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浙江玉环:“十四五”集中式光伏争取新增装机130MW以上 分布式150MW以上

2022-04-26 16:02来源:玉环市人民政府关键词: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浙江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六、聚焦做强清洁能源产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以光伏、风电、天然气、被动房为重点,打造“4+X”清洁能源产业体系

光伏。光伏发电方面,以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工作为抓手,加快推进渔船、屋顶、停车棚、农业大棚、鱼塘、水面、滩涂等场景加装太阳能光伏模块、加快分布式光伏电站以及农光互补发电试点示范。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交通发展应用,积极探索光伏+空调、光伏+取暖、光伏+停车场等各种形式的应用模式。“十四五”期间,集中式光伏电站争取新增装机130MW以上;分布式光伏电站争取新增装机150MW以上,其中民用建筑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2022年争取达到5MW以上,2022-2025年期间累计装机争取达到16MW以上。努力建设太阳能组件生产基地。

风电。根据《浙江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在条件成熟时于玉环辖区海域适度开发海上风电,加快推进玉环1号海上风电场项目,“十四五”期间,争取再新增装机500MW以上,并结合我市天然深水良港、海洋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特点,规划建设以风电装备为主的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招引风电装备组装企业,带动地方机械产业转型升级。

天然气。依托大麦屿LNG中转储运项目,加强天然气产业链招引,延伸发展天然气产业链,使天然气产业成为玉环清洁能源产业新的增长极。

被动房。以永德信被动房生态节能技术为核心,发展被动式节能建筑,形成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研发、节能设备生产、工程安装与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加快推广以热泵技术应用为主的地热能利用,建设地热能供热(供冷)规模化应用示范区。支持地热能节能系统集成,发展被动式节能建筑。

其他清洁能源产业。探索潮汐能和潮流能开发利用新模式,加快海山潮汐发电增容扩建,推动潮流能、波浪能示范应用及规模化开发。大力发展海洋能在海岛多能互补电力系统和海水养殖电力供应方面的推广应用。鼓励波浪能等海洋能应用研发。研究利用先进储能和数字化管理技术,研究建立风光水多能互补智能运维平台,探索储能产业发展,进一步强化可再生能源整体可靠性,提高利用效率。积极推进创新发展和能源数字化变革。开展未来社区、综合供能服务站等为代表的能源供应新业态新模式试点改革,实现能源领域的数字化变革。

(二)以大麦屿LNG项目为基础,加快发展天然气产业链

围绕我省油气全产业链建设目标,加快推进玉环大麦屿能源(LNG)项目建设,建成浙东南重要的天然气中转储运基地。并以玉环大麦屿能源(LNG)项目为基础,上下游联动、产业协同、统一规划实施,打造大宗资源平台,为区域发展创造更大经济和社会价值。

1.png

图6-1 天然气上下游产业链

上游:引进上游战略股东,如中联油、道达尔等签订LNG、LEG、LPG长约;根据国际市场行情价格采购一定量现货,平衡风险。

中游:玉环大麦屿能源(LNG)中转储运项目码头工程将建设15万GT LNG泊位一座,可以停靠3,000m3—26.6万m3船型。同时还规划预留了一个同等规模的泊位,以利后期发展。

下游:推进天然气热电联产(H级)项目、清洁利用深加工项目、城市管网(省管网供应及应急调峰保障)、分布式能源项目以及船舶加注与汽车加气站项目。

表6-1下游项目表

1.png

依托浙台贸易区、大麦屿深水良港、中央直属粮库等项目,配套规划LNG冷能综合利用产业链,引进大型冷库冷藏项目,打造水产、水果、牛肉等农产品的集散地,充分推进冷能梯级利用,提高LNG冷能总体利用效率。

优先发展省内需求较大但生产稀缺的天然气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加强储气设备制造、天然气加气设备制造企业招引,形成天然气装备制造产业核心竞争力。

鼓励工业园区、数据中心和城镇楼宇等建设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加快推进热电冷多联供试点示范,保障企业用热、用冷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结合区域特点和用能需求,规划布局综合供能服务站,积极引进综合能源供应商建设运营综合供能服务站,因地制宜改造提升现有加油(气)站为综合供能服务站,推动形成综合供能服务的新业态。

七、聚焦能源体制机制创新,推进能源治理现代化

坚持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以惠民利民为中心,围绕能源安全保供和营商环境优化,加快推动电力、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节能领域改革,推进能源治理现代化。按照省里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电力体制和油气体制改革,形成保障稳定有力、市场竞争有效、运行安全有序、监管科学有为的天然气发展新机制。推进能源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开展用能权交易改革,推动能源要素更高效配置。

(一)碳达峰背景下的能源体制机制创新

碳达峰背景下,统筹考虑经济增长、能源安全、碳排放、百姓生活“四个维度”,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市场化方式为手段,推进能源领域制度创新。按照完善最有力的绿色政策支撑体系为目标,助推产业转型和能效提升。结合我省最新能源价格政策,强化实施差别化电价、气价、高碳行业惩罚性价格的运用。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可竞争性环节或领域。扩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规模。加强可再生能源、储能等技术研发攻关,探索产业化发展的机会,促成重大示范工程落地。

(二)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

依托华能玉环分公司、玉环LNG接收站及规划配套燃机项目,落实上级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工作部署,探索研究大麦屿区块申报增量配电网改革试点,降低实体经济用电成本,提高电网对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针对可再生能源占比高的特点,进一步完善电力需求侧响应机制。持续实施迎峰度夏、度冬电力需求侧响应机制,削峰填谷,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充分利用互联网、智能电表、分布式天然气发电、储能、蓄能等技术和设施,创新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电力市场辅助服务提供机制,积极探索绿色电力指标交易机制。

(三)稳步推进天然气体制改革

根据省级层面天然气改革要求,配合台州市制订本行政区域城镇燃气扁平化和规模化改革方案,积极推动城镇燃气扁平化和规模化改革,切实降低终端用户用气成本。探索天然气储气辅助服务市场交易,为储气能力不足的内陆地区提供储气服务。结合未来社区、美丽园区等试点建设,探索推进分布式能源试点。

(四)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创新

研究适应光伏、风电逐步接近平价上网时期的绿证交易方式,引导各类主体积极购买绿证,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产出效益。研究开展绿证交易创新试点,探索绿证二次交易机制,提升绿证的金融价值属性。结合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工作,落实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分解到配售电企业、工商业企业等责任主体,允许工商业企业超额消纳的绿色电力抵消能耗、碳排放。

(五)积极推进节能领域改革

探索用市场化方式配置用能资源,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推进区域能评与“标准地”“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区域能耗“双控”、办事效率“双提升”。严格执行新增工业项目“标准地”指导性指标、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负面清单和区域能评负面清单。

八、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领

加强规划制定和实施,建立以玉环市清洁能源发展规划为统领,天然气、电网、集中供热等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加强能源规划与玉环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空间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建立能源规划与项目一体化管理机制,以能源规划为依据进行能源项目核准。建立玉环市清洁能源发展工作领导机构,确保规划有序实施。

进一步加强规划衔接。针对电网项目前期选址、选线难等问题,将电网规划纳入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中,统一实施,保证电网建设用地,加快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项目与电网规划的衔接。加快推进《台州港大麦屿港区规划调整方案》,加快大麦屿LNG中转储运项目落地。力争将玉环燃机项目纳入省级能源规划。供热热网的敷设方式应与环境相协调,同步考虑景观保护需要。

(二)强化政策支持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浙江省出台的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结合玉环实际,研究制定出台地方配套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加强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能源项目开发建设。针对电网投资中架空线路入地改造的工程投资较大等问题,探索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能源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出台人才引进激励政策,提升玉环市能源利用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加强与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的沟通,争取重大项目纳入上级能源发展规划,争取清洁能源发展相关政策向玉环倾斜。针对港口岸电能耗统计、华能玉环分公司由于电力市场化交易能耗增加等问题,积极与上级沟通,探寻制定有利于清洁能源发展的配套政策。

(三)强化项目实施

建立和完善清洁能源项目准入、推进和退出机制,加强指导协调和督促考核,确保各项清洁能源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要任务的有效实施。加强重大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和清洁能源产业项目用地政策处理,促进项目落地和开工建设;完善电网设施,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问题。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工作举措,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精简申办企业、社区、家庭等推广清洁能源办理手续,实现集成高效审批。落实和优先保证清洁能源重大项目的建设资金,加大项目建设的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供给力度。进一步落实项目业主单位的主体责任、相关部门的服务责任,建立责任制,落实要素配置、政策处理和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

(四)强化能源合作

坚持开放合作,重点在区域、能源企业和人才技术等方面拓展合作。建立与国内外清洁能源发展较好城市的友好合作关系,在清洁能源发展技术、运营管理等多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加强与华能集团、华电集团、省能源集团等央企、省企合作,加快推动玉环天然气基础设施、海上风电等建设,同时加强与晶科能源、新奥能源等民营能源头部企业合作,争取更多的清洁能源项目落户玉环。加强与国内外能源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引进清洁能源前沿领域研发人才、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提升玉环市清洁能源利用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五)强化安全保障

牢固树立能源安全意识,切实落实能源安全责任,建立安全问责机制,确保能源安全。加强能源供应管理,健全各类能源供应协调机制,确保供应安全。制定和完善电力、煤炭、成品油、天然气等基础设施保护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启动条件、责任主体和保障措施,建立和完善应急指挥系统和保障队伍。强化安全红线意识,督促能源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安全措施,确保清洁能源生产、运输、消费安全。全力抓好天然气管道建设和保护的监督检查工作,督促项目业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安全红线、生命线意识。健全和完善管道安全和保护监管机制,确保管道建设和保护领域生产安全。组织开展天然气输气管道应急预案的编制,加强对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协调和处置能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集中式光伏查看更多>分布式光伏查看更多>浙江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