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光伏观察】新余引进赛维:“萧何月下追韩信”?

2012-08-21 09:39来源:半月谈网关键词:赛维新余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按照现代观念,我们可以将千金买骨的故事看做是进行了一场风险投资,只不过投资的对象是人才。首先,人才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投资不花本钱是行不通的,没有必要的物质利益作为基础,光叫人家发扬风格讲奉献难以持久。所以搞人才工作就必须舍得投入,就要有故事中肯花五百金买骨的魄力和气度,花大本钱为人才的引进提供优厚的物质条件,位子、房子、车子、票子一个都不能少。其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招商以诚,招才同样要展现最大诚意。并且不能简单的将展现诚意与舍得砸钱划等号,不是狠心丢一沓钱就万事大吉的。我们分析故事中的那个君王,之前想要得到千里马,肯定也是做好了重金求购的准备,但为什么并没有如愿以偿的顺利买到呢?而是在底下大臣重金买骨之后,千里马才纷至沓来?各中奥妙就在于后者的行为让卖马者看到了求购的诚意。风险投资,不光是要有拼血本的毅然决心,更要有投资投到点上的方法技巧。要让对方感觉到你是想真心实意的做买卖、做成买卖,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恣意豪赌。重金求贤,肯花重金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让人才们看到,舍得重金求贤的行为本身是确有招才引智的需要,而不是弄回去装点门面的“花瓶”,不是让人才去做暴发户豪华书房里仅作摆设的精装书。

“三顾茅庐”——事业留人的软实力打造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千百年来,人们将这个典故奉为礼贤下士的经典。刘皇叔三顾求贤的“诚意揽才法”也成为人才招聘者纷纷效仿的套路模式。以今人的眼光,笔者认为,刘备三顾茅庐之所以能够请出诸葛亮出山相助,打动孔明先生的关键应该并不在刘备三顾隆中的过程,而是刘备准备逐鹿中原、兴复汉室的宏伟事业愿景。正是这个愿景让诸葛亮看到了其发挥作用、体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加之刘皇叔诚心一片的催化剂效应,最终才成就了这番佳话。试想,当年作为大名在外的南阳卧龙,刘备之前,难道就没有哪位英雄豪杰慕名而来,请其出山么?众多招聘团队中,就单单只有我们的刘皇叔最有诚意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都是否定的。刘备高人一招的地方就在于他的事业留人同诸葛亮本人的意愿不谋而合。

我们在人才引进的低端层面,可能更注意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强调要用优厚的物质条件和真诚的心打动人才、吸引人才,却忽略了事业留人的打造和准备。给予优厚的待遇都是有限的,因为金钱的多寡是可以衡量计算的,能提供的待遇终究有个底线,不可能超越自身的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建立感情联系也是有限度的,人才与引进方的关系,说到底首先还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劳务合同关系,是建立在经济关系基础之上才有的伦理情感关系。待遇你能给的,别的地方别的企业别的雇主也能给,甚至翻番加倍;感情你能打动人,别人也非冷血动物,你能当贴身管家,我也会保姆服务。只有事业发展是可持续的、他人很难复制的资源,成为持续吸引力的决定因素。

有的时候,物质条件等硬件条件差一点,但有让人才可以足够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有他感兴趣并愿意为之付出的事业,最终还是会选择留下。正如海尔创业初期,张瑞敏对同伴说:海尔不能给你很多,但在海尔你就会有拥有创业成就梦想的激情。“与君携手、共谋大业”,这种机缘与幸福,作为人才,足矣!

“西邻五子”——人岗匹配的用人理念

《经野子内幕》中为我们讲述了西邻五子的典故,说西边邻居家有五个儿子。一个儿子老实,一个聪明,一个瞎,一个驼背,一个瘸。于是西邻就安排让老实的务农,聪明的经商,瞎子卜卦(算命),驼背搓麻绳,瘸子纺线,结果五个儿子各得其所,都不用为衣食发愁。以现代眼光来看,西邻真可称得上是“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他为其每个儿子所进行的人生设计和岗位安排可谓精妙。很好的做到了扬长避短,尽可能的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优势,将最合适的岗位安排给最适合的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人人皆可成才,天下没有废品,只不过你放错了地方而已。从这一点上看,西邻的典故,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大诗人李白诗云: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是可塑之才,但是有用并不完全等于就能发挥作用。有用,是有潜能、资质好,其实是可用的意思。但要想将人才用好、用活、用出效益用出质量,就是大学问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人岗相适、人岗匹配。

管理人才,你就不能放在技术研发岗位;营销人才,你也不能放在行政管理岗位;专业技术人才,你不能让人家去跑市场。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一个人才所擅长的领域和行当是不一样的,切不可笼而统之、不分就里一锅煮。要当好现代伯乐,不光是要有识别“千里马”的慧眼,更要学会将“千里马们”分类甑别、相互比较、明确优缺点、掌握脾气性格。否则,即便就是人才到了你这里,也是最终落得一个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试想,假如当年我们一直坚持让陈景润就在北京四中做一个中学数学教师,还会有后来轰动世界的“1+2”吗?

读史明智,回味那些经典,我们总能够在历史长河眺望中找到启迪。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