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保障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用地需求!山西省发布“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通知

2023-01-28 12:07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关键词:光伏用地十四五山西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推进“标准地”改革。深化拓展“标准地”改革,探索向生产性服务业延伸,加大实施新增工业“标准地”出让力度。完善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推进实施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供应。加强建设项目审批、用地预审、供地审查、批后监管、竣工验收等多环节建设用地使用标准控制。

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同地、同权、同价、同责为导向,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落实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权能,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鼓励新产业新业态利用存量用地,探索土地收储利益共享机制。鼓励对依法登记的宅基地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合利用,合理优化村庄空间布局,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有序推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探索农民“户有所居”的多种实现形式。

1.png

(三)推进林草资源高质量保护和利用

推进森林资源管控和高质量利用。完善森林分类经营制度,加强林地分级管理,突出保护重点。强化林地定额管理,严格控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规范采伐管理,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和凭证采伐林木管理制度。深化集体林权改革,稳妥流转集体林权,放活生产经营自主权。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利用国家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渠道和财政贴息政策,吸纳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储备林投资、运营和管理,培育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建设结构优化、优质高效、功能多样的国家储备林体系。加强国家、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和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及省级保障性苗圃建设。推动国有林区发展,完善国有林场全额财政预算管理,建立林区公益性与经营性并存机制,做优经济林产业,优化林下经济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林药、林菌、林禽、林蜂等种养殖基地,培育木本、草本药材产业,推动森林旅游、康养和自然教育产业持续发展。

推进草原资源管控和高质量利用。严格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确保基本草原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功能不降低。加强国家、省级草品种区域试验站建设,推动国家、省级草种质资源库和草种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积极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草原生态休闲旅游胜地。构建草原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加强草原鼠害、病虫害和毒害草监测、预警及防治工作。推动草原高质量发展,在满足生态修复目标要求的前提下,改良天然草原、发展草种业和草坪产业。

强化林草生态建设。推进森林生态系统“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建设,加强林地用途管控,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确保林地保有量不减少,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发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碳汇功能。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植树造林种草工程,坚持乔灌草相结合,“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大力营造混交林,因地制宜建设生物防火隔离林带。稳步推进苗木良种化、树种多样化、模式科学化,提升人工林的生态稳定性和景观丰富性。围绕“东药材西干果”发展布局和“小灌木大产业”发展战略,科学布局灌木经济林和干果经济林,在绿化过程中夯实、壮大经济林产业。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康养产业,依托九大林区等森林资源,推进森林旅游度假、运动休闲、养老养生等多业态发展,打造“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

1.png

(四)提升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水平

科学“用水”,完善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贯彻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确定重要河流主要控制断面的基本生态流量,完成黄河干、支流耗水指标细化,开展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工作。在水资源超载地区,对取自超载河流地表水、各超载类型地下水的取水申请,暂停审批新增取水许可;对合理的新增生活用水需求、通过水权转让获得取用水指标的项目,可以继续审批新增取水许可,但需严格进行水资源论证。水资源临界超载地区应建立预警机制,暂停审批高耗水项目新增取水许可,执行严格的用水定额和节水标准。到2025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85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累计下降12%。

严格“控水”,强化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水源保护,以节水为前提,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等各环节管控和监督考核。在生态脆弱、严重缺水和地下水超采区,严格控制高耗水行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定期修订用水定额标准。发挥用水定额的导向和约束作用,从严核定用水户取水规模,加强用水管理,逐步将水效控制在定额范围。

加强“管水”,实施岩溶大泉保护和地下水管控。推进岩溶大泉保护与生态修复,实施地下水用水总量和水位双重控制。实施地下水超采治理,加强地下水监控体系建设和监督管理,提高地下水监管能力建设。开展全省1∶50万水资源评价,开展岩溶大泉水文地质及水资源承载力调查评价。划定岩溶水超采区和孔隙浅层地下水超采区等地下水开采重点管控区。在地下水禁采区内,除应急供水外严禁开凿取水井,对已有取水井限期关停。划定汾河、御河、桑干河、永定河、涑水河五大生态用水补给区,满足主要河道生态基流需水。

加强“节水”,推进重点领域节水工作。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加强工业、农业和城镇等重点领域节水提标改造,创建节水型企业和节水型园区,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形成全社会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和长效机制。推进农村生活节水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以黄河流域大中型灌区为重点的灌区现代化节水改造,建立节水型农业种植模式。深入开展工业节水减排。完善供用水计量体系和在线监测系统,强化生产用水管理。全面加强城镇节水降损,将系统性节水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改造和管理各环节。持续推进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建立精细化管理平台和漏损管控体系。推进公共领域节水,开展公共机构节水诊断和节水标杆建设。

1.png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用地查看更多>十四五查看更多>山西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