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原材料及辅料多晶硅企业正文

失意多晶硅 光伏企业赛维成“僵尸公司”

2012-08-06 10:29来源:环球企业家关键词:多晶硅赛维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位曾参与赛维合肥子公司成立的赛维离职中层称,合肥市政府没有给赛维电价和土地价格的优惠,但是在创立初始给了25亿元的配套资金。赛维在合肥投资建厂的投资全部是合肥市政府出面组织了几家银行为赛维贷款而得。

目前合肥生产基地的情况是,36条电池生产线停产32条。组件产线刚刚开始试产,生产量很小。赛维在新余总部生产基地中有8条电池生产线,其中有6条停产。整个赛维电池产线的开工率仅13.6%。

赛维LDK新闻发言人李龙吉告诉记者,“赛维生产和经营情况正常,按照计划任务稳步执行。”针对记者提出大面积停产原因的问题,截至报道刊发前,仍未收到赛维的正面回复。

从2008年到2010年,赛维的扩张速度之快有目共睹,三年间的资产规模分别为33.73亿美元、43.84亿美元、54.92亿美元,负债分别为25.83亿美元、35.07亿美元、44.72亿美元,负债率分别为76.59%、80.00%、81.43%。而同期,江西赛维的主要竞争对手保利协鑫的负债率则分别为109.5%(经重列)、53.3%、56.9%。

七年之痒

据接近彭小峰的人士透露,最初彭小峰的规划是,硅片业务在美国上市(2007年成功上市),多晶硅业务在香港上市,电池和组件业务在国内上市。

一位光伏分析师认为,彭小峰运气太差,赛维想拆分多晶硅业务在香港上市,从递交文件之后,多晶硅价格一路下跌,2011年底多晶硅价格为25美元/kg,低于赛维生产成本40美元/kg。“要是赛维提前三个月启动硅料上市,情况可能就会不一样。”这位分析师说。

自从2011年多晶硅业务在香港上市失败之后,赛维就非常被动。虽然彭小峰一再宣称继续启动硅料的上市计划,但是多晶硅工厂技术和安全问题依然存在,且赛维内部都认为120亿的多晶硅投资是个“无底洞”,很难收回来。

i美股分析师王毓明认为,彭小峰尝到了在硅片业务中“大规模快速占领市场”的甜头,而且想要将这种模式复制到多晶硅行业中,然而风险极大。多晶硅对于彭小峰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化工业,而且与硅片、电池片、组件产业中核心技术掌握在设备商和关键原料供应商中不同,多晶硅行业中真正的技术掌握在德国瓦克、美国Hemlock这样的生产商中,这些都是赛维在多晶硅行业直接竞争对手,核心技术必须依靠生产经验逐渐累积。

以保利协鑫为例,第一期多晶硅项目只有1500吨,现在6.5万吨/年产能由八期工程逐渐累积,中间逐步更新工艺和设备,甚至自身参与核心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以此来降低成本。

然而赛维一开始就进行1.5万吨/年产能的建设,忽视了多晶硅行业对于生产管理和运营的高要求。而且多晶硅工厂的建设成本逐年降低,王毓明介绍,2008年建设成本超过100美元/kg,去年建设成本仅30美元/kg。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