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施正荣与苗连生:两个光伏大佬的和与斗

2012-11-07 11:42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关键词:施正荣苗连生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你一介书生,知道这里的水有多深吗?”2000年初,刚过完春节,中国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澳大利亚已经进入热辣的夏天。在澳大利亚的一套海景房内,施正荣告诉家人自己准备回国创业,岳父大人首先发话。

其实施正荣自己心里也没谱,一边是澳大利亚社会金字塔最顶端百分之三的社会地位和大好前程,一边是未知的将来和他在光伏产业攻城略地的野心。思虑良久,他还是变卖财产,带上40万美元积蓄,买了一张回国的机票。他不知道,未来,这张机票是否会成为妻子和两个儿女怪他不听劝阻的明证。

此时,中国北方的河北保定,一个比他大七岁的复员军人早在两年前就已开始招兵买马。他瞄准的,也是太阳能光伏产业这块高地。

步入江湖

1963年2月10日,长江边,江苏扬中县的油坊镇和平村,一户陈姓人家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婴。同一天在同村另一个生产队,施家生了一个女婴,这是施家的第一胎,但刚生下来便夭折了。

双胞胎男婴的奶奶和夭折女婴的外婆平素相识,关系不错。陈家生活穷困,养不起两个婴儿,施家无儿无女,又特别想要一个孩子暂慰丧女之痛,两位老人一合计,索性把双胞胎中的弟弟过继给了施家当儿子。

这个孩子在大约五六岁时,就从村里多嘴妇人那里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他既深知养父母的疼爱,也明白永远回不去亲生父母家,只有承受着不同于身边小伙伴的眼光和指点,慢慢变得自尊好强、敏感细腻、感情世界比同龄人复杂。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察言观色,忍让卖乖,会经常随大人下地种田插秧。当年,他父亲为养家糊口,从镇上的竹器加工厂揽了一些编暖壶壳的活,这孩子竟暗暗学会了父亲的手艺,编竹器的速度渐渐超过大人,由此还为家里赚取了一笔不小的收入。

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著名企业家,中国光伏产业的第一批逐日英雄施正荣。

纵览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企业家,他们因出身不同而性格迥异,同时他们经营企业的理念也大相径庭。父母是企业家、官员、学者的,幼时有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和较为宽松的生长环境的企业家善于沟通,处理人际关系相对从容,在管理上也长于资源整合;而父母为工人、农民、军人等身份的,经历过更多的艰苦波折的企业家,性格普遍凌厉多疑,人际关系也较为不顺,经营战略上更具杀气、赌性、攻击性和悲壮感。前者如柳传志,后者如施正荣。

同属后者的,还有一个叫苗连生的人。

苗连生1956年出生于保定市清苑县的史庄。苗父起初是一名军人,解放后成为铁路工人,上了年纪以后担任工厂的安全巡视员,做事非常认真负责。为了查出违反作业现象,苗父甚至会在吊车的帐篷里蹲守一夜。与内向的父亲相比,苗的母亲性格外向豪爽,“1964年特别穷的那段日子,她从保定扒火车到邢台,在那里拣红薯片再扒火车回来”。苗连生出生的时候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吃苦挨饿曾长期伴随他的童年。

苗连生的舅舅是1932年保定著名的农民运动“高蠡暴动”的主要领导人。苗连生似乎更多地遗传了母系基因中的“不安分”,他特别喜欢新鲜玩意儿,而且接受能力很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