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近日,大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明生在大同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关于大同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指出:
2020年,大同市光伏领跑者发电规模位列全省第一,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平价上网项目隆基绿能60万千瓦电站开工建设。国网新荣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有序推进,国电湖东2×100万千瓦火电项目取得核准。全省首座集光伏发电、电化学储能、充电桩、加氢站于一体的新能源综合交通示范场站项目有序推进。晋能控股“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火储一体化”智慧能源一体化示范项目初步纳入电网规划。全市新能源装机达到628万千瓦,占全市电力装机42%、占全省新能源装机1/3;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市发电总量的17.3%。
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隆基2GW单晶光伏组件、3GW电池片光伏全产业链项目开工,宁德时代、城市动力储能及动力电池全产业链项目正式启动,浑源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光伏和储能全产业链示范应用基地建设步伐全面加快。
2021年,大同市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产业量质双升。加快打造光伏、储能、氢能三大产业制造基地。以西安隆基光伏全产业链为龙头,争取建成隆基绿能2GW组件、3GW电池隆基先进光伏制造全产业链项目一期,实施光伏产业补链工程,大力引进光伏玻璃、单晶硅片、电池片等光伏制造企业;建成大同时代1GWh储能制造全产业链项目,围绕宁德时代、城市动力等头部企业实施储能产业强链工程,加快推动电动汽车组件及稀金属超级电容组件生产项目,谋划引进锂电池材料隔膜、原材料、车用动力装置等制造企业;加快推进新研氢能、深圳雄韬、上海重塑氢燃料电池产品的制造和研发,实施氢能产业建链工程,围绕储运加等环节谋划引进相关企业,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氢燃料电池及汽车发展试点示范。
新基建方面,重点布局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5G基站和大数据等应用场景建设,推进市区深度覆盖、县乡重点区域全覆盖、典型应用场景精准覆盖;积极推进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智慧交通、智慧民生、智慧景区等整合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设集智慧灯杆、光伏、储能、充电站于一体的“新型基站”。
全面巩固扩大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成效。出台大同市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2021年行动计划。
强化绿色能源供应能力建设。建成15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国网时代1GW/2GWh储能电站项目一期、隆基60万千瓦+30兆瓦“光伏+储能”项目,深化“新能源+储能”光伏电站储能配套改革,争取“新能源+储能”试点政策和项目同步落地。大力引导“人人光伏”“农光互补”“水光互补”、“光热建筑一体化”等分布式光伏建设,继续推动总规模100万千瓦光伏平价上网项目。努力实现碳减排,建成大唐国际云冈热电公司煤电CO2捕集及资源化利用全产业链示范工程,加快推动6MW“光伏+储能+制氢”绿电制氢示范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工程。依托京东集团,加快构建标准化城市基础信息编码体系,科学布局智慧城市全域应用场景,建立全系统、全领域、全覆盖的服务终端,探索实施光伏建筑一体化、“多源互补”采暖智能化、智慧能源等管理平台建设,加快实现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民生领域智能化服务“一键通办”,用科技点亮绿色生活。
推动左云鹊儿山镇光伏小镇、灵丘东河南镇宜居宜业特色小镇、阳高古城镇能源小镇、天镇李二口民俗文化小镇、浑源恒山古镇特色小镇、浑源汤头温泉康养特色小镇纳入全省特色小镇清单
原文如下:
关于大同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年2月22日在大同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大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王明生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大同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市第十五届人大第六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第十五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执行市十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以“六保”促“六稳”、以“六新”促转型各项工作,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基本民生保障有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逐月提升、6项主要指标增速位列全省前4,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一)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场战役”获取双胜利
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落实习总书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推动分层分区分级响应,落实落细防控预案,建立常态化防控机制,守住“防输入、防反弹、防进京”底线。用19天时间,基本消除新发病例;用48天时间,实现本土病例清零;全力救治12名确诊病例,实现“双零”目标。5批152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取得“医疗运行零差错、治愈出院零返回、医务人员零感染”的“三零”佳绩,为打赢湖北保卫战贡献大同力量。健全完善“防、控、治、研”四位一体公共卫生体系,全市二级综合医院和机构实现核酸检测能力全覆盖。截至12月31日,我市已连续322天无新增确诊病例。
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成立全市防疫情保增长攻坚指挥部,建立“五图作战”工作机制,构建起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指标和项目同发力的运行监测机制,自5月份以来,我市主要经济指标稳定恢复、逐步向好,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大战大考答卷。
——发展稳健性不断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迅速摆脱一季度下降3.4%的不利局面,增速逐季加快、一季好于一季,全年总量完成1369.9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全省第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6%)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0.4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06.7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92.8亿元,增长2.8%,增速全省第4。
——工业生产逐月加快。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增速全省第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7%)2个百分点,自5月以来保持稳定增长。工业产品产量增势良好,特别是改装汽车、化学原料药、精甲醇、活性炭等非煤产品增长较快,分别增长48%、34.8%、19.4%和16%。规上工业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实现利润和利税分别较上半年提升82.2个百分点和40.6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度提升24.9个百分点和12.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较上半年下降31.3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度下降2.7个百分点。
——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670.2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全省第5、连续10个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产投资引领作用明显,同比增长14.9%,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3.4%,增速同比提高28.3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提高10.5个百分点、达到60.7%。
——消费潜力有序释放。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55.4亿元,同比增长-4.7%,降幅逐季收窄,其中汽车类、粮食食品类消费快速增长,带动全市消费加速回暖。
——财政形势好于预期。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5.0亿元,同比增长3.8%,增速全省第4。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500.1亿元,同比增长为10%。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32.7亿元,同比增长17.5%。
——物价收入保持总体稳定。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低于全省0.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3945元、11610元,分别增长5.2%、8.2%,均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2。
支持复工复产力度不断加大。全力做好复工复产物资保障。以政府补贴价发售惠民口罩215万只、惠企口罩70余万只,调拔熔喷布5吨、测温枪4000余个、平价钢材8000余吨、应急物资近6000件套,满足企业复工复产需求。建立规上企业、“小升规”培育企业入企服务特派员全覆盖制度,积极开展供需对接。减税降费政策坚实落地。实施降支出、降税费、减租金、减利息“双降双减”行动,全年累计减税降费56.5亿元,其中:减免企业用能成本近2亿元,减免缓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共计22.4亿元。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十条措施,发放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贷款70.5亿元,办理应急周转保障资金14.7亿元。召开专项银企对接会,向金融机构推送1310个融资需求项目,全市重点工程项目信贷投放余额同比增长22.5%。消费潜力加快释放。组织开展促销费专项行动,发放“晋情来消费”消费券,拉动全市消费近3.5亿元。开展“秦晋之好”、“星光行动·大同好粮助农专场直播”等系列线上直播活动,市主要领导亲自参与直播带货,现场销售特优农产品1300多万元、带动销售上亿元。市场主体加快培育。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8838户,同比增长12.6%。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333家。全年新培育“小升规”企业63户、“专精特新”企业17户、“小巨人”企业11户。
(二)能源革命综改试点多点突破
全市上下把争当能源革命尖兵作为践行习总书记“转型发展蹚新路”指示的最大抓手,能源革命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项目联动制度性机制基本形成,在全省能源革命综改试点考核中位列第1。煤炭智能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全面提高。完成370万吨煤炭去产能任务,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90.7%、全省领先。山煤长春兴智慧矿山基本建成,塔山、同忻、麻家梁三座矿井地面基站率先实现5G覆盖,塔山、同忻两煤矿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名单。全球首个废弃煤矿巷道零排放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有序推进。全国首个煤炭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示范在晋能控股集团全面启动,接入企业470家、标识解析量达200多万。绿色能源供应能力大幅提升。光伏领跑者发电规模位列全省第一,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平价上网项目隆基绿能60万千瓦电站开工建设。国网新荣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有序推进,国电湖东2×100万千瓦火电项目取得核准。全省首座集光伏发电、电化学储能、充电桩、加氢站于一体的新能源综合交通示范场站项目有序推进。晋能控股“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火储一体化”智慧能源一体化示范项目初步纳入电网规划。全市新能源装机达到628万千瓦,占全市电力装机42%、占全省新能源装机1/3;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市发电总量的17.3%。绿色低碳消费体系整体提标。出台市级绿色建筑、绿色出行行动方案。更新电动公交300辆,在平城区和云冈区率先推广使用100辆新能源物流专用车。京隆长距离管输余热利用示范项目开工。灵丘30万千瓦风电供暖项目全面完工。全市共完成清洁取暖工程13万户,市县建成区及周边城乡结合部清洁取暖覆盖率达100%,农村地区达到6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至8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7.3%。能源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稳步提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研究所7大试验平台全部建成、4个投运,获批省煤炭清洁高效燃烧与气化工程研究中心。同煤矿区、装备制造园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具备运营条件。大同大学石墨烯林业应用团队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暨2020大同能源革命峰会。
(三)新旧动能转换持续加快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发展。中兵集团动力装置产业基地落户我市。陕汽重型专用汽车全年销量突破2万辆。中车大同公司CR240E型电传动矿用自卸车完成工业性试验,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220吨级深度国产化矿车跻身全球行业先进序列。广灵金隅水泥、天镇博诚蔬菜、中车大同电力机车、中科唯实等4家企业列入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隆基2GW单晶光伏组件、3GW电池片光伏全产业链项目开工,宁德时代、城市动力储能及动力电池全产业链项目正式启动,浑源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光伏和储能全产业链示范应用基地建设步伐全面加快。率先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雄韬氢雄大同氢能产业园实现千套产能,新研氢能年产1000台金属板燃料电池电堆自动化产线投产、交付50台氢燃料电堆公交车,初步形成氢能产业头部企业集聚发展态势,牵头省内5个城市申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大数据和信创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进秦淮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基地、中联大数据、华为能源云大数据平台等一批数据中心建设,初步形成20万台服务器规模的大数据存储服务经济,秦淮数据灵丘基地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东华软件科技产业园实现当年落地、当年投产、当年上规。建成5G基站1767座,中心城区实现5G网络信号连续覆盖。通用航空业示范市稳步推进,申报大同市通用航空产业集群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通用航空产业园列入省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中德飞机、轻型发动机、长鹰蜜蜂飞机项目投产运行,民航147维修技能人才培养项目纳入省产教融合试点企业培养库。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广盛原黄芪中药制剂生产线升级改造、同药集团靶向型抗肿瘤抗体药物研发及成果转化、威奇达药业青霉素绿色产业链升级等项目扎实推进,同达药业智能化生产车间列入省特色产业集聚区。加快打造具有大同特色的康养基地,成功举办第六届全国民宿大会和第二届“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合作交流会,黄经世家中医康养小镇、世家生态康养小镇等一大批康养项目稳步推进。新材料产业稳步提升,石墨烯+新材料全产业链研发和生产基地加快打造,年产1万吨纳米生物基生物降解塑料项目投产,大同新成新材料公司“受电弓碳滑板磨耗预警系统”、大同高镁新型可溶镁合金材料等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完成56.7亿元,同比增长8.8%,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16.9%。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20.4亿元,同比增长3.4%,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
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稳步推进。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的指示精神,成立黄花产业发展领导组,出台实施意见,编制黄花产业发展规划,召开黄花产业发展暨产业扶贫推进大会,组建“大同黄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市黄花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创建云州区黄花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宜民、云萱等黄花经营企业和合作社共计175家,黄花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8.4亿元,黄花种植户人均增收3800元。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建设持续推进,骏腾肉鸡、浑源双胞胎、天镇大伟嘉、正大生猪等一批示范项目投产,“北肉”冷链食品产业园开工建设。新发展标准药茶原料基地2万亩、药茶产业园区4个,恒宗集团正气茶和忘忧茶成为全省灌装凉茶标杆产品。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116亿元,同比增长8.6%。文旅业态蓬勃发展。成立云冈学考古研究所,建设云冈学大数据中心和云冈学博物馆,云冈石窟入选“2020年历史遗址型景区品牌100强榜单”,推动设立石质文物保护国家重点科研基地,云冈学影响力持续扩大。深入开展“游山西·读历史”活动,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打造海棠文化艺术节等“乡村游”“周边游”新业态、新产品。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32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1亿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太感谢你们了,这下车间用电不用愁了!”7月18日,大城县闫家务村玻璃配件生产企业负责人赵文峰握着大城工业园区供电所员工的手连声道谢。原来,该企业近期新增部分设备,导致其三相电表前的接户线容量不足,该供电所接到客户求助后,当天就完成现场勘查并对客户接户线进行了改造。为更好服务园区企业用电
7月13日,乌拉特中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乌拉特中旗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乌中政办发〔2025〕15号)。其中要求,对电网项目涉及原有变电站及线路改扩建工程,因原变电站无土地证或核准立项文件的,由旗发改委容缺受理报市能源局办理核准立项手续;对未列入自治
7月16日,浙江温岭市瓯海区农业农村局印发《瓯海区2025年度和美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文件指出,逐步推进乡村分布式光伏建设。利用乡村现有建(构)筑物:乡村居民住宅、新农村集中搬迁住房和村集体建筑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鼓励设施农业、设施畜(禽)养殖业等结合农牧业生产,在大棚、畜(禽)舍等安
在“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之际,广西新能源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从广西电网公司获悉,截至2025年6月底,广西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5329万千瓦,同比增长70.7%,占全区电力总装机的48.5%。能源结构转型在八桂大地山水间描绘出一幅蓬勃发展的绿色图卷。新能源版图加速扩大在贵港市覃塘区黄练镇莫村,一座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消息,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政协广元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4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函,提到,积极推动光伏与储能、动力电池等产业协同发展,成功签约四川中孚源网荷储一体化+AI虚拟电厂等项目2个,中科瑞能新型铝基负极锂离子电池项目即将竣工。提早布局退役光伏组件回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7日,四川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关于政协广元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4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函,其中提到,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依托工业硅产能优势,多次赴通威集团及其合作伙伴洽谈年产30GW光伏组件、光伏玻璃等项目,积极开展HJT异质结电池项目论证,加快布局太阳能电池及
北京博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博奇”)作为中国博奇环保(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博奇环保”,证券代码:02377.HK)境内的主要经营主体,是向工业企业及城市提供环境治理和双碳新能源+综合服务的绿色生态治理企业。博奇专注于烟气治理、工业水处理、固(危)废处理及双碳新能源等环保领域,集
近日,海辰储能厦门总部基地工厂与重庆基地工厂双双入选2025年度先进级智能工厂榜单。这一殊荣不仅是对两座工厂在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成果的权威认可,更标志着海辰储能以“智造”为引擎,持续夯实储能新质生产力根基,助力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厂入选,海辰储能以数智化重构制造竞
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其中提到,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储能系统及相关装备研究及产业化等方向计
7月16日,河北省工信厅发布关于《河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告。文件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行工业节能节水,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废旧动力电池等新型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6日,江苏南通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文件明确,探索低碳节能服务发展路径。积极引进国内外权威认证组织在通设立分支(合作)机构,提供“一站式”涉碳类认证和咨询服务,推动重点产品碳足迹的国际衔接互认
7月17日,山东省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联合印发《山东省零碳园区建设方案》,并在附件提出省级零碳园区14项指标:1、整体目标坚持“高标准、少而精”原则,加强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和要素保障,分期分批,有序推进我省零碳园区建设,逐步达到国家级零碳园区标准要求。到2027年,全省建成15个左右省级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7月17日,广州发展披露2025年上半年主要生产经营数据。2025年4-6月,公司合并口径发电企业累计完成发电量66.10亿千瓦时,上网电量(含光伏发电售电量)63.43亿千瓦时,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64%和7.15%。2025年1-6月,公司合并口径发电企业累计完成发电量118.47亿千瓦时,上网电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7月17日,山东省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联合印发《山东省零碳园区建设方案》,方案明确:坚持“高标准、少而精”原则,加强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和要素保障,分期分批,有序推进我省零碳园区建设,逐步达到国家级零碳园区标准要求。到2027年,全省建成15个左右省级零碳园区,形成
广东灵活调节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广东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举措》摘编王雪辰/整理(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导致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需求急剧攀升,传统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
随着户用光伏市场的发展节奏逐渐放缓,众多经销商开始积极探寻新的业务增长点,阳台光伏这一新兴领域由此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国内的阳台光伏市场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呈现出加速崛起的态势。那么,这一市场具有哪些特点呢?商用场景为主,大功率需求显著从已安装的一些项目来看,国内阳台光伏的主要应
当前,我国现有工业园区数量超1.5万个,国家级和省级园区超过2500个,贡献了全国工业产值的50%以上,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零碳园区对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有着重要意义。7月8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明确
7月17日,福建省连城县发改局发布关于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20251028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根据答复函,连城县国网供电公司暂停分布式电源项目接入,是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导则》(DL/T2041-2019)执行,具有政策合理性。根据该导则,当出现分布式电源反送电情况时
对于全部上网电量即将参与市场交易的分布式光伏,存量和增量项目要区别看待。(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师傅说电”)存量项目,全额(多数地区)纳入机制电量,而且同地区单个市场主体的实时交易均价与整个地区同类项目的实时交易均价不会相差太大,虽然在新政下收益虽然会被拆分成场内的实时价格结算和场外
7月17日,华电国际董事会收到本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斌先生的辞职报告。因个人工作调动原因,陈斌先生申请辞去其担任的本公司第十届董事会副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该申请将自本公司股东大会选举产生新任董事之日起生效。陈斌先生同时申请辞去本公司总经理职务,该申请自辞职报告
在“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之际,广西新能源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从广西电网公司获悉,截至2025年6月底,广西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5329万千瓦,同比增长70.7%,占全区电力总装机的48.5%。能源结构转型在八桂大地山水间描绘出一幅蓬勃发展的绿色图卷。新能源版图加速扩大在贵港市覃塘区黄练镇莫村,一座座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风电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要求,加快推进青海省风能太阳能资源观测网络建设。7月9日,青海省能源局组织海南州、海西州、海北州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及相关能源企业召开我省风能太阳能资源观测网络建设推进会。会议围绕高质量完成青海省风能太阳能观测网络建设的工作目标,总结梳
7月14日,山西省能源局公示2025年第二批拟废止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规模的清单。公告显示,山西省能源局组织各市对存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进行梳理,相关地市上报了拟废止或核减规模项目清单,拟废止华能应县100MW光伏发电项目等7个项目、装机规模35.2052万千瓦,其中包含5个光伏项目,规模27.7052万千万;
日前,山西阳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阳泉市加快推动建筑领城节能降碳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新建建筑应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新建公共建筑和工业厂房光伏产品应用面积不低于屋顶总面积的50%,新建居住建筑光伏产品应用面积不低于屋顶总面积的30%。新建建筑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中广核深耕山西清洁能源领域多年,始终以绿色发展为底色、科技创新为引擎、社会责任为担当,书写着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篇章。中广核自2009年进驻山西,深耕清洁能源领域16年,截
7月7日,长治市人民政府印发长治市智慧能碳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通过项目建设,核心实现两方面目标:一是打造全国首个面向“双碳”和电力交易市场的城市级智慧能碳源网荷储一体化创新标杆,构建全市统一能源大数据底座,建设“市级—区县级—企业级”三级能源互联网平台,服务全市
近日,山西省发改委下发关于征求对《山西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函。征求意见稿明确,新能源项目(风电、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以“报量报价”方式参与交易形成上网电价,暂不具备条件的接受市场形成的价格。
7月1日,山西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有关事项的复函》。文件明确,机制电价政策执行前,新能源上网电价结算方案如下。2025年6月1日(不含)以前并网的新能源项目:暂按我省现行政策和电力市场交易规则执行。2025年6月1日(含)起并网的新能源项目:未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前,上网电
6月25日,山西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西监管办公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该细则将于2025年8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两年。根据实施细则,山西省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模式包括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三种。其中: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可选择全部自发自用或
为精准掌握产业发展动态,科学制定产业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同市发改委近期积极行动,全力配合省发展改革委做好相关产业产能调查及有关领域摸底调查工作,为产业规划与发展提供坚实数据支撑。根据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工作安排,大同市发改委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组织各县(区)对本地汽车及汽
6月6日,阳泉市能源局关于印发《阳泉市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大力推进风光新能源建设。充分利用各类国土空间资源,统筹优化布局,梳理全市风光资源现状及开发潜力。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开发并举,全面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大规模开发利用和高质量发展,逐步带动新能源产业链延伸发展
5月29日,太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太原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优化建筑用能结构。积极推动建筑用能低碳化,全市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力争达到8%。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应用,新建公共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积极推动在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
近日,针对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某供电企业一季度供电可靠性低和12398投诉工单满意率严重下降等问题,山西能源监管办开展了供电质量和服务监管约谈。山西能源监管办听取了该供电企业2025年1季度相关工作完成情况,分析了供电可靠性和12398投诉工单满意率指标下降原因,提出了下一步整改措施,结合日常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