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电站运维企业正文

无人值守的“前世今生”【上】

2022-11-29 14:11来源:萨纳斯新能源关键词:萨纳斯新能源光伏电站运维光伏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单说“无人值守”这个概念,其实谈不上火热。从工厂到码头矿站,伴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黑灯工厂”和自动化码头都不是新鲜事了。把目光汇聚到能源领域,在输配电的环节也有不少优秀的例子。归根结底,一切都是围绕着怎么进一步提高效率,怎样用设备实现对人力的替代这一目标而变革的。那这一变革自然而然的也席卷到了当下火热的新能源电力领域里,成为很多业内参与者的讨论话题。

电站运维的草莽时代——从“堆人”到“少人”

新能源真正开始脱离技术试验的范畴进入全面商业化的环境,时间并不久。在此之前,新能源场站的管理并没有那么强大的驱动力,促使着向少人、高效去靠拢。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新能源电站的运维管理都是很“粗糙”的,一句话就是——堆人。早期发电设备的不完备、急于上马引起的施工漏洞又多,选址科学性的不足等等,都使得管理电站离不开人力的支撑。

但这一过程并非没有变化。新能源补贴逐渐退坡乃至取消,一方面得益于技术升级使得度电成本不断下探,另一方面也是催促行业尽快形成良性发展机制,其中就包含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这一重要部分。从业者也就在不断探索怎么缩减对人力的依赖,怎样提高管理效率。只不过这一过程与“轰轰烈烈”的新能源发电技术迭代重叠在了一起,又远不如后者亮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得到多么高的关注。而随着新能源电力逐步成为大电网中的重要成员,全面进入市场化运营,智慧运维、少人值守在这些年里潜移默化的进步也显现了出来。

跑起来的数字化尾巴——智慧电站成为可能

数字化应该是这个时代最闪亮的注脚,但软件信息产业渗透至各行各业的速度并不一致。金融、安防、交通等拔得头筹,其他领域也紧随其后。公平的讲,作为新兴产业的新能源,运维端的数字化转型赶了晚班车。很多企业从进入行业就在呼喊数字化转型,但行业行动起来,却是等到补贴退坡后,来自经营的切实压力。

虽然赶了个晚集,但光伏电站运维数字化的进步速度很快。从运维服务企业开始,越来越多的数字化管理工具登上舞台。采用人工值守的电站监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维人员的专业性,风险存在的可能性更高,往往一个小的疏忽便会诱发大的事故。而基于发电设备运行数据的驱动,电站集控平台应运而生。它可以对新能源设备实现预测性维护,提高了设备运行可靠性,降低了运维成本,让电站管理更加透明化。

1.jpg

集控平台的应用,成功的将对运维经验/运维人员的依赖转变为对数据的依赖,将管理从靠一线的反应转变为靠总部的统揽。同时,合理层级分工与流程优化,让调度中心随时调配地区需求,减少突发状况,一线人员再不必面对突发情况到处救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轻易导出更合理的工作安排。

1.jpg

并不避讳的说,对很多行业来说数字化改造的初衷就是降低成本,用技术手段代替人力。但电站运维行业的数字化则稍许不一样。它不是一种单纯的人工替代和改造升级。而是在实际的运维工作中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减少人力的摸索。比如检修工作的分离可以减少各站配给专精人员的需求,对故障的精准预测又优化了耗材和配件的采购储备,减少了沉淀资金等等,一个个追求PDCA运维动作的闭环改造,才让业内人口中的“少人值守”成为现实。从集控中心的建立到,集控管理方式的改变,实际上最终形成了集约化和数字化的创新运维管理体系。

1.jpg

随着巡检流程线上闭环,库存动态管理,工单追踪慢慢进入到数字化运维工作的日常。业主方也因为对电站资产化经营的日渐重视,希望借助数字化的平台工具来把控全局,特别是对电站资产分布极广,项目众多的能源类央企国企们。也正是从这里开始,新能源资产经营的无人化管理,属于新能源领域的无人值守,才又一次大胆的跃入现实之中。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没有智能化技术的底层支撑,无人值守这一目标也只能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

后运维时代的扛旗人——硬件升级让少人的“替代”有利可图

最早开始讲述电站自动化运行与无人值守的,并不是业内的巨头大佬们,反而是运维智能化这一环节的各种服务商们。原因也可以理解:从一个美好的愿景出发,回归到自身所能提供的服务,这是合理有效的业务宣传。待到新能源资产巨头们开始尝试与推动这一目标,事情就有了更加明显的进程变化。时间,是行业进步最得力的助手。

一方面,新能源电力入市的补贴缓缓下滑,最终取消,相应的经营压力也在这个过程中缓缓升高,不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显然不行了。另一方面,在运维步入精益化轨道后,采用硬件设施替代人工也成为了共识,伴随着软硬件成本的下降与技术的进步,对人工的替代能力也在逐步的提升。例如通过摄像头替代人工进行围栏巡查,利用温感装置替代人工进行温控监督等等。但这些并不是终点。新一轮的清洁能源大基地建设,是以能源央企为核心,以超大规模建设为特征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大业主们首先有资本能力,去推动与尝试进一步的升级这些基础能力和配套装置,从而将效率抬升到全新的层面,也因着超大规模整体建设这一特点,进一步摊薄了智能化运维必要软硬设施的边际成本,才看起来“有利可图”。

历经一轮又一轮的行业起伏,深处新能源行业的我们,再次来到选择的路口。选择一个怎样的技术路线才是对的?无人值守是不是说要把电站变成“无人区”?最低限度的智能化替代需要些什么?有问题,就有答案,但萨纳斯相信,每个新能源人,都有一份与众不同的答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萨纳斯新能源查看更多>光伏电站运维查看更多>光伏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