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政策正文

光伏14GW 风电4.5GW! 宁夏“十四五”规划出台

2021-03-11 18:40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键词:光伏项目宁夏光伏企业宁夏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十二章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为抓手,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一节 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居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增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协同性、可持续性,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一、稳步提高居民劳动报酬

建立反映劳动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推行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报酬。建立健全以实际贡献为评估标准的科技创新人才薪酬制度,探索建立科技成果入股、岗位分红权激励等多种分配办法。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制度,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健全企业薪酬和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公务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健全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二、积极拓展居民增收渠道

加强公民财产保护,鼓励探索使用权、收益权转化运用,拓宽城乡居民依靠合法动产和不动产获得收益渠道。丰富和规范投资理财产品,适度扩大政府债券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额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拓宽居民租金、股息、红利等增收渠道。大力支持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探索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鼓励农民通过土地入股、合作经营、订单收购等途径,不断增加经营性收入。

三、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

建立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分配调节机制,提高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中南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农业补贴稳定增长机制,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补贴政策,扩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加大税收调节力度,推进结构性减税,减轻中低收入者税负。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不断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积极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第二节 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一、积极稳定扩大就业岗位

完善与就业容量挂钩的产业政策,构建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优先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项目,加快推进劳动密集型民营中小微企业稳步发展、吸纳就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稳步拓展社区便利店、超市服务岗位,扩大政府购买基层教育、医疗和专业化社会服务规模。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畅通失业人员救助渠道,建立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动态管理机制,强化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建立健全稳定就业财政投入机制,在有条件的市、县(区)设立就业风险储备金,应对突发性、规模性失业风险。

二、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提升城乡公共服务能力,打破体制、部门、地域等限制,建立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持续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统筹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资金,创新使用方式,畅通培训补贴直达企业和培训者渠道,鼓励企业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支持订单式、套餐制培训。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预警监测机制,建立全区统一的就业信息系统,促进供求双方即时匹配、智能匹配,实现重点群体精准援助服务。探索建立创业就业指导专家等志愿者团队,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就业服务。落实劳动者关系协调机制,依法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

三、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建立健全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完善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创业人才激励政策,持续激发创业就业活力。支持建设高质量创业孵化载体和创业园区,提升线上线下创业服务能力,鼓励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载体免费向就业重点群体开放,打造创业实践、咨询指导、跟踪帮扶为一体的创业体系。优化政策、资金、法律、知识产权等创业孵化服务功能,提高创业成功率。鼓励个体经营,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支持和规范发展早市夜市、便民摊点等新就业形态,促进灵活市场化创业就业。

1.png

第三节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到2025年,全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3年。

一、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巩固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多渠道增加农村地区、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改善薄弱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县城学校扩容增位,形成与人口变化、空间布局相适应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格局。推进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发展优质特色高中,推进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互通发展。完善控辍保学机制和学生资助政策,促进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延伸。加快“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推进“教育云”平台深度应用,打通网络教育农村“最后一公里”。到2025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5%、97%和95%。

二、加快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依托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支持银川市创建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推进地级市职业教育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办好一批县级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发展面向农业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实施“双高”计划,优化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区域布局,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本硕衔接”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效衔接,培育职业教育校企联盟,建设一批开放型、共享型、智慧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促进校企合作“双元”育人。

三、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促进研究型、应用型、职业技能型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加快宁夏大学部区合建和“双一流”建设,支持北方民族大学建设国家和自治区一流学科,推进中国人民大学宁夏国际学院、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推动宁夏师范学院“升大创博”。适应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引导高校重点发展社会急需、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推行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联合交叉培养。完善产教融合的专业学位、科教融合的学术学位培养模式,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扩大提升研究生培养规模和质量,加大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力度。到202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8%。

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和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科学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统筹教师编制配置和跨市县调整,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急需紧缺教师“多点施教”,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好继续教育、在线教育,建设开放大学,促进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发展,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强化全民国防教育。

1.png

第四节 提高城乡居民健康保障水平

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加快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到2025年,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坚持预防为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和应急处置机制,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投入机制,推进自治区和地级市疾控机构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完善县级疾控中心检验检测设施,提升传染病早发现早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救治机制,建立五市独立的120卫生应急指挥机构,建设自治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推动地级市建设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医院传染病区,全面提升县级医院传染病检测和诊治能力,加强区市县三级重症监护病区建设。发挥中医药传统和特色优势,建立中西医结合的疫情防控救治机制。

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集团化、品牌化发展,加快医共体医联体建设,集聚优势医疗资源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全国百强医院。推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加快县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将部分覆盖人口较多、医疗服务能力较好的乡镇中心卫生院建成县域医疗分中心或县级医院分院,改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施装备条件,建立健全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实施“黄河名医”中医药发展计划,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7张。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健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分级诊疗制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配置。加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加快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营模式。持续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开展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形成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全面实行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完善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规范发展社会办医,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高水平医疗机构。

四、推动体育事业创新发展

加强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体育公园、社会足球场、健身步道、自行车道、健身中心、冰雪运动等场地设施建设,有序促进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打造10分钟健身圈。推动全民健身设施向基层倾斜,补齐乡村体育设施短板弱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推广各类民族、民间、民俗传统运动项目,办好银川国际马拉松赛、ITF国际网球巡回赛等品牌赛事活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选拔、激励保障机制,着力打好“三大球”和冰雪项目发展基础,提升田径、武术、射击、摔跤等优势项目发展水平,实现全国赛事奖牌新突破。大力发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等体育产业,促进体医、体旅、体教融合发展,丰富体育文化产品。

五、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坚持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方针,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普及正确的健康观,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控烟限酒行动,树立良好饮食风尚,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点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实现由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深入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和健康城市建设,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加强居民区、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场所环境整治。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宣传,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引导全社会形成讲卫生、改陋习,讲文明、见行动的浓厚氛围。

1.png

第五节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基本要求,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保障需求。

一、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险体系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重点覆盖中小微企业和广大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未参保居民等群体。积极构建基本养老保险、职业(企业)年金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商业保险相衔接的养老保险体系,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协同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结算范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健全多层次工伤保险制度,探索推行工伤保险区内异地就医结算,稳步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完善失业保险费率调整与经济社会发展联动机制,推进失业保险与低保、社会救助衔接。持续推进“金保工程”,完善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二、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建立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完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专项救助体系,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完善急难救助机制,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困难家庭和人员,给予应急性、过渡性生活保障。加快公办福利机构改革,建立健全以助残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制度,推动枢纽型、行业性慈善组织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工作和公益慈善事业。

三、构建全方位社会关爱服务体系

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保障妇女平等获得就业、就学、婚姻、财产、参与社会事务等方面权利和机会。促进儿童优先发展,优化儿童发展环境,实施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提升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关爱服务水平,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和友好社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实施青年发展促进工程,搭建青年成长和建功立业平台,营造有利于青年发展的良好环境,激发青年创新创业活力。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积极推进退役军人移交接收、退役安置、优待抚恤、纪念褒扬工作,完善离退休军人和伤残退役军人移交安置、收治休养制度,提升优抚医院、军供站等建设服务水平,加强退役军人保险制度衔接,加强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和管护,推进“双拥共建”工作。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帮助残疾人普遍参加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动态调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优先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和少年教育全覆盖。支持用人单位依法开展职工疗休养。

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落实国家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严格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政策,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鼓励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提高保育保教质量和水平。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和互助型养老,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建设,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开展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扩大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供给,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60%。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社会环境。

1.png

第十三章 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宁夏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落实国家安全战略,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有效防范和化解影响安全稳定的各种风险,全面提升平安宁夏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

第一节 坚定不移维护国家安全

严格落实国家安全责任制,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强化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一、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严密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守好维护政治安全生命线。落实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健全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加强国家安全执法,推进重大风险协同防控。严防宗教领域政治风险,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完善宗教依法治理体系,提高宗教治理能力,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加强风险隐患立体化防控,巩固宗教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成果,防范和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依法取缔邪教。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开展“净网”行动,全力防控网络安全风险。

二、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风险

持续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风险防控、风险应对和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维护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严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建立完善粮食供销和收储保障机制,提升粮食储备保障能力,守住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提高油气储备能力,巩固煤炭兜底保障作用,增强电力应急能力,加强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和储备,保障能源资源安全。严格实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严控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坚决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加强金融领域不良资产和重点企业债务风险处置,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第二节 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公共安全责任和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立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持续开展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交通、消防安全、民爆、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实行重大隐患治理逐级挂牌督办和整改效果评价。加强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安全管理,加强煤矿深度开采与重大灾害防治等领域先进技术装备创新应用。

二、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加大重点领域食品安全问题联合整治力度。严防严控药品安全风险,构建药品和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完善药品电子追溯体系,实现重点类别药品全过程来源可溯、去向可追。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全环节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加强食品药品风险监测、抽检和监管执法,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

三、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提升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开展灾害事故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加固和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提高洪涝抗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加强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增强全灾种救援能力。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科学调整应急物资储备品类、规模和结构,提高快速调配和紧急运输能力。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信息和综合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加强极端条件应急救援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全面提升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的响应和处置能力。

第三节 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社会安全网络。

一、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完善信访制度,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二、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构建点线面均衡布局、网上网下交汇融合、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巩固和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继续开展禁毒人民战争。推进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建设,健全民警执法权益保障机制。

第四节 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区

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宁夏、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新宁夏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地方立法,健全政府立法工作机制,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健全完善行政决策程序,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法定程序,全面推行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制约。

二、促进司法公平正义

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建立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深化公安改革,完善公安管理体制和人民警察管理制度,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警务运行机制和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深化律师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律师在法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三、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建立健全社会领域制度体系,完善多层次多领域社会规范,强化道德规范建设,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以良法促进社会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实施“八五”普法,扎实推动民法典实施,不断提高公民法治素养,营造人人学法用法遵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均衡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保障社会善治。

第五节 创新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聚焦乡村、社区、宗教、校园、企业、社团等重点领域,构建严密的组织体系、清晰的责任体系、高效的服务体系、有力的保障体系。健全完善县、乡、村、网格、楼栋五级组织体系,推进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全面推行基层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推进乡镇赋权扩能、社区减负增效,引导企业、社会组织依法履行社会治理责任。建立县、乡、村、居民点四级服务网络,夯实基层治理功能系统。理顺基层治理事权关系,推动项目资金、服务供给、执法力量等资源向基层倾斜。

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以满足人民需求为根本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治理。强化基层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基层工作力量,提高干部政治引领能力、依法治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续减轻基层负担。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平台,推进管理模式创新、行政方式重塑、体制机制变革。充分发挥人民团体作用,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扩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范围和规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专栏26 社会治理重点工程项目

1.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自治区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固原、红寺堡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和青铜峡市、中宁县、贺兰县、惠农区、平罗县、原州区、隆德县、西吉县等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等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库;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工程,新建改扩建粮食仓储设施。

2.公共安全保障工程:完善消防救援基础设施,建设一批消防救援站、小型消防站、消防训练基地;在森林草原防火高风险地区建设一批森林草原防火场站;实施地震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宁夏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

3.政法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善公安派出所、检查站等基础设施,实施省域治安防控体系、公安装备能力提升、公安科技信息化工程;完善县区级人民法院派出法庭、乡镇司法所基础设施,实施监狱、戒毒场所等信息化改造。

4.网络安全保障工程:完善宁夏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管理平台建设,实施宁夏信息技术创新工程,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第十四章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更好履行政府职责,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规划实施,确保“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第一节 加强改善党的全面领导

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把党的领导贯穿到规划实施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激发干部群众奋斗精神,充分调动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使监督融入“十四五”建设之中。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第二节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建立健全各级政府实施规划纲要的工作推进机制,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分解到年度工作计划,主要指标要纳入年度计划指标体系,明确实施主体、责任单位和推进措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建立重点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分年度更新项目库,形成“谋划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滚动发展态势。建立规划纲要实施评估考核机制,客观公正开展年度评估、中期评估、总结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强化考核评价结果应用。

第三节 强化规划政策协同保障

加强各类政策的统筹协调,注重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国家政策与地方政策的衔接协同,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完善配套地方政策,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打好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产业、投资、价格等政策组合拳,提升政策精准性、协同性和落地性。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聚焦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根据宏观环境变化和发展实际需要,加强政策研究储备,增强政策调控能力,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第四节 加强改进规划实施监督

完善规划实施监督机制,及时发布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参与和监督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强化人大监督作用,依法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报告规划实施情况,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强化审计机关对推进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作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加强行业协会、商会、学会等社会力量专业化监督作用和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畅通公众监督渠道,形成全社会关心规划、自觉参与和监督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十四五”规划是今后五年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全区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万众一心、不懈奋斗,为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项目查看更多>宁夏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宁夏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