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分布式光伏工商业光伏企业正文

创维光伏玩转“零碳”新赛道

2025-07-18 16:10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作者:桑桑关键词:零碳园区创维光伏分布式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当前,我国现有工业园区数量超1.5万个,国家级和省级园区超过2500个,贡献了全国工业产值的50%以上,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零碳园区对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7月8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

政策的东风下,嗅觉敏锐的企业已开始行动。不少企业意识到其中蕴含的机遇,但关于零碳园区如何建设、如何打造,不同企业、不同地区的方案和观点各不相同。

在此背景下,一座已建成并持续创新的示范园区已给出有力答案——在安徽滁州,由创维光伏打造,集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智能调度于一体的零碳园区,成为零碳园区建设中极具参考价值的标杆样本。

零碳园区,创维先行一步

零碳园区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系列创新技术和科学管理,让园区内的碳排放量降到最低,而在这个进程中,优化能源结构是达成零碳目标的前提。

在滁州零碳园区,创维光伏充分挖掘各类场景的光伏潜力,在厂房屋顶、仓库、廊道、停车场等区域广泛铺设光伏系统,总装机容量超6.5MWp,所产电力直接满足园区工厂的部分生产需求,不仅减少了对市政供电的依赖,降低了间接碳排放,更通过绿电替代为企业节省成本,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初步协同。

然而,清洁能源的稳定供给只是基础,要让使园区内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高效存储与智能调配成为关键。为此,创维光伏在园区构建了精细化的能源管控机制,针对高峰时段的光伏电力,园区配备1840kW/2870kWh光储充一体柜进行存储,将高峰时段产生的绿电有效留存待用。同时,园区内设有充电站,与储能系统形成光储充协同联动机制,通过负荷平抑与峰谷调节,最大化提升电站的发电利用效率,使清洁电力在时间维度上实现供需匹配。

当然,这一复杂系统的高效运转,依赖于强大的创维EMS能源管理系统作为整个园区微电网的能量调度“中枢”,在虚拟电厂的调度下,电网、光伏发电、储能、工业用电、生活用电以及汽车充放电等方面实现智慧流动,充分发挥智能调度、削峰填谷和低碳减排价值。

当电网负荷高峰来临,“神经中枢”电网中台瞬间收到信号,进而启动储能设备释放绿电支撑充电桩运行,同时将工业用电中的非关键产线功率自动调低。反之,在电价低谷的深夜或光伏澎湃的午间,中台调度会让储能系统“鲸吞”低价电与盈余绿电,为下一轮高峰蓄力。

除了技术与建设层面,在零碳园区建设中,运营能力往往决定最终成效。传统意义上的运营是保障了光伏、储能等设备全生命周期的高效运维与安全运行,但随着分时电价、136号文的实施,运营正从单一的基础维护,全面升级为覆盖电站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资产管理服务。

从“让设备不坏”到“帮客户多赚”,创维光伏工作人员强调,目前创维自主研发的智能监控平台,一方面可实时监测电站运行数据,通过无人机巡检与智能清洗机器人实现高效运维,保障了光伏等设备的高效运维与安全运行,另一方面其智慧资产管理模块不仅提供碳排核算与全流程管理服务,更通过绿证交易、碳资产管理等创新模式,帮助园区企业实现碳资产增值。

这些智能化运营体系的落地,也直观体现在了园区的能源产出与成本优化上。创维光伏零碳智慧园区年发电量近8000MWh,相当于减排约7232吨二氧化碳。而且针对不少企业担忧的“高投入低回报”问题,滁州零碳智慧园区的运营数据给出了有力回应——相较于仅采用单装光伏的模式,园区通过部署储能设备与智能微电网控制系统,实现了清洁能源的高效存储与灵活调度,每年电费节省比例提升约30%,绿电消纳率提升更是超20%。

零碳园区的“技术密码”

事实上,创维滁州零碳园区的价值不仅在于其零碳属性,更在于它还是一座集多种前沿技术于一体的创新试验场。

“实现园区的零碳化目标,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坚实支撑,这也是打造该园区的目的。”创维工作人员指出,园区项目主要用于测试新产品、新方案,尝试各种新技术,整个园区采用32种支架结构与17种类型组件,分别安装在园区地面或屋顶,再搭配储能柜、充电桩等设备实现生产生活消纳,余电则上网,为光零碳园区的研发设计、标准定制、运行管理、投资分析提供了丰富的实测数据与有力支撑。

创维滁州零碳园区内,每一处建筑的光伏布局,都对应着特定场景的技术验证需求:成品库一至四号区域精准模拟校园、政府、医院等公共建筑场景,采用平屋顶15度倾角安装方案;试验厂房与办公楼聚焦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阳光房场景,测试平屋顶最佳倾角及小阳楼半装配式技术;食堂区域则针对工业厂房场景,验证彩钢瓦平铺及小阳楼焊接方案的实际效能。

同时,为实现场景测试的全面性,各模拟区域同步部署PERC、TOPCon、HJT、BC等全技术路线组件,搭配铝合金、锌镁铝、热镀锌、C型钢等不同材质,以及巧客立、柔性、跟踪式等不同类型支架,系统的比对各类技术在特定场景下的发电效率、安装成本及运维难度。

图为创维光伏巧客立支架

通过这种“技术路线+场景适配”的双重测试,创维光伏既能科学论证不同方案的优劣势及可推广性,更能针对性孵化出金龙鳞、绿行驿站、彩虹长廊等场景化新产品,兼顾功能性与环境适应性,为创维光伏保持技术领先、巩固行业标杆地位提供了核心支撑。

当然,作为以“零碳园区”为基底的创新试验场,光伏系统的场景适配性验证仅是零碳拼图的一块。创维光伏还整合了光伏发电、储能、充电、用电等多个环节,通过精准模拟多样化负荷特性,创维光伏目前已打造出“光伏→车+直流负载”“光伏→储能+负载”、“储能低谷充满电储能→车+负载”、“接受调度为园区提供电能”、“低/平价交流电→储能”等多个微电网系统应用场景,为各个应用场景提供可参考复制的解决方法。

值得关注的是,在智能微电网技术及应用领域,创维光伏与天津大学展开深度合作,双方以创维滁州零碳园区为实践载体,围绕可再生能源驱动、极致能源管理与资源循环利用等方向开展攻关,致力于为零碳园区建设提供了可推广的示范样板。这种产学研融合模式,既强化了技术研发实力,又加速了成果转化,为创维光伏在零碳园区建设领域持续输出技术迭代能力提供了长效保障。

从户用光伏的“领军者”到零碳园区的“先行者”,创维光伏的跃迁并非偶然。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其将企业发展与时代使命紧密结合,通过在零碳智慧园区建设中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正一步步实现着从光伏产品供应商到零碳生态构建者的华丽转身。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

作者:桑桑


原标题:创维光伏玩转“零碳”新赛道
( 来源: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 作者: 桑桑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零碳园区查看更多>创维光伏查看更多>分布式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