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人物正文

写给光伏——我叫施正荣

2012-03-16 16:46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施正荣光伏光伏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施正荣吸取了教训,今年1月15日,尚德在镇江投资的全资控股硅片厂荣德奠基,但施给这个工厂的任务是只需满足尚德50%的硅片供给。在饱受上游成本压力之后,施的这一保守策略显示出其对垂直一体化真实的态度——不是不为,而是不想为。

蔡世俊解释了施的逻辑:行业兴起时,都会在上游产生垄断利润,但长期看还是得市场者得天下。光伏制造业为降低成本,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投资上游产业链,这导致整个行业被推上了一条资金投入的跑步机。但传统市场一旦萎靡,或者技术路线发生更迭,这些投资将成为沉重负担。“如果哪天出来一个新技术,你那些多晶硅厂(投资动辄几十亿元)怎么办?总不能炸了吧?”施正荣说。

这解释了施为何坚定往下游走,深入国际市场布局得同时进入光伏电站领域。与此同时,他还对任何新技术保持了最好的包容性。“你很难判断哪一个方向是对的,但你必须考虑它的可能性。”施正荣希望尚德能够做到一旦某个方向是正确的,就可迅速在这个方面快速成长。并以此领先整个行业。

但在做到这一点之前,施正荣必须要忍受低利润痛苦和尝鲜的高失误率。在一个市场变幻莫测的市场里,这样做的凶险不言而喻——对于大多数上市公司来说,这是无法承受的,但施正荣显然认为他可以。“我们不追求最高利润率,而要可持续的利润率。”他说。

“科学家”

施正荣对“技术性”得失的不在意显然与他本人的性格息息相关。不少跟他谈过生意的人会跟你说,跟“施博士”(相比“施总”,他更喜欢这个称呼)打交道跟别的企业家不一样,“他不完全按商业逻辑做事。”一位尚德的供应商说。这很容易在业内找到共鸣,一位行业资深人士也说,施正荣不是那种精明的商人,他只是做了他“想”做的事,而不是商业操作需要他做的事。

那么,施正荣想做的到底是什么?

要想找到答案,不妨先到尚德无锡总部去看看。这是一栋以一整面太阳能电池幕墙闻名的黑色大楼,出自施聘请的奥地利设计公司之手。在流线型设计的大楼里,衣着体面的外国人来来往往。在这个如行军打仗的行业,少有人精心修饰自己的办公室。比如英利和赛维LDK的总部都是类似厂房的小栋灰色建筑。一位参观过尚德的同行感慨:“去了尚德才觉得我们就是乡镇企业。”

这正是施正荣乐见的效果。他曾对高管们说,他希望尚德是一个35、36岁的中年男子——高大、英俊、强壮,有责任感,思维敏捷,开放且有活力,永远挑战自己的极限。而这栋精心修葺的尚德总部,仅仅是施正荣这一诉求的缩影。

“他是个好面子的人。”不止一位熟悉他的人这样说。施正荣热衷于在国际上领各种奖项,尽管外界看来,尚德的地位已无需这些证明;另一方面,施正荣更在意别人的负面评价。去年底,他带了十几个高管去澳大利亚开会,晚上在一家中餐馆聚餐,因为“不想被老外说中国人吵”,饭前他亲自一桌一桌的去跟其他客人解释,他们今天好不容易聚到一起想喝点酒,比较吵请他们理解。每桌都打完招呼后,他才安心坐下吃饭。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施正荣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