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项目正文

广西南宁:加快马山县周鹿三星、武平等农业光伏项目建设

2022-05-10 13:49来源:南宁市人民政府关键词:农业光伏十四五广西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七章 强化污染风险管控,保障土壤安全利用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风险管控、系统治理,以严守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底线,切实解决突出土壤环境问题,确保全市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第一节 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加强空间布局管控,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合理规划土地用途。严格土壤新增污染项目准入,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止规划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新(改、扩)建涉有毒有害物质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项目,严格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健全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全过程环境监管机制,加强重点单位的土壤环境监督管理,适时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并向社会公布。持续推进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动态更新污染源排查整治清单。严格管控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管体系,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加强灌溉水水质管理,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化。开展耕地土壤污染溯源控源,建立控源断源销号闭环工作机制,有效遏制污染源对耕地的持续影响。严格搬迁改造过程中拆除活动的环境监管,防范工矿企业用地新增土壤污染。加强尾矿库安全管理,实施尾矿库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推进历史遗留尾矿库闭库销号治理,消除环境风险隐患。

第二节 实施土壤环境分类管理

巩固提升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动态调整,实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加强优先保护类耕地的严格保护,将永久基本农田划为优先保护类耕地,综合采取高标准农田建设、周边污染企业搬迁整治等措施,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持续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选取1—2个县(市、区)开展安全利用示范县建设,探索建立安全利用类耕地可持续安全利用长效机制。针对严格管控类耕地,划定特定农产品严格管控区域,严格种植食用农产品,鼓励采取种植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力争到2025年严格管控类耕地全部得到安全利用。落实新垦造耕地分类管理,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纳入耕地垦造验收,保障新增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基本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加强粮食收储和流通环节监管,杜绝重金属超标粮食进入口粮市场,遏制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超标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事件的发生。

深入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建设用地地块为重点,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合理规划建设用地用途,严格管控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明确并执行地块再开发利用必须符合规划用途的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加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住建等部门联动监管,建立和完善建设用地地块信息沟通机制;加强已修复地块长期风险管理和关停企业原址用地土壤环境监管,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中,需要实施修复的地块进行严格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有效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

第三节 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

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动武鸣区、横州市、隆安县、上林县等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宾阳县污灌区等地开展耕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推广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鼓励采用绿色修复技术。有序推进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加强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腾退土地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加快解决突出的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问题,开展福斯银浸银渣堆场等环境问题整治。积极探索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新模式,对需要开展治理和修复的污染地块,采取生物、物理、化学或联合治理等措施进行治理修复,并防范治理与修复过程中的环境风险;鼓励探索采用“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

第四节 加强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

严格地下水资源监管,保障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施地下水超采区整治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测网络,逐步开展地下水环境监测。加快地下水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地下水环境监管和执法检查。推进重点污染源风险防控,以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工业污染源、工业集聚区、矿山开采区、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处置场、加油站为重点,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建立完善地下水污染源清单,划定南宁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严格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控,加强“一企一库”(化学品生产企业、尾矿库)、“两场两区”(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处置场、矿山开采区、工业集聚区)等区域防渗漏处理;持续开展报废矿井、钻井、取水井的封井回填。统筹开展地表水与地下水、地下水与土壤污染协同防治,优先选择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点行业区域地下水污染区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示范。

2.png

第八章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主题,统筹推进农业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乡村,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第一节 全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以“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为重点,持续推进乡镇及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保护,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建立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健全定期监测报告、应急事件处置、违法行为举报、水源信息公开、监督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在各县(市、区)实施农村集中连片供水工程,实现农村区域供水联网覆盖,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第二节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县为单元,统筹规划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生态综合示范区(带)、乡村道路“十大最美风光线”[16]等重点区域,连片打造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区(带)。建设农村污染治理综合管理平台,推进信息化管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改厨改厕衔接,统筹开展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处理试点。以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为重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监管,修订南宁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推行农村生活污水定期考核、依效付费模式,提升运行维护管理水平。

逐步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为目标,将农村水系综合治理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逐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实施截污控源、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系连通等工程,提升农村水环境质量。强化农村黑臭水体监管,落实污染治理属地责任,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体系向村级延伸,实现农村黑臭水体有效治理和长效管护。

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继续推进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优化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布局,完善运行维护长效机制;到2025年,实现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建立市、县、乡镇、村、屯五级督导机制,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模式,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在横州市等地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处置,妥善收集农药包装物等废弃物,督促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回收处置,鼓励农药使用者及时收集并交回农药经营者或者回收站(点),防止残留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鼓励在武鸣区、宾阳县、隆安县等农产品主产区构建“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的农药废弃物回收和集中处置机制。

大力提升乡村风貌。统筹推进村庄分类规划和管控,深入开展“三清三拆”[17]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乡村,有序推进乡村风貌改造提升。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传统村落保护,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风貌提升打造一批田园乡村、文化古村、休闲乡村、宜居乡村。开展村庄绿化行动,“十四五”期间,全市力争创建20个森林村庄,完成50个村屯绿化景观提升项目。

第三节 加强农业源污染防治

强化养殖污染防治。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通过以点带面,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作范围扩展到非畜牧大县。规范畜禽规模化养殖环境监管,加强养殖分区管控,开展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和生态化建设,支持规模养殖场和第三方建设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实现规模化养殖场收集处理设施基本全覆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鼓励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户采用“种养结合”“截污建池、收运还田”等模式,推进散养密集区畜禽粪污还田利用。优化水产养殖空间布局,加强养殖水域非法养殖网箱专项清理整治;推广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严格水产养殖投入品管理;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水产养殖尾水实现达标排放。

控制农业种植污染。积极发展循环型农业,构建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生态种养示范区,加强农林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保障和溯源体系。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行动,提高农民科学施肥用药意识和技能,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全程绿色防控,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建设一批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提高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争取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加强农膜、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专栏7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农村饮水安全:开展千人以上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实施各县(市、区)农村集中连片供水工程。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市完成27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778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和相关配套管网;开展51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第九章 推进环境噪声精准管控,营造宁静舒适声环境

以改善声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标本兼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持续推进环境噪声污染综合整治,营造宁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切实保障居民身心健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农业光伏查看更多>十四五查看更多>广西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