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企业正文

中国区总裁朱海:施耐德的“彼岸”攻略

2012-11-21 15:27来源:新华网关键词:施耐德电气施耐德朱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重新”认识中国市场

与其他跨国公司不同,尽管植根中国市场多年,施耐德电气却始终缺少一本专属于中国市场的“明细”——在这家法国电气设备巨头的财务报表中,极少明确披露其在中国市场的具体业务增长情况。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市场的地位不重要。事实上,对于施耐德电气和朱海而言,情况恰恰相反。

“作为中国区的总裁,我近年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说服集团重新考虑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从合资公司的外资代表到施耐德中国区总裁,角色的转换使得朱海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战略、人力资源及品牌管理方面。

而在施耐德电气对外最新公布的名为“3+3”的战略图中,其全球市场被清晰的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成熟的经济体,包括欧美;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再有就是中国市场,其战略地位则被重点提出。

自2010年5月,将亚太区总部从香港移到北京,施耐德电气集团又在今年第一次将中国市场独立出来,发展出一套不同于成熟国家与新兴国家的特殊战略,以应对中国市场的发展。

“我估计,这样高调、明确地进行这样的宣传的企业不多。”朱海的言语中颇有几分自豪。

事实上近年来,不仅是施耐德电气,众多的外资企业,如ABB、西门子等公司都在集中各种资源寄希望于“做大”中国市场,并在“中国本土化”上下足功夫。不过在这一点上,持有中国护照的朱海似乎更倾向于走一条不那么“外企范儿”的路。

“我们更多的强调ChinaforChina。”——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它曾频繁出现在很多外企的新闻稿中,也许是注意到记者眼底一闪而过的失望,朱海一笑,解释说“可是我们不将这句话翻译为‘在中国,为中国’,这句话在施耐德电气的内涵是‘中国原创’。”

朱海告诉记者,这样的定位意味着施耐德电气将在未来研发出更多适用于中国本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多本土化的服务和人才,并使这些产品和服务来自中国,走向世界。

倘若时间退回10年,或许不难发现,多数外企在中国的战略更像一个经海外模式复制后的“国语版”,不论是技术、产品研发或者业务模式,更甚者是合资公司的经营管理方式,中国的市场与企业也都仅仅是在“啃别人嚼过的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施耐德电气查看更多>施耐德查看更多>朱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