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第三章施行存量挖潜,稳固制造业基本盘
以提升产业能级、创新能力、链条水平和优化生态为目标,通过不断补链、强链、延链,提高产业垂直整合程度,着力锻长板、补短板,推动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第一节食品加工
以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为指引,按照“安全化、品牌化、营养化、绿色化”方向,巩固提升肉制品、面制品、调味品等行业优势,提高酒业品牌影响力,重点发展冷链食品和休闲食品,推动食品加工由“原字号”向“国人厨房”跨越,建成全省重要的现代食品加工基地,到2025年,建成1000亿级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冷链食品。重点发展速冻面米、速冻畜禽肉类、速冻果蔬类、速冻调理食品等。强化个性化精准营养产品研发,推动传统特色速冻食品现代化,丰富新型速冻食品种类,加快速冻食品加工数字化、智能化,逐步提高分割食品和熟食制品等精深加工量,提高食品安全及农副产品附加值。发展冷链物流,充分发挥驻马店市畜禽养殖优势,加快引进现代化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建设覆盖全冷链流程的速冻食品自动跟踪智能化监控中心数据平台,着力构建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产品贮藏、运输、配送销售到消费的完整产业链条,建成全省重要的冷链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休闲食品。重点发展功能类休闲食品,研发以菌类、谷物、豆类、杂粮、果蔬等为原料的即食休闲产品,推动食用菌、板栗、花生、玉米、芝麻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开发功能性食品和药食同源产品,拓展旅游、航空、高铁休闲食品种类。依托“互联网+”,打造新兴休闲食品品牌。建设休闲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完善原料基地、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努力建设全省重要的休闲食品产业基地。
第二节装备制造
巩固提升电气装备、农机装备、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优势,推动大型化、智能化、服务化、国际化转型,到2025年,建成500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电气装备。围绕“新基建”特高压建设,重点发展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装备、智能变电站成套装备、智能配电网成套装备、智能化新能源装备、智能电网用户端设备及基于新型材料的大容量储能装置,大力发展高端重型同步电机、大型异步电机、大容量超高速永磁电机、大型节能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持续提升电气装备产业核心竞争力。
农机装备。发挥驻马店粮食生产与加工大市的综合优势,重点发展智能大马力拖拉机、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装备、设施农业装备、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模块与智能化农机装备、低碳保质粮油产品干燥装备和现代畜牧养殖的智能化装备。推进5G、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等在农机上的应用,建设现代农机装备生产基地。
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以集群发展为方向,以行业骨干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高性能半挂车、冷藏保温车、道路施工和维护管理专用车、油田装备专用车、重型自卸车、环卫特种车、物流及特殊应急专用车等。加快研发推出一批轻量化、安全性高、附加值高的新车型,做优专用车品牌,建成重要的专用汽车研发制造基地。坚持零部件产业升级与整车发展并举,突破性发展关键汽车零部件,形成涵盖整车制造、专用车及零部件等为一体的较为完备的全产业链条,致力打造驻马店专用车基地。
第三节服装制鞋
重点发展现代纺织服装、制鞋产业,到2025年,建成300亿级纺织服装及制鞋产业集群。
现代纺织服装。大力发展绿色纤维、时尚服装,积极发展医疗、汽车、建筑、包装等领域产业用纺织品,打造一批专注女装、童装、针织服装、职业装等区域品牌,加快培育直播、新零售等新型销售模式,努力建成全省知名的品牌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强化专用产品研发,积极培育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示范企业,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制鞋。以品牌化、时尚化、个性化为主攻方向,加快形成品质标准化、设计新颖化、生产智能化、营销网络化的提升模式。重点发展舒适、功能鞋类,强化专用功能鞋类研发,注重鞋类舒适性设计,加大新型环保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形成皮鞋、休闲鞋、童鞋、劳保鞋等生产和供应链。
第四章激发新动能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以生物医药及医用卫材、节能环保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产业为重点,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推动创新突破和融合应用,加快细分领域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打造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生态体系。
第一节生物医药
主动融入健康中国战略布局,加强“中国药谷”建设,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现代中药、原料药、农药兽药、康复器具等产业,提升我市医药医疗健康养老产业层次;加快落地一批中高端原料药生产项目,打造国家级原料药生产基地。到2025年,建成500亿级生物医药研发与生产,医疗器械、康养器械制造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聚焦血液制品、新型疫苗等领域,积极引进培育基于免疫抗体技术、蛋白重组等基因工程技术的生物制品和新型疫苗项目,积极发展造血干细胞等细胞生物制品和动物用疫苗产品。围绕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用药需求,重点发展基于新靶点和新作用机制的创新药。推进基因测序、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癌病变前期分子干预、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人源化细胞构建等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
现代中药。围绕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妇儿科疾病等领域,加强基于经典名方的中药新药开发,加快名优大品种中成药二次开发。支持新型制剂、中药饮片、配方颗粒和中药鲜药饮片研发,加快超微粉碎、临界萃取、高压固相萃取、大孔树脂吸附等先进技术产业化。引导中药生产企业向中药材种植延伸,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建设优质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
原料药。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好、高附加值的特色原料药及中间体,围绕晶型选择、药物耐受、药代动力学等方向探索新技术应用,推进先进结晶技术、粒体控制技术、连续流生产技术、手性合成等工艺升级,推动原料药产业绿色发展。
农药兽药。支持生物农药、生物兽药、新型动物疫苗等重大产品开发,研制可替代抗生素的生物兽药、生物饲料添加剂,促进产业化、规模化生产与应用。
康复辅助器具。积极布局健康辅助器具、医疗机器人、心血管系统状态监测设备等高端医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等产业。培育智能假肢、眼脑健康、残疾患者康复训练等产品与服务。
医疗设备。重点发展智能医疗辅助产品,推动彩超、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医疗机器人、心血管系统状态监测设备等高端医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发展,加快可穿戴医疗设备、康养器械、远程医疗等智能医疗器械研发和产业化。
第二节节能环保装备
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到2025年,建成200亿级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节能产业。重点发展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装备、节能监测技术和装备等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支持龙头企业建设远程运维智慧平台,形成“装备+平台+服务”发展模式。加快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等节能服务产业发展,鼓励节能服务公司整合上下游资源,为用户提供“一站式”节能服务,推动服务内容由单一设备、单一项目改造向能量系统优化、区域能效提升拓展。
环保产业。围绕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及城市垃圾处理,开展污水、污泥、垃圾处理,脱硫脱硝,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土壤修复,重点发展高效节能通用设备、工业循环冷却水协同处理、先进环境保护专用设备、环保药剂及材料、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城镇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节能环保服务业为主要方向,完善LED节能灯具、输配电设备、余能利用设备、伺服电机、空压机、泵、膜处理设备、汽车尾气净化器、环境监测产品等重点技术及产品产业链,建成特色明显、创新能力强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搭建环保大数据平台,推动产业集聚区大气污染物监测系统应用,加强环境物联网与大数据建设,实现环境监测数据模型化、精细化、准确化。
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重点发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热能综合利用、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道路沥青和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静脉产业园建设。开展村镇低成本小型垃圾处理成套设备开发示范。支持企业建立再生资源交易平台,推广“互联网+回收”新模式。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
第三节新材料
以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化工新材料等为主要方向,推动传统材料领域迭代升级,积极发展电子信息功能材料、高端金属材料、新能源材料,超前布局石墨稀材料、生物基材料、纳米材料等前沿功能新材料。到2025年,建成100亿级新型材料产业集群。。
先进金属材料。加快发展先进铝合金材料,强化研发航空航天用、汽车用、电子信息材料用等高端铝合金产品。努力突破镁合金结构性材料关键技术,推动镁产业与汽车、军工、电子信息和轨道交通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新型功能材料。围绕新能源、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发展需求,重点发展电子级多晶硅、电子级玻璃纤维、电子级化学品、高端盖板玻璃、等关键材料。巩固人造金刚石优势,大力发展宝石级金刚石、高导热高透光率多晶金刚石等,加快金刚石聚晶、高端刀具等高端制品研发制造,拉长人造金刚石产业链条。
高性能化工材料。推进尼龙新材料产业链与煤化工、盐化工“三化一体”协同发展。建设平煤神马尼龙新材料产业园,打造产品高端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氟化聚合物、绿色纤维等化工新材料,推动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化学品等规模化生产与应用。
第四节新一代信息技术
聚焦“补芯”“引屏”“固网”“强端”,加快打造“芯屏网端用”产业生态圈,重点发展5G、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通信、智能穿戴等特色产业。到2025年,建成全省新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5G产业。做强5G智能终端产业,提升5G设备生产制造配套能力,加快发展基于5G应用的软件产业,开展“5G+智能制造”、“5G+现代农业”、“5G+现代服务业”、“5G+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试点示范,推进5G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传感、机器通信等技术融合,突破一批“5G+集成应用”技术。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巩固我市5G网络枢纽地位,建设全省5G产业发展高地和场景应用示范区。
集成电路零部件。推进5G智能终端配套协作区建设,做大做强5G领域关键元器件、智能终端、精密机构件、关键光学元组件等配套产业和外围设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专用芯片制造封装、专用材料等领域。积极引进集成电路设计、大尺寸硅片、功率器件、射频芯片、显示驱动芯片、传感芯片等项目。大力发展电源管理芯片、半导体材料、电子化学品等细分领域。
新型显示。重点引进10.5代及以上液晶、6代柔性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8.5代及以上OLED、中小尺寸OLED柔性面板、LED灯珠、控制器、系统软件开发等项目,加快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项目建设。
光通信。依托各类电子产业园区加快研发高端光纤连接器、新型超低衰减光纤、特种光纤、光收发模块等高端产品。深耕光纤光缆、连接器件等细分领域,积极培育激光器芯片、光探测器芯片、配套集成电路芯片、5G阵列波导光栅(AWG)芯片、DFB激光器有源芯片等,积极引进和培育光纤预制棒、磁性元器件、光通信变压器元件等上下游相关企业,完善光通信产业链条。
智能穿戴设备。大力引进5G射频模组、国产5G终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设备、智能穿戴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或重点项目。加速智能穿戴设备与生命健康、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围绕信息娱乐、运动健身、医疗健康等应用领域,培育一批智能穿戴设备知名品牌和行业领军企业,初步形成完备的智能穿戴设备产业链。建设和完善智能穿戴设备创新载体,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升智能穿戴设备低功耗设计和研发水平。
第五节新能源
发展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等,建设智能电网,打造光伏、风电装备应用高地。
动力电池。强化电池材料优势,大力发展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动力电池。加快氢燃料电池、全固态锂电池、石墨烯电池等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展先进模块化动力电池技术攻关。加大正负极、电解液、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回收与再利用等领域优势企业引培力度,促进动力电池与材料、零部件、整车、回收再利用等产业协同发展。
光伏产业。强化与国内外光伏装备企业合作,积极布局30GW超级工厂及电子级高纯度试剂、光伏组件等配套项目,引进光伏玻璃产能,打造“材料-组件-电场-应用”全产业链。构建智能光伏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与光伏产业深度融合,鼓励特色行业智能光伏应用。
第五章推进新型化,提质发展传统产业
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方向,以化工、建材为重点,推进科技赋能增效,加快制造模式新变革,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到2025年,建成全国重要的300亿级现代化工产业集群。
第一节化工
煤化工。加快煤化工多元化、高端化和精细化发展,以煤基醇醚及深加工为重点,以聚酯、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工程塑料、医药中间体、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为突破口,打造“一头多尾”、产品多元的省内先进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链。
盐化工。巩固纯碱优势,拓宽氢气下游应用,延伸发展环氧树脂、环氧氯丙烷等产品,加快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转型,建设全省特色盐化工产业基地。
第二节建材
改造提升水泥、防水等产业,发展新型建材和装配式建筑,开展绿色建材应用示范工程,着力建成一批绿色建材基地。到2025年,建成全省重要的300亿级绿色建材产业集群。
水泥。化解水泥过剩产能,采用新型水泥干法工艺技术,支持发展42.5及以上水泥、纯硅酸盐水泥,重点发展基建(海洋、水利、能源、道路)工程专用高端水泥、新型低碳排放水泥品种;加快突破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燃料替代技术、水泥窑炉烟气分离技术等等。
高性能混凝土。加快突破高性能混凝土组成配方、新型混凝土外加剂技术,推广绿色混凝土搅拌站改造;加快推广机制砂等再生资源利用,提高机制砂在预拌砂浆中的使用率,最大限度节约自然资源。
装配式建筑构件及墙材。推行装配式构件、PC复合结构设计和工艺优化技术,加快推动叠合楼板、内外墙板、楼梯阳台、厨卫装饰等工厂化生产,重点发展轻质高强、保温、装饰等功能复合预制构件,标准化预制构件、PC及钢结构构件、蒸汽加压砌块及板材、高强自保温砌块等新型建材。
防水。发展建筑防水产业,立足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优势,重点打造科技创新、材料生产、施工总部、技能培训等四大基地,提升建筑防水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推动建筑防水产业迈上产业化、高端化发展之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4月27日-2025年4月30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65MW/100MWh!广东韶关市浈江区首个电网侧独立储能站开工4月25日上午,广东韶关浈江独立储能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国粤(韶关)电力有限公司举行。该项目由广东电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与国粤(
4月29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与江苏能源监管办联合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苏发改规发〔2025〕2号),通过优化上网模式、简化备案流程、保障接网消纳、规范整村开发、强化安全管理,多维度破解分布式光伏发展痛点,为企业、投资者及从业者注入信心。上网模式
在国家“双碳”战略与低空经济政策的双重推动下,一场关于能源与空间利用的变革正在悄然上演。深圳安泰科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勇立潮头,以前瞻视角锚定光伏柔性支架为核心技术,布局“低空经济+光伏产业”融合新赛道,致力于为“低空经济+光伏”赛道土地立体化开发与绿色能源高效利用带来创新解决方案
4月29日,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海域,随着最后一组光伏发电单元完成调试发电,中国首个建设在高风速海域的海上光伏项目——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该项目总装机容量180兆瓦,配套建设一座110千伏靖海陆上升压站和18兆瓦/36兆瓦时的储能系统,年平均可提供清洁电能约3
4月29日,山西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第二次征求公众意见的公示。文件提出,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工商业光伏,自发自用电量占年发电量的比例应在50%以上,鼓励通过储能等方式优化涉网安全与电网友好性。年自发自用电量占发电量的比例未达到要求时,调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推动光伏发电与生态修复协同发展,加快构建云南新型能源体系,云南能源监管办聚焦新能源开发堵点难点问题,持续强化监管力度,护航云南以光伏为主的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近日,云南首个尾矿库光伏电站—背阴山尾矿库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顺利投产,打造“光伏+生态
一季度全国能源供应充足,消费保持增长,供需总体宽松,价格稳中有降,能源生产和用电增速呈现积极信号。在4月28日举行的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邢翼腾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能源生产稳步增长,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2亿吨,同比增长8.1%;规上工业原油产量5409万吨,
4月26日,由中国电建北京院总承包的内蒙古最大光伏草业项目——商都县150万千瓦光伏草业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为调整内蒙古地区能源结构,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培育新能源产业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新的动力。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十八顷镇,光伏区总占地面积约4141公顷,项目规划交流侧装
4月28日,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了青海省德令哈托素储能电站工程EC总承包工程项目招标公告。项目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西出口光伏光热园区的西部,该项目最终配置储能系统容量为150MW/600MWh(储能系统设备由招标人提供),其中集中式储能系统容量为100MW/400MW
4月27日,上海梓涅新能源在太仓投资建设的1.075MWh用户侧储能项目并网运行。该项目采用低充高放的储能策略,最大限度地弥补了光伏发电不足的部分,确保了电力的全面消纳与高效利用,并大大提升了绿色能源使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月28日,全国规模最大、广东省首个垃圾填埋场光伏项目——宝安老虎坑垃圾填埋场光伏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项目由深圳能源集团所属湾区新能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利用约14.6万平方米垃圾填埋场堆体资源建设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13MW,年发电量约1400万度。结合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最新政策,项
【导语】2025年4月15日,江苏国信滨海港2×1000MW高效清洁燃煤发电项目(以下简称“江苏滨海港项目”)4号机组圆满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标志着这一江苏省“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重点能源项目(即2024年江苏省能源电力保供“头号工程”)全面实现“双投”目标,是今年江苏省内首台竣工投产的百万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月30日上午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在加紧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的同时,适应形势变化,把握战略重点,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
4月27日,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报告指出,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指标均顺利完成年度目标,好于“十四五”规划目标时序进度要求,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2025年将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
4月30日,四川省甘孜州巴塘水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成都金融城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标志着四川电网(2025年)2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顺利建成。“十四五”以来,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社会用电需求持续提升,预计2025年夏季,四川最大用电负荷需求将突破7000万千瓦。为此,国网四川省
4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25年度绿色制造示范单位推荐工作通知。通知指出,本年度绿色制造示范单位推荐包括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满足申报条件的单位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引导、标准引领和全面覆盖的原则,采取自评价或委托具备评价能力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评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局工作部署要求,推动“十四五”能源规划目标落实和重大能源工程项目建设,4月28日,江苏能源监管办赴镇江开展重大能源工程项目建设和电网规划发展情况调研。期间,调研组一行深入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镇江上党500千伏变电站工程项目等现场,实地查看相关项目建设进展,在
北极星环大气网获悉,4月29日,阿克苏市人民政府发布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指出,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重点行业低效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推动重点行业产能装备升级改造;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光能、水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发展,实施绿电替代,优化用能结构,到2025年非化石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25日,甘肃皇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上水库大坝填筑施工正式启动,标志着项目上水库全面进入主体建设新阶段。作为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电站坐落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预计2030年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五大发电2025年一季度会议陆续召开,部署了二季度重点工作。整理如下:国家能源集团4月21日,国家能源集团召开2025年一季度工作会暨提质增效动员部署会。会议指出,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刻把握生产经营改
为科学编制全省油气发展规划,推动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4月28日,省能源局组织召开“十五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专题座谈会。省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海西州能源局、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国家管网甘肃公司青海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青海油田公司介绍了“十四五”期间油气勘探开发、
4月23日,由中国能建湖南火电承建的中煤永城2×1000MW高效超超临界机组工程2号机组锅炉钢架第一根立柱吊装就位,标志着2号机组安装工作全面开始。该项目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产业集聚区,是“十四五”期间河南省首批重点煤电项目之一,规划建设2台1000兆瓦超超临界深度调峰燃煤发电机组,并同步配套
日前,河南发改委发布《关于实施第八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通知》,明确第八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名单,规模总计420MW,光伏173.77MW,风电246.25MW。本次共42个项目纳入实施范围,其中,工业企业类35个、增量配电网类1个,其他类6个。本批次项目光伏发电部分应自通知印发之日起6个月内开工建设,风电
日前,河南发改委发布《关于实施第七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通知》,明确第七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名单。本次共33个项目纳入实施范围,其中,工业企业类30个、农村地区类1个、其他类2个。本批次项目光伏发电部分应自通知印发之日起6个月内开工建设,风电部分应自通知印发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核准,自核准
3月19日,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分布式光伏项目安全监管的通知。通知提出,近年来,分布式光伏发电快速发展,装机总规模不断扩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数量众多、区域分散、周边环境复杂,安全生产管理难度较大,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风险和挑战。为加强分布式光伏安全监
3月18日,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洛阳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积极支持风能、太阳能发展。推动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成为电力装机增量的主体,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打造沿黄百万千瓦级高质量风电基地,采用先进风力发电技术,建设宜阳县、嵩县等风电场
近日,河南省发改委公布第六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清单。本次共36个项目纳入实施范围,累计规模437.81MW。其中,工业企业类27个、规模369.81MW;增量配电网类1个、规模30MW;农村地区类6个,规模38MW。详情见下表:通知要求,本批次项目光伏发电部分应自通知印发之日起6个月内开工建设,风电部分应自通
2月25日,河南能源监管办组织召开2025年能源监管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24年工作成效,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统筹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会议指出,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10周年
2025年1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378.2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49%。全省发电量333.7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95%。一、电力生产情况(一)发电量情况。1月份当月,全省发电量333.7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95%。其中水电11.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57%;火电242.7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2.06%;风电49.15亿千瓦时,
日前,河南发改委印发《河南省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x2014;2027年)》(简称“方案”),指导全省2024年至2027年配电网建设改造工作。《方案》主要围绕配电网供电能力、抗灾能力和承载能力的提升,重点推进“四个一批”建设改造任务。着力补齐电网短板,消除城乡配电网薄弱环节;着力提升标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2月13日,2025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在2025年的工作重点中,报告指出,要鼓励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电站等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探索开展电价市场化改革。着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传统工业企业“三化”改造,培育省级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5家以上。落实碳足迹管理、
为加强全省电力调度运行监管,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2月8日,河南能源监管办专题听取河南省电力公司2025年电力系统运行方式情况报告,提出监管要求。河南能源监管办主要负责人、有关负责人和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省电力公司有关负责人、电力调控中心、电力交易中心负责人参加汇报。会上,省电力公司汇
2月7日,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传来消息,当日11时31分,河南电网新能源出力突破3000万千瓦,达到3077万千瓦,其中光伏出力2440万千瓦,风电出力637万千瓦,占同时刻全省用电负荷51.1%,较2024年8月11日新高2937万千瓦增加140万千瓦。据了解,本次河南电网新能源出力再创新高主要由于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