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企业正文

*ST海润致投资者损失逾10亿 股民诉上市公司维权难

2015-12-07 09:07来源:长江商报作者:刘亚丹关键词:ST海润海润光伏光伏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处罚何时能让失信者“疼痛难忍”

在证券市场上,除了虚假陈述,上市公司的违规操作还包括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两类。

因为有相关的司法解释,由虚假陈述所引发的证券民事诉讼赔偿案件获得赔偿的案例比较多。刘华浩透露,其近期代理的佛山照明、美达股份等虚假陈述股民索赔案件均已经胜诉获赔,另外还有案件达成了和解获赔。

比较而言,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民事赔偿诉讼的案件,胜诉获赔的可能性就要小很多。由于目前还没有关于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的民事赔偿诉讼相关的司法解释,审理这类案件成为难题。

今年9月30日,8起投资者诉光大证券内幕交易民事赔偿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其中6名投资者胜诉。这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领域胜诉的第一案,此前国内所有的同类案件,全部败诉。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刘俊海介绍,不少地方法院仍然对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导致的民事赔偿案件采取选择性消极对待,通常理由是最高法院未出台相关司法解释。而最高人民法院之所以迟迟没有出台,最大的原因在于此类案件的基层判例太少。二者理由相扣,最大的受害者却是投资者。

一方面是索赔投资者人数不足5%,一方面还面临着司法解释欠缺下的索赔败诉。刘华浩认为,目前《证券法》规定的该类违法行为的最高行政罚款为60万元,与上市公司及其相关市场主体的违法收益相比,显然违法成本太低了,“为什么现在该类违法行为这么多,显然与违法成本低具有莫大关系。”

“就行政处罚而言,虽然“股市黑嘴”汪建中因操纵证券市场而被没收1.25亿元人民币、罚款1.25亿元人民币,但绝大多数失信者还没有被罚得倾家荡产。”刘俊海认为,由于地方保护主义与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的短板,很少有市场主体被处罚得疼痛难忍。执法部门选择性执法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市场主体失信的侥幸心理。

而且长期以来,受处罚的主体多是上市公司,其背后真正的自然人受益者所受的处罚非常少。刘华浩说,大部分投资者的起诉对象都是上市公司,鲜有选择起诉自然人的。

今年,刘俊海不止一次提出建议把资本市场中的市场禁入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张到资本市场中的每一个商人,增设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对公司失信行为给潜在投资者造成的损害提供有效的财产担保。“上市公司申请人的法定代表人、控制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仅是公司上市的主要受益人,也是欺诈上市的始作俑者、主要策划者与实施者。”

原标题:索赔路漫漫 股民诉上市公司维权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ST海润查看更多>海润光伏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