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人物正文

光伏“绝代双骄”:郑建明VS李河君

2013-10-29 09:22来源: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郑建明李河君光伏人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但现实情况却是在不少光伏圈内人看来,走到哪都夸“薄膜”好、说“薄膜”才是未来光伏发展趋势的李河君,言语中总能让他们感受到些许“敌意”。(这里有必要解释的是,相对于“晶硅”,“薄膜”是光伏发电的另外一种技术路径,从发展上看,“晶硅”产业已存在了七十余年,而“薄膜”还只是个“小学生”;而从规模上看,我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光伏企业和产能都集中于“晶硅”,真正押宝“薄膜”的却寥寥无几。在地面电站、分布式、BIPV光伏等诸多光伏细分领域,“晶硅”与“薄膜”都存在竞争关系。圈内很多人至今都坚信,晶硅、薄膜永远成不了“好朋友”。)

曾有一位汉能员工向爆料说,“我有一个判断”、“要努力到上帝出手相助时”是李河君的口头语。话说,如果你的老板整天这样的口头禅,你会有何感呢?

“绑架政府”

于是,在曝出李河君成为“中国第四富豪”的第二天,便质疑四起了。有人说他伺机炒作,有人说他桀骜不驯,甚至有人说他的财富得益于“绑架政府”……

从汉能的业务路径看,最大的产业就是光伏和水电。虽然有媒体也曾披露,汉能业务还遍及贸易、高端公务航空、教育及地产等,且总资产超过1000亿元,李河君的个人持股超97%,但水电业务是汉能的主要收入及现金流来源(收入或达20亿元),而这也是令其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原因所在。

2009年金融危机后才切入到薄膜光伏领域的汉能,主攻非晶、铜铟镓硒(CIGS)两类薄膜电池,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双流、武进、禹城、邳州、双鸭山等,官网中宣称“产能已达3G瓦”。但据相关人士透露,汉能虽有多个生产基地,但实际投产的项目可能主要集中在四川双流和山东禹城、广东河源等,并不是所有基地都已经“开花结果”。因此,其号称的3G瓦产能,对应的实际产量并不多。

而另一份来自不同光伏统计机构在2012年所做的全球光伏产量统计数据,汉能公司的光伏产量,没能进入前二十位。而在另一份仅有中国公司的榜单中,前十大光伏公司中也无法寻找到汉能的踪迹。

熟悉李河君资本运作的人都知道,他的诸多光伏项目都是绑着地方政府“一起长大”。据悉,李河君当初在山东禹城建光伏基地时,与当地政府有一个协议,需要政府方面帮忙担保并贷款8亿元,但汉能对禹城的实际投资并没有这么高。据传,大量贷款可能都被汉能拿走了。有媒体还称,汉能的海南项目不仅廉价拿地,且6亿元注册资本金中的一半,来自于海口市政府的无息借款。此外,当地政府还帮助汉能从海南省工信厅、海口农信社等争取到了5亿多元的贷款及扶植资金……

相对于把光伏做到大规模,李河君与政府的“默契”是不是更让你跟你的小伙伴惊呆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郑建明查看更多>李河君查看更多>光伏人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