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国际正文

深度解析欧美对中国光伏行业的“双反大戏”

2012-08-22 09:51来源: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双反光伏行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7、中国神起

众所周知,作为中国少有的、与西欧及美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的高科技领域,依靠着施正荣、赵建华、王爱华、张凤鸣、戴熙明等海归专家、本土人才、低廉劳动力的结合,加上厚积的民间资本激进涌入,中国的光伏产业在过去10年中从一块小砖头堆垒成长为世界仰视的摩天大厦。纵使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之下,更多资本的涌入,使得整个产业链成本极速下降这种成本的下降已超越了技术进步本身。

以此优势,产生两重功效:国际企业面对中国全产业链且更低成本的竞争,节节败退;另一方面,光伏上网发电成本2012年即将达到0.6元/度左右,可与常规能源竞争。

由于国内各个行业投资渠道狭窄,惟有光伏行业全程参与国际竞争,规则极为透明。以致众多中国公司纷纷涉足光伏产业。在关于“国进民退”的争议声中,光伏行业却一直特立独行,10年前,90%企业仍为民企。2008年,中国光伏企业仅有近100家,但直至2011年已有500多家,三年成长近5倍。

在小企业进入光伏行业的同时,原有的光伏企业也在以更大规模扩产。金融危机后,2010年,无锡尚德的电池出货量位居世界第一,赛维LDK的硅片出货量世界第一;2011年,保利协鑫多晶硅产能世界第一; 组件领域,世界5大厂全部集中在中国。

受光伏前景所诱,地方政府将其列为新兴战略性产业,给予诸多如土地等政策优惠扶持。徐州、杭州、苏州、南京、台州、温州、河源、桂林、昆明、银川、敦煌、鄂尔多斯等,光伏产业在数十个城市遍地开花。

光伏企业的发展已颠覆了过去人们对中国成本优势的认知,在技术纵使落后一步的前提下,中国民间丰厚的资本迅速跟上,弥补技术裂缝,从而造就强大竞争力。

受欧债危机冲击,世界各国光伏企业按兵不动,但在这光伏行业有史以来最冷的冬天,包括保利协鑫、尚德、晶澳在内的中国光伏企业仍在扩产,大唐等更多的央企也进入到光伏行业中,全球太阳能厂都将迎来中国企业更猛烈的价格炮火。

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光伏产能过剩为10GW,其中8GW来自中国,到2012年产能过剩将上升到惊人的22GW。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