实现“无煤化”,356个村完成“煤改清洁能源”,17余万户实现清洁取暖,压减燃煤140万吨,直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1900吨、氮氧化物4116吨、烟尘2912吨、挥发性有机物252吨。二是移动源进一步低排放化。淘汰老旧机动车6.21万辆,固定式遥感系统筛查超标车29.27万辆。路检机动车94.76万辆次,处罚6.63万辆次,率先在全市实现境内公交100%新能源化。三是重点行业企业减排措施力度持续加大。清理整治“散乱污”7161家,实施燃气锅炉低氮改造2963蒸吨,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设备升级改造1800家,实施排污许可管理1868家。四是扬尘精细化管控效果显现。以工地、裸地、道路清扫保洁为工作重点开展精细化治理,降尘量逐年降低,2020年降至4.3吨/平方公里·月,排名全市第一。五是积极应对空气重污染。停限产企业由74家增加到201家,工地清单由单一房建工地扩充到房建、市政、水务、公路、园林5个部门,道路清单由58条道路增加到109条。六是全力以赴打好秋冬季污染防治攻坚战。秋冬季PM2.5浓度由2017—2018年的5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0—2021年的4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逐年向好。2021年起实施烟花爆竹全域禁放工作,在气象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2.碧水保卫战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水环境监测体系实现全覆盖。在国、市考核断面基础上,建立4个出境断面在线监测子站、85个区级补偿断面手工监测点,27个黑臭水体监测点,逐步建立了覆盖全区31条河流、25个镇街的地表水状况监测网络。二是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构建“预警、通报、考核”机制,每月开展水质监测并及时通报结果,结合区河长办考核通报机制,压实属地责任,针对排名靠后、水质波动的属地,开展现场帮扶和联合巡查,推进我区水环境持续改善。三是饮用水源地管理严字当头。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检查,保障饮用水安全;有序推进“千吨万人”水源地划定工作,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和监测,地下水监测合格率100%。四是污水处理能力显著提高。实施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以来,6个区镇级再生水厂全部通水运行,12个城镇再生水厂投入运营,污水处理能力32.65万吨/日,全区污水处理率由2016年的85.4%提高到2020年的95.1%。建设287个村的污水管网及处理设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53%。五是入河排口治理不断精细化。印发实施《顺义区入河排口分类分级管控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排查入河排口1332个,全面推进入河排口清理整治。搭建了26套水质水量在线监测设施,水环境智慧管理平台初见成效。六是河长制工作体系全面推进。印发实施《顺义区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三级河长体系,压实河长责任,积极开展巡河并整改,累计解决河渠道、小微水体环境问题3.5万处。七是生态补水取得新进展。将南水北调中线水引入潮白河水源地,五年累计补水3.2亿立方米。

3.净土保卫战扎实稳步推进。

一是推进土壤详查,健全土壤监测网络。完成490家土壤污染重点企业空间位置遥感核实及216个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点位核实工作,未发现污染超标状况。二是强化耕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环境安全。印发实施《顺义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工作方案》。全区48万亩耕地土壤质量均为优先保护类,无受污染耕地。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和农膜回收,绿色防控覆盖面积达到4.9万亩,全区化肥、农药施用量分别较2016年降低48.7%和35.3%。三是强化源头和风险管控。印发实施《顺义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顺义区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方案》。强化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重金属污染防控。建立废旧电池回收转运体系,共回收废旧铅蓄电池3986余吨。

4.农村污染治理水平持续提高。

一是努力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规模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基本达到全覆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由73.43%提高到90%以上。二是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农村治污工程共计开工建设256个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发现、整改各类村环境问题14万处。全区所有村庄配置生活垃圾治理设施,生活垃圾得到全部处理。三是积极开展厕所革命。截至2020年底,完成6368户的户厕改造,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到99.3%;完成626座公厕达标改造任务,完成率100%,三类以上公厕比例达到100%。

四、绿色发展水平提档升级

一是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疏解退出369家污染企业或一般制造业,年耗能减少4.5万吨标准煤,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7161家,“高精尖”项目加快推进,2020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37个,累计10家企业入选国家绿色制造名单。二是车型结构持续优化。全区公交车全部采用新能源,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4%;三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88%,完成了“十三五”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的目标。全区用水总量下降至1.7亿立方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下降至9.2立方米,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四是清洁能源快速发展。推进燃煤锅炉房清洁能源改造和环保提标改造工作,居民集中供热清洁能源覆盖率达到100%;实施农村煤改清洁能源,减燃煤140万吨;燕京啤酒、鑫海韵通等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累计节能约4万吨标准煤,全区基本实现“无煤化”。积极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出台顺义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推广办法,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规模达到120兆瓦,位居全市首位。五是绿色发展生态空间不断扩大,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拆除腾退违章建筑,实施留白增绿,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的28.84%增加到2020年的32.78%。

五、环境监管能力大幅提升

一是利用科技手段指导精准治污。通过建设600个空气质量小微站、1100套餐饮油烟浓度(状态)在线监测系统、27套7参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构建立体的大气污染综合监管指挥平台。通过建设4个河流断面在线监测、27个入河排口在线监测系统,构建水污染综合监管指挥平台,利用科技手段实现精准治污。二是生态环境执法不断深入。积极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强化行刑衔接,发挥“环保警察”作用,开展点穴执法、全时执法、精准执法。强化进京路口和区内主要道路重型柴油车检查,通过非道路移动机械登记、移动执法等系统,提升执法效能。三是环境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建立了包括大气污染监管平台、环保网格巡查APP、顺义环保在线平台等环境管理应用平台,实现了空气质量、餐饮油烟、水环境监测系统数据实时共享并进行数据分析。

六、生态环保宣教深入人心

一是持续开展宣传品牌活动。环保网格员知识竞赛、中小学生环保主题演讲等已成为我区环保品牌活动,被市级媒体多次报道。二是充分运用新媒体宣传平台。利用“顺义生态环境”微信、微博传播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典型等,近三年点击量670余万次。三是不断开拓宣传教育资源。将生态环境教育“课堂”延伸至全区4家环境教育基地、3家环保设施开放单位,不断拓宽生态宣教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四是深入开展环保主题教育。开展世界环境日、低碳日、生物多样性日、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日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进社区、进学校等形式,提高宣传覆盖率,进一步增强了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

“十四五”时期是实施《顺义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2035年)》、建设港城融合的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创新引领的区域经济提升发展先行区、城乡协调的首都和谐宜居示范区的重要阶段,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将发生深刻转变,生态环境保护亦面临新的挑战。

一、绿色低碳转型面临更高要求

顺义区产业结构逐步“高精尖”化,高精尖项目落地数位居全市前列,但万元GDP能耗和碳排放仍有下降空间。顺义区能源结构逐步优化,但能源消费刚性需求比例依然较高,仍旧主要依赖化石能源,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比例较低,同时尚未形成绿色低碳的能源治理格局和有效减碳措施,现阶段低碳发展水平难以支撑碳达峰稳中有降并持续下降的刚性减量目标。

二、空气质量改善难度加大

“十三五”以来顺义区PM2.5改善幅度分别为10.4、14.0、7.0和6.0微克,改善空间逐年缩小,工作措施的精细度、精确度、持久度还有待加强。2018年以来,臭氧超过PM2.5成为顺义区的主要污染物,臭氧污染的挑战逐渐凸显。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来源多、分布散,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全区VOCs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状态,VOCs治理将成为“十四五”时期顺义区空气质量改善的重点。

三、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面临挑战

顺义区供水水源单一,供水以地下水为主,随着经济发展水资源需求不断提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地表水仍有部分断面不达标,超标水体主要表现为有机物、氨氮和总磷浓度高。区域水资源分布不均,部分河道生态水量不足,生态补水量与生态环境用水需求间有一定差距,河湖自净能力差。多数河流的流速极缓,藻类大量增殖,水体通透性有待提高,溶解氧浓度较低,水生态系统脆弱,其服务功能和生态价值有待改善。

非点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顺义区雨季的河流污染物浓度已明显高于非雨季,而系统有效的城市面源污染治理体系尚未形成,存在雨污合流问题,同时农业农村污染源造成的非点源污染仍然缺乏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其污染物入河量控制难度较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分布式光伏建筑查看更多>十四五查看更多>北京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