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政策正文

江西上饶:“十四五”末打造国家级光伏先进制造业集群 为全面建成“世界光伏城”奠定基础

2022-04-07 09:25来源:江西发改委关键词:光伏产业十四五江西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节 做实做专N个特色产业

积极支持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若干特色产业的创新发展,提升创新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强化新融合,引导新消费,加快实现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打造上饶市制造业优势新阵列。

(一)生物医药

聚焦中医药、医疗器械、细胞治疗产品等领域,以上饶经开区、德兴、弋阳、万年等地和(江西)上饶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为重点,以完善中医药产业链,引育医疗器械及生物技术企业为发展方向。发挥地方特色自然禀赋和医疗养生优势,做强中医药生产制造,推动中医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鼓励研发各类创新药,扩大原料药、中间体、甾体药物生产规模。布局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加强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环保技术等集成应用。瞄准干细胞临床、基因测序等前沿医疗技术,加速推进国际细胞谷、恒大养生谷、烈冰生物等项目,力争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领域取得突破。

1.中医药

中医药产品。围绕江西省建设“国内领先、世界知名”中医药强省目标,立足上饶本地特色中药原材料资源,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构建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叠加的发展格局。引导德兴、鄱阳、余干、弋阳、婺源等地中药企业自建或联建中药材生产基地,推动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建立健全中药材全产业链、全流程质量可追溯体系。突破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的关键技术,创制一批中药新品种,推进中药制药设备及中医医疗设备的研究和产业化,提升中药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着力医药企业的产能提升。围绕骨干企业和优势品种,搭建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增强中医药临床研究基础,加快成果转化与应用的速度。

中医药健康旅游。加快上饶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婺源、德兴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联动横峰、铅山、婺源、余干等地的上饶市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项目,重点发展中医非遗、中医治未病、中医体验和康养服务,探索“药植基地+中药生产+度假养生+康复养老”融通发展的新业态。鼓励临床重点学科、专科或产学研合作,开展特色中医保健的新技术和新理论研究,推进上饶道地药食同源中药及健康旅游产品的研究、开发。围绕婺源“新安医学”、铅山“一带一路”中医药历史文化,支持采用现代制药技术、先进制药工艺和制剂技术,对中医经典名方、民间验方、秘方等进行二次开发,形成具有上饶特色的中医药品牌。

中医药信息化。聚焦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鼓励运用人工智能、云平台、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开发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建设智慧药房、中医远程诊疗系统,探索移动终端、智能终端的研发和应用,为民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线上线下一体的“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做大做优德兴赣东北中医药交易大市场,依托“中医药+互联网”交易平台,打造集药业采购销售、中药材现货交易、中药材电子商务、中医药文化展览、信息发布、旅游观光、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现代中药材流通基地。

2.医疗器械

高性能医疗器械。依托上饶市高端医疗器械及装备研试产业园等建设,大力引进国内知名龙头企业,谋划布局医学影像高端装备、体外诊断仪器设备及耗材、先进治疗设备、医用生物材料等研发和产业化,支持高性能医疗器械核心部件、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吸引和带动产业链配套企业集聚。把握国家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推广实施的机遇,为医疗器械初创企业提供科研转化及生产制造平台(CDMO)、全球注册及临床试验平台(CRO)、产业规划和教育服务平台、产业投资平台和医械云平台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医疗器械创新成果落地,促进医疗器械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和高端化。

康养保健辅助器械。瞄定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的康养辅助性产业,积极引入智能假肢、外固定矫系统、虚拟现实康复系统、肢体协调动作系统等康复辅助器具、设备、仪器和软件企业,支持发展小型家用检测器械、护理器具、治疗仪和保健器材等智慧养老设备、器械。引导生产企业在社区或康复中心设立智能康复辅具、家用智能护理器具示范中心,加强产品推介和体验信息收集,助力企业加快器械技术升级、器械材料更新和使用方式优化,提高临床研究到应用的转化速度,打造成为江西省康养保健器械的产业基地。

3、细胞治疗产品

现代生物治疗产品。围绕上饶国际细胞谷干细胞健康科技园建设,发挥上饶国际干细胞再生医学产学研基地、江西多能干细胞库、江西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作用,重点发展干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技术及产品开发、临床研究,加快突破细胞规模化培养技术,探索发展干细胞再生医学新模式。完善优化研发服务平台的建设,推动医疗机构和产品开发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快创新成果上市进程,加快实现细胞治疗产品的临床转化、产业集聚。支持在细胞产业等领域探索更多制度创新,推动上饶市干细胞再生医学进入快速规范发展阶段。

精准医疗服务。以上饶国际精准医疗中心等项目为载体,加速推进江西汉氏联合医院、恒大国际医院和养生谷建设,助力“治疗+旅游”、“养生+旅游”以及“美容+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带动基因测序技术等新一代生命组学临床应用技术、生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和生物医学分析技术等突破。聚焦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积极引进基因测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支持开发低成本易用、高效整合的测序样品自动化软硬件技术,以及基因测序、编辑配套耗材,培育从疾病分子分型到个性化药物的研发模式,探索发展患有难治愈或罕见疾病成年患者的辅助治疗方式。

(二)纺织服装

聚焦学生服、智能鞋业、棉麻家纺和户外休闲用品等领域,以鄱阳、万年、信州、婺源等地为重点,以推动智能制造实现转型,加快品牌提升为发展方向。主动顺应消费市场快速变化,推进纺织服装新产品开发和传统优势产品升级,融合历史文化基因及时尚潮流理念,提高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高水平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培育自主服装、制鞋品牌,做大规模提高档次。不断推进纺织新面料开发,积极发展高档家用纺织品和装饰用纺织品,引导相关企业向产业用品、专业用服装行业拓展。支持企业由加工制作型向创意设计+生产营销型转变,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构建从文化研究、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到品牌塑造的完整产业链。

突破中高端面料。实施区域性品牌战略,完善万年纺织新材料产业集群、信州沙溪苎麻产业园、鄱湖纺织产业园等纺织服装基地建设,巩固企业在传统棉、麻、化纤等纺织加工方面优势,强化纺织服装原材料、辅料和制品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促进苎麻纺织、定制服装及家纺等领域快速提升。围绕应急公共安全、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医疗健康养老、航空航天、建筑交通、新材料等发展需求,开拓新型纤维材料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推广应用,逐步形成从纤维原料、产品加工到应用开发的新型产业链。

力推全流程数字化。以江西斯沃德、江西正博、江西昌硕等为重点,鼓励发展时尚服装和创意设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技术,推进服装鞋业设计数字化,提升服装鞋业内涵品位价值。引导企业加大设备、工艺研发投入,试点产线智能化升级、绿色化改造,从生产制造环节向上游面料设计等附加值较高的环节延伸,并实施应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鼓励企业创新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联合中高职院校及设计机构联合,形成面向时尚消费市场的快速开发能力、敏捷生产能力、高效反馈能力。

(三)绿色食品

聚焦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等领域,以鄱阳、余干、万年、婺源等地为重点,以地方特色食品精深加工能力提升,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为发展方向。把握安全、营养、优质、环保的消费需求,促进先进制造业与农业聚合发展,围绕横峰葛、万年贡米、婺源绿茶、鄱阳湖水产、余干芡实和辣椒、铅山红芽芋、广丰马家柚等品牌农产品,强龙头、延链条、塑品牌,加快推动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嬗变。推广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加快推动绿色食品产品和技术升级,促进绿色食品生产集约化、全链式发展。支持企业借助展会、节庆活动和互联网平台,线上线下开展绿色食品的营销推广,扩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到“十四五”末,绿色食品产业建成长江经济带绿色食品产业标杆示范区。

丰富绿色食品品类。优先发展稻米、茶叶、水产、果蔬等地方特色食品,加快推进食用菌、坚果、糕点等中华传统食品,支持发展婴幼儿配方食品、老年食品、保健食品、休闲食品和满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功能性食品,以及农特礼品系列。聚焦食品加工需求,建设一批标准化、专业化的加工专用原料供给基地;聚焦高端市场需求,建设一批绿色化、生态化的优质食品基地。引导建立绿色食品技术标准体系,优化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制度,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不断提升绿色食品清洁生产水平,健全食品冷链物流建设,推动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流程信息追溯。支持中小型加工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规模化生产,提高绿色食品精深加工水平,专注细分行业做优做精。

弘扬优品名牌效应。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选择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品质优良的重点品类,培育发展一批“饶字号”特色食品,支持开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弛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赣鄱正品”、江西著名商标、江西名牌产品和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等申请认定。借助数字经济和品牌包装,推动上饶市绿色产品打入国内中高端市场,提升生态、绿色品牌知名度。以知名龙头企业为引领,开展集食品研发创新、检测认证、包装印刷、冷链物流、工业旅游、清洁生产等为一体的绿色食品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绿色食品与教育文化、健康养生、旅游体验深度融合。

上饶市“2+4+N”产业体系表

微信图片_20220406121647.png

第四节 培优育强县(市、区)域制造业

(一)信州区

聚焦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首位产业,加快发展机械制造、有色金属两大主导产业。依托信州产业园,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为动力,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聚焦补短板,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科技型重大项目及补链型配套项目,实现“园区扩容”与“产业链招商”,壮大经济发展新优势。支持工业企业升规入统,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产业要以宇瞳光学、威皓光学仪器、豪亿光学、臻宇光学等企业为核心,发挥安防监控镜头优势,推动光学产业链向车载镜头等高端镜头市场延伸,与上饶经开区光学镜头及零部件企业联动形成集群化发展。围绕德力西联合开关集团、江西拓诚线缆等企业,增强线缆、变压器等产品的创新能力,加快提升产线自动化水平。机械制造产业要加强电工电器、汽车配件、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产业融合。积极引进整机领军企业和配套企业,构建上下游互融共深、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一体化产业组织新模式。有色金属产业要扶持浩钰铜业、江西华辉铜业等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华辉铜业年产20万吨铜材精加工项目建设,提升精加工技术水平和生产利用效率,增强有色金属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合金制造、再生资源加工、电线电缆制造能力。

(二)广丰区

聚焦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首位产业,加快发展机械制造、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依托上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一区三园”,准确把握新时代制造业发展新阶段特征,以产业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为突破口,持续壮大产业集群,不断做强发展支柱。发挥县域经济排头兵的能动作用,大力推进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积极招引行业头部企业,全力支持骨干企业进军资本市场,不断拓宽企业发展空间,促进园区效益快速提升。

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产业要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以江西精元电脑、立景创新、江西高盛达光电、江西富荣电子等企业核心,加快推进TCL高盛达二期、和烁丰二期落地见效,努力培育立景创新科技、TCL高盛达等若干个产值百亿的龙头项目,重点突破关键设备、零部件和芯片等关键环节,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保障能力,不断完善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电子信息服务为基础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体系。机械制造产业要发挥江西台鑫钢铁、江西华欣机械、江西富伟达科技、江西同欣机械等企业的引领作用,联合建立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有色金属产业要引导银泰乐科技、江西金宏铜业、江西康鑫铜业等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持续升级铜制品生产工艺水平,提高贵金属加工回收利用效率,推动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发展。非金属材料产业要紧紧依托“中国滑石之都”特色禀赋,全速推进黑滑石、石灰石特色资源产业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延伸精细加工产业链和全产业链式的配套服务。重点抓好建筑陶瓷、日用陶瓷标准原材料基地、绿色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落地见效,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矿业向工业转化,形成优质产业集群链条,打造“中国特色资源产业集聚区”。

(三)广信区

聚焦有色金属首位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依托上饶茶亭经济开发区,全力发挥“引进重大项目、做强发展平台、做优企业服务”系列组合拳的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聚焦上市公司、国内500强、国家级产业平台,推动招大引强升级。积极跟踪对接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加快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调动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创新体系。

有色金属产业要以江西金叶大铜、江西越兴铜业、大江铜业等企业为核心,提升铜精加工产品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推动铜产业链由前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推进江西金叶大铜科技铜加工及铝棒杆拓产项目建设,引导江西新金叶实业等提升多金属废料综合回收利用效率。做大做强有色金属现货交易中心及供应链金融平台。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产业要围绕江西米赞科技等企业,提升在智能终端、智能家居、电子配件领域的设计、制造能力。支持江西映美光电科技、上饶金鹤光学仪器等企业,对接成都光明光电、凤凰光学等光学产业龙头,着力提升光学镜片生产制造水平,联动产业协会及专业院校,提升技改转化效率。围绕上饶数字经济产业园、智谷新经济孵化中心建设,加快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大力支持江西贪玩信息、盛六网络、擎游科技等企业,不断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和数字经济发展平台。机械制造产业要围绕耐普矿机、福事特液压、上标螺丝、宇林模具等企业,延展重型矿山选矿装备及新材料耐磨备件制造相关产业链,推动液压系统流体连接件、液压阀件等产品创新,推进紧固件、机械制造及模具生产规模化。

(四)玉山县

聚焦机械制造首位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依托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九园一基地”,锚定高端化、数字化、集群化和绿色化,积极引育优势产业链“链核”企业和补链项目,提升产龙头企业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结算等核心环节能级。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发展、侧向带动,打造特色鲜明、配套完善、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重点产业集群。扶持培育优质企业上市,打造更具支撑力的工业体系,加速壮大产业发展“玉山军团”。

机械制造产业要围绕江西省红马钢结构、江西红睿马钢管、江西佳马高精特等企业,以轴承产业为基础,拓展装备制造链,形成集机器人制造、节能环保装备等多个门类齐头发展的先进装备产业集群。重点引导轴承领域的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着力培育组建江西轴承科技创新协同体。探索成立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推动实现规模效益上台阶,做大特色产业。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产业要瞄准赣东北乃至江西省内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加快电子信息科创园、光电产业基地等园区基础建设,以江西众光照明为核心,完善LED照明灯具相关配套企业落地,借助单品优势大力开拓市场。支持江西华丽丰科技等企业,提升手机屏玻璃加工顶尖技术水平,推动智能化产线升级,提高细分领域市场份额。有色金属产业要聚焦致远环保科技、富旺环保等企业,持续提升废旧金属回收再利用效率,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及环保方面加速技术升级。培育一批优质下游企业,引进一批铜缆线材、铝型材等高附加值项目,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高端新材料。非金属材料产业要支持江西玉山万年青水泥、江西玉山南方水泥等龙头企业,大力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升级水泥生产工艺,在减碳生产中发挥示范作用。充分利用玉山县青石板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台球桌材、高端建材产品,打造全国最大的台球桌板材生产基地,实现台球赛事品牌与县域经济名片、高端产品制造与产业升级的有机融合。

(五)横峰县

聚焦有色金属首位产业,加快发展绿色食品、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依托横峰经济开发区,坚持“育龙头、补链条、建平台、保要素、强集群”的发展思路,立足资源特色,持续实施铸链强链引链补链工程,着力在优势产业上精耕细作。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产业升级为主方向,强化中高端产业集群培育和集聚发展,推动横峰县制造业高速、优质发展,不断增强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有色金属产业要瞄准“江西省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基地”目标,做大做强现有冶炼企业,并加快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在江西和丰环保科技、江西中旺铜业、江西飞南环保科技等企业的基础上,推动和丰贵金属、江西兴南环保科技运营见效。积极引进铜箔、铜带、铜管、铜合金等铜制品企业以及稀贵金属生产企业,支持贵金属、废铜等有色金属废物资源再生冶炼项目,对标国内领先水平,提高环保水平,提升金属资源回收利用效率。绿色食品产业要引导江西饶盛食品、江西锦顺食品等企业,提升坚果炒货类食品生产品质,树立绿色健康食品品牌。聚焦江西纯香情食品等企业,着力提高豆制品品类及产品品质,提升冷链物流配套水平。加大保健食品开发力度,用好葛的国家大品种研发成果,抓住与江西省林科院战略合作契机,发挥华中农科大马家柚院士工作站优势,助推“葛油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机械制造产业要以钢结构构件为发展重点,推动江西峰辉钢结构等企业与设计院所密切合作,持续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产品设计能力,推进节能降耗。围绕江西锐锦化工装备、江西莱博尔装备实验室装备等企业,推进绿色化工装备和高科技实验室设备发展,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打造高端机械制造基地。

(六)弋阳县

聚焦非金属材料首位产业,加快发展有色金属、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依托弋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一园两区”,持续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和龙头企业“双倍增”计划,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经济业态,挖掘传统产业发展潜力,不断做大主导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新一轮扩区调区,提升产业集聚承载能力,加强重大项目引育建设,形成上下游联动的产业协同发展,以壮大对弋阳县经济的首位支撑。

非金属材料产业要发挥石灰石、瓷石等资源禀赋优势,以弋阳海螺新型建材、弋阳海螺水泥、江西环阳新材料等企业为核心,推进海螺中高端碳酸钙产业链精深加工基地项目建设,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加快产线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实现首位产业规模超百亿元。有色金属产业要立足上饶市有色金属基地的打造,围绕江西巴顿环保科技,推进多金属二次资源回收利用项目为引领的环保项目建设。依托江西欧迪铜业,强化与铜产业研究院、产业协会等机构密切合作,带动产业科技创新,搭建中高职衔接桥梁,加快本土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生物医药产业要继续发挥中医药产业优势,全力推动江西康恩贝、江西佰康药业等企业做强研发团队,通过产线智能化升级赋能传统中药生产,加快产能提升,打造具有弋阳特色的中医药康养品牌。

(七)铅山县

聚焦有色金属(金属新材料)首位产业,加快发展机械制造、绿色食品两大主导产业。立足铅山工业园区的“一园三区”,聚焦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引进优势项目加速产业集聚,强化技术开发和创新,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抓住跨区域合作的信江产业新城建设,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强化与上饶经开区合作,打造信江产业新基地,与县工业园区形成“双翼齐飞”的产业发展态势,以优势产业集群拉动县域经济发展。

有色金属产业(金属新材料)要以江西金汇环保、江西汇盈环保等企业为核心,大力推进有色金属废物资源回收利用效率,依托金汇环保母公司浙江富冶集团科研实力,进一步降低能耗,提升冶炼工艺和生产效率。聚焦江西鑫焱铜业、江西合兴铜业、江西科美格新材料,发挥铜精加工产业集聚效应,提升铜丝、铜杆、铜管、铜棒、铜板等产品的生产标准,积极对接新能源、新基建等新兴领域的旺盛需求,推动以龙头为引领的行业整合,提升产业集中度。机械制造产业要发挥瑞旭实业、华嘉铝业等企业龙头作用,推进铝型材、线缆等产品升级,提升产品性能和精度。积极承接新能源车用铝需求,抓住汽车轻量化发展机遇,力争作为关键环节纳入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绿色食品产业重点围绕“一区、两园、五中心”(铅山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江天农业科技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综合行政中心、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物流冷链中心、农产品展示电商营销中心、生态休闲观光中心),着力打造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八)德兴市

聚焦有色金属(黄金)首位产业,加快发展机械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两大主导产业。依托德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施促进开发区创新发展三年倍增行动,助力专业园区提速发展,带动新兴产业培育,加快传统产业转型,促进主导产业链式集聚。结合本地产业发展特点,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推动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从引资向引智转变,大力提升工业经济质效。

有色金属产业(黄金)要把握“金山、银城、铜都”的资源优势,围绕打造千亿级产业目标,持续做大做强德兴黄金产业集群,加紧推进黄金资源整合。立足上游江西金山矿业、德兴市黄金公司等企业、中游德贤黄金珠宝创意产业园和下游益丰铜业、一元再生等企业,不断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建设。推动黄金精炼、贵金属电镀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提高设计、研发、精深加工等环节的附加值,促进尾矿提取和废旧金属利用。组建黄金产业基金,积极申报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及牌照。机械制造产业要着力抓好德辰科技、德立智造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传统制造产业技术改造升级,继续招引一批优质项目,提升精密铸件零部件工艺,满足高端制造产品市场需求。重点培养德芯科技、意发功率等企业,持续提升在芯片封装、半导体器件等领域的自主研发水平和技术指标。生物医药产业要全力推进中国中医科学院试验培训基地(三期)、中医药产业园、赣东北中医药交易大市场配套设施建设,围绕江西科兴药业、百勤异VC钠及江西天海集团等企业,积极引入上下游配套企业,着力推动维生素、香精香料、食品添加剂、精细化工等多板块融合发展,加快掌叶覆盆子药食同源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加速形成全链条产业集群,进一步打响德兴绿色养生健康品牌。

(九)婺源县

聚焦机械制造首位产业,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纺织服装两大主导产业。依托婺源工业园区的“一园三基地”,集中力量“筑好巢”,以生态工业项目建设、传统企业改造升级为抓手,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紧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注重产业关联型、产品应用型项目招引,持续推进产业延伸、扩张、集群和集聚,努力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形成以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机械制造产业要以江西洁华环保设备、江西亿西电气、婺源巨龙精工工具等企业为核心,依托重点项目增加创新浓度,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开展技术攻关,着重发展产业高端制造环节。绿色食品产业要立足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茶业百强县的优势,充分挖掘、利用婺源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紧跟市场需求,围绕聚芳永茶业、益和茶业、正稀茗茶等企业,提升工艺水平和产品研发水平,着力打造兼具特色性、艺术性、实用性的农特礼品,利用在线新经济电商、物流等平台走特色品牌发展之路,助力婺源文化“走出去”。纺织服装产业要做大做强江西正博实业、江西半球家用品、天诚实业、江西金马鞋业等企业,提升传统鞋服产业的创意设计与智能化生产水平,结合婺源县“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的战略目标,拓展文化内涵,提升婺源鞋服在文旅市场的吸引力。

(十)万年县

聚焦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首位产业,加快发展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依托鄱余万工业走廊及万年高新技术园区、4个产业园中园和1个新兴产业园中园,以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实施工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构建新型的产业组织和创新网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加快培育航空、VR和大数据等产业。加大数字经济项目招商力度,着力发展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和在线新经济。

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产业要围绕江西万年芯微电子、江西联创(万年)电子等企业,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提升集成电路的研发制造水平,以及显示模组、摄像模组及其他关键元器件的核心竞争力。激发江西索普信实业等企业的创新活力,做大半导体照明产业规模,着力发展绿色照明,加强技术研发和品牌打造,融合智能化应用,提升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纺织服装产业要立足中国(中西部)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基地、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等,支持江西昌硕、江西大地走红伞业等企业,重点发展遮阳、雨具等户外用品面料织物的研发和生产,做大产业规模打造特色品牌。引导金多来纺织、江西三联纺织等企业,提升丝绸、化纤、服装面料的设计及生产工艺,实现降本增效。绿色食品产业要策应“弘扬稻作文化、加速发展升级、共创美好生活、建设幸福万年”的发展思路,以鲁花(万年)米业、江西万年皇阳贡米等企业为核心,提升产品研发实力,把贡米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生物医药产业要发挥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新医药)特色产业园的集聚效应,聚焦江西君业、江西成琚药业等企业,发挥医药中间体产品制造及原料药产业集聚效应,巩固甾体药物专项优势,持续提升研发实力。依托产学研平台资源加大研发投入,升级绿色生产技术,提升生产设备及专业产线自主化程度,打造集中生产基地,走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

(十一)余干县

聚焦汽车首位产业,加快发展非金属材料(新型水钻)和绿色食品两大主导产业。依托鄱余万工业走廊及余干高新技术园区,抓住融入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发展机遇,实施产业链群培育工程,加速产业集群发展。聚焦提质增效,发展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新经济产业,着力做强实体经济。引导支持园区在做大做强重点产业、提高工业用地“亩产率”等方面下功夫,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市“第一方阵”。

汽车产业要全面加快汽摩配产业园二期、三期项目建设,打造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广、最具竞争力的汽摩配产业园。以江西一标汽摩配件、江西正普汽车配件、江西荣恩轮毂等企业为核心,建立行业创新合作平台,盘活企业生产制造、检验检测等高精密设备资源,实现与上饶整车制造企业的一体化发展。非金属材料(新型水钻)产业要围绕中品晶钻、江西千彩水晶、太莱饰品等企业,加快水钻产业园二期建设,引导产业链走向高科技精深加工,共建新型水钻科研平台,提升高性能玻璃水钻产品研发技术水平,培育一批面向国际知名厂商及消费者的水钻品牌,提升余干水钻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绿色食品产业要全力推进珍迪生物科技、鹏辉农业、佳辉食品等项目建设,积极对接南昌食品产业转移,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依托江西湖辰生态科技、江西清记食品、江西傲龙优可、江西斯柏易食品等企业,提高现有食品深加工技术水平,推进余干芡实、余干辣椒等地域特色食品品牌化发展。提升婴幼儿辅食等中高档产品的竞争力,满足高品质健康需求。

(十二)鄱阳县

聚焦机械制造首位产业,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纺织服装两大主导产业。依托鄱余万工业走廊及鄱阳工业园区,结合鄱阳资源要素和产业基础,着力招引一批符合产业集聚方向、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重特大制造业项目和关键配套项目。围绕重点产业提档升级发力,培育领军型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实现传统特色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为鄱阳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机械制造产业要以江西海威集团、鄱阳恒隆科技、江西海雅特模具、江西海伟紧固件等企业为核心,持续提升紧固件、鱼钩、硬质合金工具等标准件类的技术能级加快产线数字化改造,逐步形成体系完备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向高端、精细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发挥电镀集控区公共服务平台作用,联动发展上饶主导产业电镀环节。绿色食品产业要立足大米、水产和果蔬等资源优势,聚焦江西鄱阳湖米业、金田米业等企业,发展“加工+基地”的全产业链模式,利用数字经济新模式扩大市场营销,提升鄱阳湖大米特色品牌影响力。策应品牌化、高端化的发展要求,扩大富硒稻米、绿色水产品、无公害油茶和果蔬等绿色食品的种植、养殖规模和深度加工,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食品产业标杆示范区。逐步建立完善的绿色食品产业链体系,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填补绿色食品生产能力和精深加工的空白。纺织服装产业要围绕斯沃德、江西浙龙鞋业、亮志(江西)服装等企业,鼓励生产经营、商业模式模式创新,打造数字化研发、设计、制造基地,形成品牌化、智能化、创新化的新生代学生装产业以及上下游配套的特色产业集群,带领纺织鞋服行业从传统生产代工向自主品牌化发展转变。

各县(市、区)首位产业、主导产业表

微信图片_20220406121647.png

原标题:上饶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十四五查看更多>江西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