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项目正文

风光项目2.75GW!宁夏固原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十四五”规划通知

2022-10-21 09:24来源:固原市人民政府关键词:光伏项目风光项目宁夏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林草资源

全市林地面积616.61万亩,草地面积237.13万亩,森林蓄积量484.07万m3(表5)。其中彭阳县森林蓄积量最大,达169.68万m3,占全市森林蓄积量的35.05%,西吉县最小。从森林结构看,乔木林蓄积量最大,总蓄积量381.15万m3,占森林总蓄积量的78.74%。

1.png

四、矿产资源

全市矿产资源以沉积型矿产为主。现阶段开发利用的矿种共9种,其中煤炭资源量22.4亿吨,岩盐资源量20.4亿吨,建筑石料用灰岩资源量2.0亿吨,建筑用白云岩资源量2.3亿吨,建筑用砂资源量2270.2万m3,砖瓦用粘土资源量1160.0万m3,砖瓦用页岩19.2万m3,地下水40000.0 m3/d,矿泉水3015.1 m3/d。

五、野生动植物资源

1.野生植物。全市野生植物总物种有4533种,其中原州区物种丰富度最高,有967种,其次为西吉县,有962种。全市有中国特有植物1339种,受威胁植物物种116种(表6)。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植物110科441属1069种,其中,蕨类植物11科18属32种,裸子植物3科3属5种,被子植物96科420属1032种。高等植物有131科1224种,主要是虎棒子、灰栒子、忍冬、绣线菊、银露梅和箭竹等。

六盘山植物区系组成中起源较古老的裸子植物分类群十分贫乏,被子植物占到了绝对的优势。植物区系成分的组成中科的分化程度不甚明显,其中含有10种以上的科有26科743种,占种子植物总科数和总种数的26.3%和71.6%,主要是蔷薇科(95种)、菊科(91种)、禾本科(74种)、豆科(52种)、毛莨科(43种)、百合科(38种)、唇形科(33种)、伞形科(33种)等。植物科组成特点:大科(≥20种)数量少(13.1%),却包含了大部分植物种类(55.3%);76.9%的优势科包含的种数超过宁夏对应科包含种数的一半,比如宁夏22种虎耳草科植物中,有21种生长在六盘山区域。

1.png

2.野生动物。全市野生动物有哺乳类、鸟类、爬行类、鱼类等,总物种1179种,其中中国特有物种80种,濒危物种150种(表7)。

1.png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最丰富的地区,保护区有脊椎动物25目62科213种,其中,兽类有金钱豹、林麝等38种,鸟类有金雕、红腹锦鸡等15目36科155种。哺乳类动物共有6目16科33属47种,主要有啮齿目4科17属27种,占哺乳类总数的57.45%。国家I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II级保护动物有林麝、红腹锦鸡、勺鸡和金雕等。昆虫资源20目197科1004属1792种,珍稀品种有金蝠蛾、丝粉蝶、黑凤蝶、波纹水蜡蛾等;爬行类动物2目4科6属8种,占宁夏爬行动物总种数的42%,主要分布在泾源县境内;鱼类1目2科5属6种,其中鲤科4种,占66.7%。

第二节主要成效和形势

一、主要成效

1.规划引领工作卓有成效。积极落实国家、自治区和固原市自然资源改革要求,编制完成了《固原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9-2022年)》《六盘山生态功能区(宁夏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实施方案(2022-2024年)》《助推美丽新宁夏建设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区域造林绿化工程规划(2017-2020年)》《黄河流域固原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年)》《固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固原市市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规划和方案,全力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严守“三条红线”,切实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定了《固原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完成固原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建立了固原市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库。面对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重大规划成果的制定和实施对全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发挥了巨大的成效。

2.耕地保护红线更加牢固。压紧压实耕地保护工作责任,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与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一致。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10.43万亩,实施补充耕地项目和历年增减挂钩项目实地核查工作,落实耕地“占补平衡”项目6个,建设规模约1.5万余亩,涉及资金4335余万元;购买异地“占补平衡”指标8000亩;实施“增减挂钩”项目9个,建设规模8002.37亩。

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固原市党委、政府认真落实自治区“生态立区”战略,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生态工程建设,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区域造林绿化、“四个一”林草产业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底,固原市林业用地面积616.61万亩,森林面积385.41万亩,森林覆盖率24.42%。五河流域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比例占80%,河长制考核居宁夏五市第一,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6%,400毫米降水线向北推移20 km左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度由2017年的36.68%提高到2020年的39.5%,成功创建22个国家森林乡村,占全区国家森林乡村总数的59.46%。彭阳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在全区推广。地质环境问题稳步整改,大部分矿山环境整改到位,采矿区扬尘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4.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充分发挥规划优势,开展“多规合一”工作,科学制定功能片区规划,有序开展土地供应,引导生产要素集聚。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土地动态巡查及违规违约预警信息处置,建立低效用地退出和闲置土地盘活机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近5年,处置市辖区自然资源部动态巡查578项,处置率98.98%,清理市辖区批而未供土地14054.7亩,处置闲置土地580.52亩,闲置土地处置率100%。土地开发强度4.9%,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0.24亩/万元,有效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5.河湖水域岸线管理成效明显。推进河湖水域岸线管理范围划界登记工作,结合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积极稳妥推进河湖水域岸线确权登记工作,对197条(段)河流的管理范围进行划定,划定河流长度2911km。积极配合国家、自治区专项行动,全市排查并清理整治“四乱”问题350个,实现问题整治率达100%,清除垃圾约16万吨,整治非法采砂点107个,恢复岸线35km。

6.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精准落实。为全市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提供自然资源要素精准保障,用活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发展、易地搬迁等扶贫项目,享受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土地整治、矿山环境治理、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资金优先向贫困地区安排等。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每年单列不低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于保障脱贫攻坚、基础设施等合理用地需求。鼓励返乡下乡人员依法以入股、合作、租赁等形式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创业创新。自然资源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地区覆盖,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数字乡村建设、基础地理信息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保障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美丽乡村建设等用地需求。统筹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鼓励探索“土地整治+特色农业/休闲旅游”模式,对集中连片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达到规模的经营主体,允许在符合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前提下,从事旅游、康养等产业开发。

7.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坚持创新驱动、科技支撑、机制保障,集成“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一体化推进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自然资源管理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建成基于卫星定位系统、4G/5G高速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智慧林业系统,形成森林资源立体监管模式;“智慧固原”建设逐步实现基础地理数据共享,极大提高了各部门的科学决策能力和办事效率;自然资源核心数据库整合基础地理、土地、规划、林草、矿产等各种信息资源,提供信息共享及辅助决策服务,实现联网协同办公。科技融合支撑自然资源信息化效益初步显现,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

二、主要问题

1.耕地等级较低,质量不高。固原市属黄土丘陵地区,全市范围内,少部分耕地位于河谷、川地,大多分布在塬、梁、卯地带,坡耕地及旱作梯田占比较高,土壤贫瘠,中等级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15%,低等级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5%,耕地质量等级总体较低。

2.水资源禀赋条件差,供需矛盾较突出。全市除泾河水质保持Ⅱ类外,其他水质较差。水资源开发利用受自然条件、工程条件限制较大,现有库井、北引黄、南调水的供水网络保障能力仍然不足。主要是现有库坝调控方式单一,致使库水资源浪费,水资源利用率低下;缺乏支撑清水河城镇产业带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水资源条件;扬黄工程辐射能力不足。随着固原市用水需求增加和用水结构调整,用水缺口也随之增大。

3.森林水源涵养价值较低,草地质量不高。全市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不高,森林冠层涵养水源量4331.49万m3,占21.76%,水源涵养价值仅为3.82亿元,平均60.97元/亩,涵养价值较低。人工草地面积较小,仅占草地总面积的2.87%,与草畜产业发展不适应,加之部分草地鼠虫灾害及自然灾害影响,出现退化现象。在400~500mm降水带的彭阳县、原州区,本为疏林草原和典型草原景观,但是人工林建设挤占天然草地和退耕地。在600mm以上的山地森林区,人工林物种单一,林下地被层发育不充分,水源涵养能力低等问题较为突出。

4.生态系统脆弱,生态修复难度大。全市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艰巨,有80%的人口和90%的耕地处于水土流失区,水源涵养能力亟需提高。采矿堆置场地对原有地表植被造成破坏,部分矿区存在崩塌、滑坡、水土流失等次生地质灾害,仍有废弃露天矿山53处未完成治理,受损面积23.7万亩。“群山环城、城抱青山、清水穿城”的“山、水、城”城市生态风貌有待修复。原有城市河沟水系如深沟河、饮马河随着城市建设已基本被填埋消失。九龙山、古雁岭、长城梁、东岳山等山体植被退化,存在部分断面裸露坍塌现象,水土流失问题仍然存在。马饮河生态护岸率低,国控断面水质不佳,水环境综合治理极为迫切。

5.产权归属关系不明确,自然资源权益保障机制尚未形成。自然资源产权仍然存在着部分产权主体缺位、利益关系紊乱等问题,自然资源遭破坏后难以准确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产权归属关系模糊,使得自然资源定价机制难以形成,自然资源价格长期低于应有价值。特别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的价值凸显,一些长期荒置的、权属不清、界线不明的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及所有权争议纠纷明显增多。

6.创新体系不健全,科技支撑自然资源治理能力较弱。全市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从创新水平来看,全市自然资源领域研究短板突出,特别在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水资源高效利用、林草资源开发利用、砂石矿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不足;从创新效能来看,自然资源管理现代技术体系亟需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有待凸显,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优化管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新技术未能充分应用;从创新机制来看,各级科技创新平台不足,科技创新政策还未完全落地,科技人才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三、面临形势

1.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机遇和挑战。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明确指示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赋予了宁夏新的时代重任,为建设美丽新宁夏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重大机遇。自治区《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南部水源涵养区,固原市要按照六盘山“一屏四区五流域”保护治理修复建设布局,建立自然资源衔接机制和联合机制,切实维护自然资源安全,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有力保障。

2.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机遇和挑战。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固原市彻底撕掉西海固“苦瘠甲天下”的历史标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要紧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系统职能优势,履行“两统一”职责,优化自然资源要素支撑,用好自然资源支持政策,强力保障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项目查看更多>风光项目查看更多>宁夏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