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关于“金太阳”骗补之说

2013-08-06 10:13来源:《光伏产业观察》杂志关键词:金太阳骗补光伏发电汉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某专家也向媒体表示了,在金太阳工程中,由于申报时间紧张,企业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往往做得不充分,这就导致了很多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与原上报情况不符。

不过,一些媒体并不买账,“光伏补贴项目沦为骗补盛宴”、“骗补零风险白骗谁不骗”、“金太阳陷骗补门遭下课”一类的报道铺天盖地。“金太阳”--曾经带给光伏业无限希望的标志,如今成了被众人推到了风口浪尖的破船。

“骗补”因规则不完善

2009年,“金太阳示范工程”带着“推动中国光伏发电项目发展”的重任应运而生。对于当时银行不疼,投资不爱的光伏企业来说,“金太阳”的补贴政策无疑就是大家的救命稻草。资料显示,至今共有900多个项目被列入补贴的名单中,对这些项目的补贴超过了200亿元。“金太阳”补贴会达到申报项目总投资50%的资金,而这50%的资金在项目投建前一般就会预支其中的70%,剩余30%在完工后支付。“现金补贴”、“总投资的50%”、“提前预支”,这就是金太阳补贴的魅力。同时,过于宽松的补贴环境让很多企业开始急功近利,为“骗补”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有专家相信,监管不到位和查处惩罚力度不强,是产生骗补现象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不止是光伏产业,在其他补贴产业也不难发现骗补现象。审计署同时发布的公告就显示,包括格力、格兰仕、美的、TCL等8家家电企业,骗取国家节能补贴共计9061.84万元。

这类长期补贴的问题,不仅诱惑企业铤而走险,而且也未必能实现振兴产业的目的。从本质上讲,政府补贴就是对市场的干预。而这种干预的理由,往往是因为产业存在正的外部性,有利于整体的和长远的社会利益,但不能通过现有的市场机制得到应有的体现。比如,光伏产业有利于环保,是未来新能源方向,政府补贴可以起到因势利导的作用。

但是,补贴绝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怎么补贴都行。补贴应该让企业获得正外部性的收益,但这个边界在哪里?又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补贴?补贴多长时间?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否则,就可能反而造成对产业的伤害。比如,在补贴政策之下,很可能造成市场一哄而上的投资冲动,形成产能过剩。正如当下,随着欧美反倾销调查,中国的光伏产业日子就非常难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金太阳骗补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汉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