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政策正文

江西上饶:“十四五”末打造国家级光伏先进制造业集群 为全面建成“世界光伏城”奠定基础

2022-04-07 09:25来源:江西发改委关键词:光伏产业十四五江西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四章 空间布局

立足现有产业及要素汇聚基础,结合“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需求,发挥高铁十字交汇、无水港海铁联运、信江国家高等级航道、鄱阳通用机场等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优势,着力构建“一核一廊”、多特色片区的总体空间布局。全力拓展与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等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空间,积极营造产业创新生态,促进主导产业、重点产业、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高端化发展,打造赣东北制造业跨越式发展新高地。

第一节“一核一廊”发展布局

(一)打造“一核”高端引擎

以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极,链接笔架山、马鞍山、信江产业新城、滨江商务中心和龙凤湖科教产业园等板块为发展核心区,联动信江河谷城镇群。重点聚焦光伏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光学、北斗)和生物医药(干细胞)等产业,汇集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培育发展制造业新增长极,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或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提升创新、辐射和带动功能。鼓励和支持在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上(海)上(饶)合作工业园”,在信江产业新城等地设置“台资企业转移承接基地”,加快优势要素合理流动,产业协作融合发展,加速形成引领全市发展的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核心区、生态建设示范区、开放合作先行区,高水平打造世界光伏城、中国光学城、江西汽车城、江西北斗城和国际细胞谷。

微信图片_20220406121647.png

1.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国家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光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绿色园区,聚焦建设以光伏新能源为首位产业、电子信息(光学)、汽车两大主导产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升级提质提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由传统园区模式加快向可持续发展产业社区创新转型,发力打造上饶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努力实现世界光伏城、中国光学城、江西汽车城、江西北斗城、国际细胞谷“四城一谷”的产业发展目标。

光伏新能源产业要按照“纵向打造产业链、横向营造生态链”的思路,启动实施晶科能源“三年千亿计划”,巩固晶科能源组件效率及产能优势,推动海优威胶膜等项目早建成、早投产,加快产能释放。支持江西晶科光伏材料、上饶捷泰新能源全速发展,形成产业上下游配套龙头集聚成势的发展格局,支持晶科能源拆分上市,捷泰新能源加速上市,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光伏产业集群。电子信息(光学)产业要围绕凤凰光学、江西宏欣光学等龙头企业,加快产品向智能化应用领域延伸。充分发挥光学技术优势,大力引进电子信息产业头部企业,联合广信、信州等地的光学企业,共同搭建共性技术创新合作平台,发挥产业集聚协同效应,推动光学产业由镜片走向镜头模组、迈向物联网、实现光机电一体化。汽车产业要充分发挥长城汽车整车制造装备的龙头引领作用,培育汽车全产业链,提升本地配套能力,有效释放汽车整车产能。支持爱驰汽车打造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升量产能级,积极争取上市,稳妥化解汽车企业市场周期性风险。引导吉利汽车、博能商用车等企业加快智能化生产线扩能增效,推动江西安驰新能源、江西星盈科技、普瑞美等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工艺、储能应用、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等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积极助力长城汽车、爱驰汽车、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博能客车开拓市场,辐射带动本地区汽车配套产业快速发展。

2.信江河谷城镇群产业联动区:围绕“一核”高端引擎,链接信州、广丰、玉山、横峰、铅山与弋阳等地,依托信江河谷城镇群产业联动区建设,加快与核心区的“同城化”发展。立足产业自发集聚基础,大力发展有色金属、电子信息、非金属材料、汽车和机械制造,以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推进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及高端机械制造附加值,提高自主科研创新实力和智能化生产制造水平。加强同上饶经开区的战略协作,推动信江河谷城镇群成为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创新成果加速转化、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集聚区,为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提供强劲动能。发挥信州区作为上饶市数字经济产业核心区的作用,加快推进高铁经济试验区、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相关产业载体优势互补,吸引新兴产业领域的优质企业入驻,构建创新链、孵化链、产业链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生态圈。

微信图片_20220406121647.png

高铁经济试验区:以上饶高铁站为重心,包括坑口西货站及其周边区域、信州区朝阳产业园和广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洋口片区。紧紧围绕“打造国家级数字经济特色小镇、全省最大的游戏产业城、全省最大的呼叫产业城”的目标,以大数据产业为首位产业,积极发展5G融合创新、区块链、信息安全以及数字营销、数字文娱、数字金融、数字医疗、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新兴业态,着力推进总部经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建设,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在上饶市集聚壮大,打造具有创新活力的高铁经济试验区。

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依托上饶市中心城区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上饶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两大板块建设,以上饶国际干细胞再生医学产学研基地、上饶国际精准医疗中心为主导,联动婺源、鄱阳、玉山等地的丰富旅游资源,利用德兴、弋阳、万年及婺源等地在中草药、原料药维生素生产等领域的产业基础优势,打造“生物医药研究+现代精准医疗+康养旅游度假”深度融合的产业基地,力争成为国家级康养产业示范区。

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以资源共享、协同配套、政策叠加、“组团打拼”为主线,以上饶、衢州两市为核心,联动玉山、江山、常山三县(市),建立区域产业合作新平台。集聚江西、浙江两省创新资源,在引进产业链中高端环节、资本、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与长三角重点企业和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为提升浙赣门户边界含金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提供重要支撑。重点围绕新兴产业、绿色制造业开展招大引强,辐射带动G320国道经济发展走廊和三清山、江郎山两大世界自然遗产生态经济走廊,通过完善配套设施、联合开展招商、提供营商便利、优化服务水平,实现区域间协同发展,打造浙赣生态科技园、省际区域合作标杆,成为区域融合样板区、生态经济引领区、体制机制创新区、绿色宜居新城区。

(二)贯通东中部产业深度合作“一廊”

推动鄱余万工业走廊的拓展延伸,贯彻落实江西省大南昌都市圈区域发展新战略,全力推动鄱阳、余干、万年三县,借助区位优势,“西进”加速融入大南昌都市圈,联动京九(江西)产业驱动轴,积极承接南昌市优势产业辐射带动,为推动滨湖板块崛起提供强大支撑。支持滨湖地区优化升级五金标准件、装备制造、纺织鞋服、食品加工等重点传统产业,协同推进产业绿色转型,重点在智能设备制造、紧固件转型提升上发力,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无人直升机配套、纺织新材料和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打造若干个在全国乃至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积极谋求与南昌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开展技术成果共享互通,布局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产学研联盟、协同创新中心等。探索集中行政许可权等改革试点,支持鄱、余、万开发区调区扩区和整合优化,积极创建国家级开发区,鼓励发展“飞地经济”或者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建立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平台。

微信图片_20220406121647.png

第二节 重点发展若干特色片区

1.上饶经开区-鄱阳-余干-万年片区

定位为光伏新能源产业创新应用示范区。依托上饶经开区晶科能源等光伏组件及应用技术优势,联动鄱阳、余干、万年等区域,大力发展“光伏+中草药”、“光伏+设施农业”、“光伏+渔业”等综合利用,不断扩大光伏新能源产业规模。布局推进锂电池结构件等储能领域的技术突破,创新探索“光伏+制氢”模式,拓展新兴产业、临湖等光伏新能源创新应用场景,协同攻关光伏制氢相关电池、氢储存、氢运输等关键技术,构建起以光伏发电为牵引的从硅片到集成应用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具备一定光伏新能源产业世界核心竞争力地位。

2.上饶经开区-信州-广丰-广信-玉山-万年片区

定位为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产业优化转型创新区。主动融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大南昌都市圈等先进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布局,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引入行业龙头及配套企业,强化重点领域的创新链价值链。上饶经开区围绕消费类电子产品、半导体芯片、北斗终端制造,信州区围绕消费类电子产品,广丰区围绕5G智能终端、新型电子元器件,玉山县围绕LED、手机配件,广信区围绕电子新材料、电子元器件,万年县围绕集成电路封装、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整机及配套软件、智能穿戴。以高铁经济试验区及信州区为引领,联动相关县(市、区),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产业,成为引领上饶市未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3.广丰-德兴-弋阳-玉山-万年-铅山片区

定位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集聚发展试验区。立足上饶丰富的黑滑石、石灰石、石英砂、瓷土、瓷石等特色资源,加强区域间协同攻关,突破关键工艺与专用装备制约,大力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支持建立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研发机构,推进结构陶瓷材料、电子陶瓷材料及中高档日用陶瓷、装饰陶瓷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开发,壮大广丰黑滑石、德兴钙粉、弋阳及玉山石灰石、万年石英砂、铅山瓷土、瓷石的产业规模。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加大选冶渣、矿山固废等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循环利用,形成产业生态系统掌控力和核心竞争力,成为国内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生产基地。

4.鄱阳-万年-婺源片区

定位为学生装(校服)特色产业生态优势区。围绕鄱阳县斯沃德学生装产业基地,联动万年、婺源等地纺织服装企业,聚焦制服装、运动装、学生内衣等学生装系列,延伸扩展到住校生寝室的床上用品等,加大新型舒适面料研发,发展面辅料化验检测、高端定制等环节,提升校服品质、丰富校服功能。布局推进“数字技术+”、“时尚创意+”试点,推广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化加工,不断提升企业设计创新能力。立足国内学生装市场需求,借势“一带一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适时通过举办学生装面料和服装设计大赛,挖掘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款新品,不断扩大学生装品牌的影响力。

5.上饶经开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德兴-婺源-弋阳-横峰片区

定位为中医药产业特色康养旅游示范区。依托以德兴市为核心的蕴藏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抓住上饶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婺源、德兴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契机,支持弋阳推进康恩贝、佰康等医药企业产能提升,加速德兴打造“全国知名的中医药旅游康养城市”步伐,支持鄱阳依托济民可信等龙头项目建设中药材生产、精深加工为一体的中药材基地,推动横峰以“葛”为主的中医药全链条式产业做大做强。把握现代中医药康养新业态,加大对中医药上市企业和行业百强企业的招引力度,密切与国内外知名的医疗保健机构、中医药科研院所、中医药企业和大型旅游集团战略合作,打造大品种道地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应用型研究基地、中医药产品加工制造基地、全国中医药人才交流培训基地和中药材物流交易基地。

第五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实施产业提质增效工程

一是高位谋划招大引强。围绕重大项目,以园区和企业为主体,加强与境外大中型商(协)会、行业(产业)联盟、教育科研机构、国内驻外经商代表等渠道的交流联系,形成纵横交错的多元产业招商信息网络,力争实现境外企业在上饶落户的突破。着眼于招大商、招好商,深入融合江浙沪,全面对接长三角,加快推进赣浙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建设。借助江西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贸活动等省级经贸活动平台,深入实施“三企入饶”“三请三回”“饶商回归”,推动邀请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企500强企业来饶考察投资。推动主管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要素招商和驻点招商。要依托市投资促进中心,联动市县两级商务主管部门,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设立招商办事处,开展常年驻点招商。

二是持续强化工业投资。紧扣强化制造业主攻方向,结合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产业载体的特点,充分完善分地区、分规模、分行业、分状态的重大工业项目库,放大政策集成效应,统筹考虑和整体推进投资促进工作,以新增重大项目为引领,存量技术改造为动力,保持工业投资规模不断提升。培育孵化新产业新动能,持续优化投资结构,重点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三新”产业,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益。研究制定市县(市、区)统筹的技术改造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提升力度,引导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的企业开展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集群化技术改造,扩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应用,建设一批技术改造标杆项目,全面提高企业制造能力和生产效率。

三是注重延链补链强链。聚焦上饶市有色金属、光伏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非金属材料等主导产业,全面梳理明晰产业链缺失环节、制约瓶颈、基础短板。发挥相关部门组织协同作用,加快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扎实部署建设一批重大科技研发专项项目,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集中力量打好“卡脖子”技术攻坚战,聚焦靶点实现突破。鼓励整机企业加大对本地国产配套产品的采购力度,促进产品迭代升级,逐步向高端环节跃迁。以行业龙头企业为牵引,畅通产业链供需对接,完善产业创新和发展生态,全力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增强主导产业根植性和产业链韧性,保障产业安全。

第二节 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工程

一是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两光一车”支柱产业,在光伏、光学、汽车整车研究等关键技术领域加大平台建设力度,提升产业研发实力。加快建成江西省阿里云大数据学院,积极推动国际细胞谷、北斗智能应用科技城、面向行业大数据的区域经济发展感知平台、上饶市治未病中医研发中心、上饶市道地药材创新研究院、轨道交通国家级创新平台的建设;鼓励创新平台提档升级,择优培育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升级为国家级创新平台。

二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政策性引导,持续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建立和健全企业研发机构或企业技术中心,积极引进技术领军人才和团队,增强开发和试验基础装备实力。大力推进光伏新能源、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联合国内大院大所和知名高校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加强产业基础导向研究、应用产品开发,构建起面向产业未来需求的企业创新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沿海发达地区或境外设立研发机构,直接利用海内外高端人才、先进科研条件等开展研发活动,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技术突破,持续打造一批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技术中心。

三是加强产业共性技术服务。以重点领域的龙头企业为核心,联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相关企业,组织开展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高端技术。完善创新载体和孵化空间的功能,建设一批试验检测类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引进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双创示范基地、综合性及专业中试基地,强化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与转化,提升试验验证、检验认证、知识产权等“硬核服务”支撑能力。用好工业创新券政策,支持工业企业向非关联创新载体购买创新服务,解决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创新需求。

第三节 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工程

一是做强主导产业领军企业。聚焦“2+4+N”的重点领域,建立科学遴选机制和领军企业培育库,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扶持作用,以制造一流产品、培育一流企业家、实施一流管理,创造一流品牌为目标,做强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企业或企业集团。推动实施“一企一策”,支持领军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实施优化整合,加速吸引人才、科技资源聚集,不断放大领军企业的聚集效应、溢出效应,铸就持续带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领航者”和主力军。以更大的力度推动优质企业尽快上市,进一步激发企业经济活力,掌握市场和行业话语权,一部分企业能跻身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的前100强。

二是做优细分行业拔尖企业。围绕“2+4+N”的重点领域产业链主要环节,注重具有创新潜力的专业配套企业挖掘,通过差别化、梯度式培育,形成一批在产业细分领域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优势突出的中小企业群体。积极谋求高技术、新业态、高成长的创新型企业引育,结合独角兽、瞪羚企业的不同特性,建立分级培育储备库,研究制定认定奖励、金融扶持等惠企政策,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升级和价值提升。坚持培优企业和做大产业相结合,引导企业进一步强化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和内部管理能力,稳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地位作用,造就一批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专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新增一部分独角兽企业。

三是积极打造“上饶制造”品牌。引导企业深耕质量品牌建设,激发企业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增强内外资源整合能力,做专、做精、做大、做强细分行业,提升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推进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示范,打造一批具有上饶市特色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扎实做好品牌营销,打造“上饶工业”APP,充分展示工业项目、产品,发布招商需求。持续深入开展“开拓市场万里行”活动,每年帮助企业新签订单达到一定数额,不断扩大“上饶制造”影响力。

第四节 实施特色载体建设工程

一是做大做强特色开发区。围绕上饶市制造业主导产业、发展趋势及空间资源布局,以“开发区+主题产业园”建设模式,打造一批特定产业方向、特强产业生态、特优园区主体的开发区,全力创建省级、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发挥上饶经开区和各县(市、区)开发区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载体作用,把握各自定位,结合不同的区位特征、发展阶段、现状特点,深耕优势产业,强化政策协同,加快园区存量盘活和功能互融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度和品牌显示度。持续优化开发区功能,推进产城融合,推动开发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

二是深化跨区域园区合作。围绕承接制造业产业链关键环节转移,加强与上海、浙江等地的合作,共建“飞地园区”,对接上海、浙江品牌园区运营商,输出园区专业化管理团队、品牌运营标准,以“园区联动、项目联动、产业联动、功能联动、管理联动”的新型园区合作模式,实现园区跨区域复制,促进技术共享、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和人才共享。组织上饶各大开发区管理机构,学习借鉴深圳、江苏、浙江、成都等地特色园区经验,探索创新“管委会+平台公司+产业基金”运营模式,重点推进鄱余万工业走廊、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和信江产业新城等新工业平台建设,增强开发区活力。

三是创新产业生态体系。深化开发区的改革创新,推动园区资源与项目匹配,集聚一批领军企业及与主导产业相符的功能性平台和创新孵化生态,从规划、土地、金融、服务等环节提供政策支撑,促进大中小创新企业融通发展,助力主导产业生态圈加速形成。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特色优势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千亿级、五百亿级和百亿级产业梯次发展格局,形成一批市场美誉度高、质量掌控力强的制造精品,打造产业生态良好、引领作用显著的特色产业高地。加大各类产业政策宣传,提高企业对政策的知晓度,帮助和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对培育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专业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及独角兽企业的开发区给予奖励。

第五节 实施产业要素配置工程

一是促进金融服务创新。组建上饶市工业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聚焦有色金属、光伏新能源、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非金属材料、汽车及零配件、机械制造、医药健康和数字产业等主导产业,通过股权投资推动重点项目引进、重点产业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密切市本级和县(市、区)紧密合作,切实提高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积极引进知名投资机构,支持科技金融产品创新,构建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政府基金有机结合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加快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深化落实“映山红行动”企业上市计划,抓好上市梯队培育、服务指导和政策扶持,推动符合产业趋势、发展前景好、盈利能力强的龙头型、科技型、成长型企业挂牌上市,引导企业利用直接融资工具筹集发展资金。

二是完善产业用地政策。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效利用的原则,强化土地政策的灵活、有效、精准供给,促进园区内产业合理分布有效集聚,推动土地、用能、排污权等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倾斜。大力实施“节地增效”行动,探索多主体、多形式的“腾笼换鸟”,加大存量工业用地收储盘活力度,创新机制加快清理僵尸企业。树立“亩产论英雄”的导向,深入实施开发区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事前建立产业用地标准及项目准入评价体系,事中事后根据土地集约使用和投入产业强度,全面推广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加强标准厂房建设利用,鼓励产业区块内优质项目按需提高容积率,探索推行“零增地”改扩建,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参与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利用。

三是优化专业人才供给。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编制和定期发布上饶产业紧缺人才目录,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制度。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和前沿新兴产业,引导企业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大院大所合作,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建立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引导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和集聚。鼓励通过多种渠道吸纳上饶市急需的企业家、高级技术开发人才、高技能技术工人和职业经理人落户,鼓励江西和上饶籍的技术人员和技能工人返乡创新创业,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依托上饶市职业教育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岗位培训,培养更多实用型技能人才。

第六节 实施数字全面赋能工程

一是加快产业数字化赋能。顺应发展与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新型工业需求,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现有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加快有色金属、光伏新能源、非金属材料、汽车、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重点领域的智能化转型。聚焦柔性制造、共享制造、云制造等新制造模式,有系统、有步骤地开展生产装备、工艺流程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布局和参与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无人工厂建设。深入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发挥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的引领效应,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及“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和融合应用标杆,释放数字技术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倍增作用。

二是力推产业智能化跃升。抓住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数字新基建的历史机遇,加强数字化、智能化关键技术与产品创新,推进智能制造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积极推进数字新技术与上饶现有网络深度融合,支持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和改造,建设运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深化标识应用,培育建立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把握场景驱动的引导势能,增强光伏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绿色食品重点等领域应用场景开放力度,引入数字化产业服务提供商,不断催生上饶数字产业化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数字文娱、数字营销、数字金融、数字医疗、数字呼叫等产业,加强对数字经济领域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三是加速制造服务深度融合。大力拓展跨界思维创新,探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新路径,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重点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检验、计量等服务,支持骨干企业提升总集成总承包水平,探索发展服务衍生制造,建设一批工业遗产项目。鼓励有色金属企业创新金融服务,大力培育光伏产品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商,引进一批机电制造系统服务商、方案供应商。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开展设备、生产、管理等平台化改造,实现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等能力向平台迁移。

第七节 实施绿色低碳循环工程

一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瞄准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提高制造业节能降耗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大力推动先进工艺与装备在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和推广,增强绿色精益制造能力。强化环境容量控制,建立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约束机制,积极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大幅降低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使用能耗及限用物质含量,持续提高绿色低碳能源使用比率,探索开展各大开发区和企业分布式智能微电网建设。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促进企业、园区、行业间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建立绿色项目储备库,储备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项目。

二是深入推进结构调整。贯彻落实“碳中和”、“碳达峰”的战略目标要求,坚持调整淘汰和转型发展并举,综合运用法律、标准、市场及政策手段,推进上饶市落后产业、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结构调整力度。严格按照中央、省环保标准加强环保监管,重点加强对能源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污染减排压力大的企业倒逼转型,取缔高耗低效产能。打好工业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化工等行业中的低端、易污染企业转型升级,大力整治“散乱污”的企业,依法依规采取关停取缔、限期搬迁、停产整治等方式分类施治。加强开发区生态环保在线监控、雨污分流,实行全天候监控,鼓励聘请专业机构进行第三方管理。

三是坚守安全生产底线。围绕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开展园区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民爆行业安全监管,狠抓责任落实,强化制度建设,着力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自我管理水平和能力。聚焦工业安全生产的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五大环节,强化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产品应用,建立面向安全生产的工业APP,推动关键设备上云上平台,推动企业在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时进行风险控制,提高安全生产监测分析效率。提升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制定落实工业互联网安全应急预案,督促企业依法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持续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检查,建设起完善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第八节 实施区域产业联动工程

一是创新市、县产业联动机制。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以“链长制”为核心,建立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制造业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定期召开沟通会,精准发力,及时解决瓶颈制约和发展难题。市级工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强化产业规划、市场拉动和政策导向,引导市、县之间企业建立垂直或水平的技术关联,实现内部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创新,建立以龙头企业为“链主”、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的产业组织网络。发挥上饶经开区产业创新辐射作用,支持各县(市、区)立足本地实际和本地特色,集中优势培育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县(市、区)中新增部分龙头企业,形成一批省级重点产业集群,构建市、县主导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打造对外开放合作平台。积极策应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立足上饶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优势,依托上饶市坑口新“无水港”、福州(宁德)港上饶码头建设,申报创建上饶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口岸开放格局。做实信江产业新城、浙赣边及合作(衢饶)示范区、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上饶国家医疗旅游先行区等平台载体,以建设成为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为导向,主动融入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生态圈,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技术转移,促进区域间人才、物资、资金、信息便捷有序流动,合力推动主导产业的产业链现代化。

三是加速“上(海)上(饶)合作工业园”建设。把握东部先进制造业转移和调整的新趋势,深化赣沪两地产业合作,积极落实上饶市人民政府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战略合作协议内容,加快“上(海)上(饶)合作工业园”的启动建设。充分利用上饶的资源、能源、区位、劳动力、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推动重点产业链环节“上海研发、上饶制造”,围绕研发、制造、服务、应用场景等众多领域,支持上海产业有序梯度转移,进一步推动两地产业优势互补,不断提高上饶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和产出质量。进一步夯实工作对接机制,共同服务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共同提高产业能级和竞争力。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加强重点产业链统筹领导。深化“链长制”工作机制,推动“总链长-总牵头单位-分链长-牵头单位-责任单位”链式发展,形成市政府统筹领导,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参与的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协同机制。二是持续提升企业服务能力。围绕“十四五”制造业重点领域,持续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放宽产品和服务准入门槛,优化事中事后监管。围绕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精准发力,提升企业服务效能,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增强对产业创新活动的包容性,进一步推动资源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高效聚合。三是完善自主产品应用政策。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制定整机与配套企业联动支持政策,引导和鼓励整机企业为本土配套企业的产品提供产线验证,积极采用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的装备、材料和软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

第二节 强化资金支持

一是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相关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上饶制造业的支持,用足用好上饶市工业引导基金,加大财政与金融的协调配合,进一步丰富工业引导基金投资方式,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产业投资体系。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信贷投放力度,完善对金融机构支持制造业情况评比排位机制,营造金融大力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导向。鼓励引导市、县(市、区)国有平台公司加大支持制造业发展力度。二是多渠道争取财政资金支持。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对上饶制造业发展的导向性,帮助优质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的专项资金项目,以获得更多的创新扶持政策。积极争取省、市相关部门支持,放大上饶市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综合运用贷款贴息、担保贷款、设备融资租赁、直接补助、股权投资等方式,建立健全无偿与有偿并行、事前与事后结合的多元化扶持方式。三是增强政策叠加扶持力度。统筹各相关部门的惠企政策,围绕重点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创新活动进行扶持,借鉴参考苏州、深圳经验做法,贯穿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协同创新、高技术产业化、创新载体建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专项、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示范应用推广、品牌培育、市场准入认证、技术改造、国家/省级配套等产业创新全生命周期。

第三节 深化人才保障

一是密切与大院大所名校合作。积极寻求国内实力雄厚的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探索与上饶主导产业相匹配的多层次、多门类、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输送优秀科技人员开展定向培养或联合培养。贴合上饶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争取相关高校来饶设立分校、分院,提升上饶市学生本地高校就学率。二是深入开展饶籍人才回归工程。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饶籍高校毕业生和本地高校毕业生留饶比例。抢抓后疫情时代全球人才流动新机遇,深入开展高端人才引进计划、饶商名家培训计划、信江工匠培育计划。围绕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重点企业,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三是筹建企业创新型职业教育机构。联动工信、教育、人社等部门,促进重点企业、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的沟通协作,健全多元开放融合的办学格局,推动上饶制造业职业技能教育快速发展,满足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步完善先进制造业人才的支撑体系。

第七章 重点产业对接长三角区域企业名录

第一节 有色金属

微信图片_20220406121647.png

微信图片_20220406121647.png

微信图片_20220406121647.png

微信图片_20220406121647.png

原标题:上饶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十四五查看更多>江西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