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光伏产业链利润”相关结果902
      3年62家  <mark>光伏</mark>IPO大潮汹涌!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22-12-21

      仅2022年提起ipo申请的企业有24家,加之2021年提起申请,目前还在上市进程中的3家企业,这27家企业涵盖光伏产业链多个环节,累计募资超1200亿元。...下图为27家企业具体名单:(注:文末附2020年至今新上市另外35家企业名单)从主营业务来看,这27家ipo企业所涉业务涵盖产业链多个环节。

      迈向18载,晶澳再出发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22-12-14

      尤其是2021年至今频繁且持久的光伏产业链阶段性供需错配,在多数企业盈利能力承压下降的背景下,晶澳科技依然保持稳定盈利的势头。...2005年,中国光伏崛起前夜,晶澳科技正式成立,十余载风雨淬炼,伴随着中国光伏产业的成长壮大,晶澳科技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覆盖全产业链光伏企业。

      上游僵持局面严重!组件终端持续观望(12.8)

      来源:PVInfoLink2022-12-08

      12月8日,pvinfolink发布光伏产业链价格,详情如下:上游买卖双方僵持和观望局面严重,截止本周的确仍有相当数量的前期订单暂时继续处于履行和交付期内,但是对于新订单的签署和价格谈判,其实截止本周三仍然没有主流规模完成签署

      价格全线下跌!<mark>光伏</mark><mark>利润</mark>“蛋糕”重新切割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22-12-07

      而身负能源转型重任,光伏产业链症结也获得了监管部门的重视,8月、10月,高层管理部门连发《三部门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工信厅联电子函〔2022〕205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

      86家<mark>光伏</mark>企业三季报大排行:谁是净利王?毛利王?投资王?融资王……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22-11-21

      作为近两年最为热门的能源电力细分领域,光伏产业在“双碳”国策之下,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各环节光伏企业尽享政策与市场红利,然而,面对国内光伏产业链阶段性供需错配、海外贸易壁垒、地缘冲突等突发因素,仍有部分企业经营受限

      来源:硅业分会2022-11-08

      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和电站几大环节。过去几年,硅料一直都是产业链上的卡脖子环节,硅料吃掉了产业链7成的利润,占最终组件的成本80%以上。

      王一鸣:突破光储逆变核心技术,推动双碳经济高速发展

      来源:锦浪科技2022-10-31

      中国现已具备全球最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成为为数不多可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端到端可控、并有望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锦浪科技积极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联合,不仅和各大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光储技术开发,更是投入优秀的研发团队,与产业链上游10多家国内半导体企业和多家海外企业加深技术合作和匹配性测试。

      谁是最强“卖铲人”?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22-10-31

      据北极星追踪公开信息,今年以来光伏产业链扩产规模再创新高,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的扩产规模分别已达217万吨、434gw、375.4gw、355.7gw。由此,设备需求居高不下。...更近一步,双良再次杀入光伏组件制造。此外,跨界下游制造的设备企业还包括高测股份、宇晶股份等。跨界下游,一方面延长产业链、增加利润点;另一方面也可为设备“带货”,加速设备技术迭代。

      来源:国家发改委2022-10-28

      ,推动上中下游平衡协调发展,有序推进光伏产业链建设,推动光伏产业链的平稳、健康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抢抓新能源发展重大机遇期,巩固光伏行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果,扎实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纾解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产能、价格堵点,提升光伏发电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供应保障能力

      半导体装备订单量快速增长!晶盛机电前三季度净<mark>利润</mark>同比增长80.92%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2-10-25

      公司围绕“先进材料、先进装备”的双引擎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落实各项经营计划,紧抓半导体装备国产化进程加快的行业趋势,加速半导体装备的市场验证和推广,公司半导体装备订单量实现同比快速增长;同时,积极开发光伏产业链创新性设备群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2-10-25

      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利润分配不均,电池环节处于光伏行业上游,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单瓦毛利较高。...配套产业:根据电池项目的实施进度,引进落户符合园区产业导向及安全环保要求的相关配套的产业链企业,包括但不仅限于:光伏银铝浆、电池网版、光伏组件、玻璃等。

      营收破千亿,“硅王”进军组件底气十足

      来源:通威股份2022-10-24

      未来,光伏产业链的竞争将由单个业务的利润竞争,升维至企业战略布局的全面竞争,考验的是企业在核心领域的全盘竞争力,以及在战略方面的决策力。...通威高效组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当前,受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大幅上升,加之国内“双碳”战略深入推进,中国光伏产业正在步入大市场、大发展的黄金期。

      “双雄”VS“新秀”  硅片企业三季报出炉!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2-10-19

      “n型”订单猛增光伏技术的快速迭代,令p型向n型技术过渡的节奏越来越快,光伏产业链下游客户也开始大手笔采购n型产品。10月17日,上机数控与一道衢州、一道泰州就“n型硅材料产品”销售签订合同。

      从通威入局组件,看<mark>光伏</mark>一体化背后的必然性

      来源:光伏新观察2022-10-19

      这家原本主业为传统汽车内饰生产的企业,去年9月贴上光伏“标签”,进入光伏产业链电池生产环节后,一年内股价涨幅就超过500%。...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发展光伏等新能源已成为大势所趋。在当前新能源革命席卷下,过去两年上游硅料企业变成光伏产业链中最大的赢家。通威股份近日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预计将达到214亿元-218亿元。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2-09-23

      在王勃华看来,光伏产业的成长过程充满机遇与挑战,如当下发展过程中尤为突出的垂直一体化模式,机遇是自产自用,优化整体产业链利润空间,理论成本更具优势,减缓供应链冲击,企业生产更稳定,但挑战在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王枫:呼吁<mark>光伏产业链</mark>协同,共促<mark>光伏产业</mark>健康发展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2-09-23

      在王枫看来,光伏产业链已脱离良性循环,制约着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进程。...王枫介绍,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已形成了从高纯度硅材料、硅锭/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辅材辅料、光伏生产设备到系统集成和光伏产品应用等完整的产业链,并具备向智能光伏迈进的坚实基础。

      上交所即将发布<mark>光伏产业</mark>指数和太阳能<mark>产业</mark>指数 太阳能投资将有新参考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9-23

      这一指数是从沪、深两市主营业务涉及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上市公司证券中,选取不超过50只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合计实现营业总收入4496.36亿元,同比增长65.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8.70亿元,同比增长76.60%。

      奥特维9个月揽19.6亿<mark>光伏</mark>设备订单!谁是大买家?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整理)2022-09-16

      光伏产业链轰轰烈烈的扩产潮下,也带动着光伏设备企业订单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业绩的上涨。今年以来奥特维赶超去年火热态势,订单数量持续增长,再创历史新高。...在今年4月发布更正公告,即公司拟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 5.3亿元,其中,使用3亿元用于高端智能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主要投入方向为研发应用于n型晶体硅光伏电池领域、 半导体封装测试领域等。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2-09-02

      答:首先,在组件的底层技术方面,目前光伏产业链的电池环节还有两大进步台阶,一是单结晶硅电池26%-27%的效率,二是30%以上的叠层路线。隆基在各个技术路线上都部署了比较强的研发力...展望2022年下半年,全球能源短缺与电价上涨持续,有望进一步刺激光伏需求的持续放量。随着硅料等原材料新增产能的集中投产,光伏产业的供给压力也将得到明显缓解。

      扩产狂潮下 <mark>光伏</mark>设备企业订单飙升!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22-08-29

      随着光伏产业链大幅扩长,对光伏设备需求也水涨船高。据光伏设备企业年报披露,企业在手订单量均实现增长,其中同比最高达92.68%,几近翻倍。...京山轻机2022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22.92亿元,同比上升17.23%;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上升31.7%;扣非净利润1.45亿元,同比上升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