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光伏“8厘钱”的困境

2013-01-04 15:47来源:财新《新世纪》关键词:光伏发电可再生能源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0GW需谨慎

旧的问题没解决,新的问题已经来了。

与新一轮电价补贴结算几乎同时传出的一个消息是,“十二五”规划的光伏装机可能将从20GW进一步上调,甚至可能达到40GW。从目前地面电站、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分布式光伏集中示范区这几块项目的规划来看,超过20GW几乎是板上钉钉。

装机规划一涨再涨,中国政府急于通过扩大国内光伏市场来拯救整个中国光伏产业的决心可以想见,但配套举措跟上了吗?2011年光伏上网标杆电价确定时,“十二五”光伏装机预期是10GW。之前结算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主要用于补贴风电,已出现很大缺口——前述能源局人士称,2012年可能达200亿元,光伏装机带来的增量问题如何解决?此外,还有并网消纳的问题等。

项目开发是带动整个国内光伏市场的关键,但开发企业面对装机规划多次上调的“政策利好”,心态已趋于冷静。“我们等不起这个补贴,现在整个行业还是观望为主,比较谨慎。”苏州一家进行光伏开发和EPC的企业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现在银行对整个光伏上下游都是谨慎介入,拿项目本身作抵押贷不到款,得靠豪宅、豪车来贷。我们做项目也只能量力而行。”

兵马未动,粮草需先行,补贴资金不解决,企业很难真正规划大规模投资,即便进行投资,补贴资金不到位也会带来产业链上游的噩梦。

补贴与装机规模之间的平衡本非易事,即便在德国这个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先锋国家也不例外。

在德国,所有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Feed-inTariff,下称FiT)都来自电力消费者的账单——居民上缴电费的近10%用于支付FiT。发电运营商从区域电网运营商处取得这部分收入,后者将这一支出转移至四家大型电网企业,电网企业再通过公开市场上销售可再生能源去平衡这一费用。每年,整体的FiT支出除以用电量,以确定下一年向消费者征收的水平。随着德国装机的不断增加,这一费用在不断增加,从2011年到2012年,每度电中用于支付FiT的金额从3.6欧分增加至5.2欧分。如何降低补贴金额,也是德国的热门讨论话题。

智库生态研究所(EcologicInstitute)研究员凯瑟琳·乌芬巴赫(KatharinaUmpfenbach)向财新记者分析,并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办法,为装机量设置限制会增大监管的难度,同时不利于可再生能源价格的有效下降。目前在光伏领域,德国采取的是一种灵活的限制——根据前三个月的装机量来下调每月的FiT标准。不过,这一方式刚刚开始实行,效果还有待观察。

对于中国来说,在扩大装机规模之前,有必要对已经发生的和未来可能加剧的补贴难题认真思考,解决存量问题的同时,对增量部分进行统筹规划。数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人士都提到,电价补贴仅仅是一方面,如果对于发电侧征收碳税或化石燃料税,也能够帮助解决部分补贴来源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