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原材料及辅料多晶硅评论正文

国内多晶硅遭遇三方联动打压事件分析

2013-03-15 09:38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关键词:多晶硅多晶硅双反多晶硅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如果国内多晶硅领域,没有出现江苏中能这样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欧美是不可能将多晶硅价格降下来的。但在国内行业刚刚具有与之抗衡之时,就受到几大全球能源500强的国际巨企的打压,这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承受的。”朱共山说,“国内提出多晶硅‘双反’申请并不是要保护产能落后的企业,而是让国内一流的企业具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纠正了进口恶意倾销的情况下,国内的多晶硅企业获得一个喘息的机会,继续保持技术全球领先、产业规模的明显优势,在中国做大做强三至五家企业足够了。”

朱共山介绍,当前,国内多晶硅“双反”已经获得了商务部、海关总署、财政部、能源局多部委的支持,但在调查过程中还是各种名目的突击进口,仍不断涌现出规避“双反”措施的途径。一些企业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出口光伏产品。利用加工贸易的海关监管保税政策,规避多晶硅“双反”征税,严重削弱了多晶硅“双反”的效果。以在2012年的数据为例,全国进口多晶硅8.2万吨,其中一般贸易3.9万吨,加工贸易和海关特殊监管方式达4.3万吨,加工贸易比重超过52%。由于加工贸易政策规定,在原料进口与成品出口环节均不征收增值税,那么在多晶硅“双反”裁定征税后,加工贸易将成为规避“双反”征税的最大途径。

“这值得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对一般贸易加工做同步限制,同时建议海关总署加大对多晶硅走私的打击力度。”朱共山说,“从2012年的情况看,口径内多晶硅进口比去年增长了18%。而中国大量的优质产能却不能充分发挥,对多晶硅这样的战略性高新技术原料产业造成极大威胁,后果非常严重。”

“国内也需要宽松公平的政策”

当前,国外联动打压国内多晶硅产业,扰乱公平竞争市场,而国内的政策市场环境也有待改善。长期戴在国内多晶硅头上的“双高”帽子也同样制约着多晶硅产业发展,严重阻碍国内多晶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回顾国内多晶硅产业发展初期,的确存在一些中小企业急功近利和盲目投资,导致国内多晶硅产业被戴上了“双高”的帽子。但时值今日,多晶硅产业发展已经没有了环保问题,副产物也完成全程封闭式循环利用。综合能耗水平已经从2009年每公斤150-200度下降到75度,早已不是“双高”产业。但“双高”帽子一日不摘,则意味着一系列出口退税、信贷等政策也无法享受,这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多晶硅企业发展主要瓶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多晶硅查看更多>多晶硅双反查看更多>多晶硅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