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原材料及辅料多晶硅项目正文

调查报告:中国52个多晶硅已、待建项目生存现状

2012-02-20 08:59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关键词:多晶硅多晶硅项目调查报告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目前,参与多晶硅生产领域的所有中国企业可分为三类:

一是传统多晶硅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主要包括新光硅业、洛阳中硅、峨嵋半导体等。多年生产技术经验的积累、持续的研究、较多的市场份额使得这些企业已经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且夺得了市场先机,但应该看到,这些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极为有限的,其市场优势地位远不牢固,它们虽然在技术上比其它企业稍高一筹,但同样缺失多晶硅的核心提炼技术,而且未能实现规模经济,仍在几百吨的产量上徘徊,如果它们今后不能尽快地掌握核心技术,迅速实现千吨以上的产量,那么将很快被其它企业赶超,并丧失有利的市场地位。

二是传统能源和能源设备企业。诸如东电、乐山电力、岷江水电、天威保变等传统火电或水电能源或设备厂家。这些企业介入多晶硅生产环节的时间较短,但进军多晶硅领域往往是出于相关多元战略拓展的考虑,要么是为了产品结构调整,要么是抢占新能源的制高点,且有比较明确的投资规划,而且原有的行业经验有利于它们在多晶硅技术工艺方面的起步和发展,并且资本实力相对强大。这类企业在金融危机下,仍然比较乐观。

三是下游光伏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基于纵向一体化的战略考虑而进入多晶硅领域。诸如江苏尚德、江西塞维、江苏中能等光伏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集成厂家。这些企业进军多晶硅领域往往是出于整合上游产业链环节的战略考虑,主要是通过投资多晶硅领域确保稳定的原料供给,同时也获取适当的经营利润。这些企业资本实力也很强,而且手法灵活。如无锡尚德通过收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英联和伟俊所持顺大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份进入多晶硅生产领域;而江西赛维则通过采购国外生产设备来获得改良西门子生产工艺。这类企业因为有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作为背景,所以即使有金融危机的短期影响,一旦中国的光伏市场启动,他们将会再次成为市场的宠儿。

四是非能源企业。这类企业看好新能源的投资前景,更看重多晶硅生产环节的高利润,它们无论从行业经验、技术工艺上,还是从资金实力上,相对前几类企业都差距较大,竞争力相对最弱,因此不免有盲目投资之嫌。所以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的受到了打击。

从以上结果分析,目前我国多晶硅行业产业链的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多晶硅需求企业生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产品主要依靠出口,国外的能源政策导向对我国多晶硅产业的发展影响较大,同时由于国外市场的宏观经济环境、汇率、关税等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多晶硅市场的不确定性。因此,我国多晶硅产业的由于国外的影响因素较多,市场风险已经完全包楼出来。,所以说:发展完善的一整条技术金属硅——多晶硅——光伏产业链成为应对风险、提高效益的最有效途径,当然这也是大多数企业的选择!

至于从技术角度来看,多晶硅企业本质上是化工联合企业,这从国际大厂的情况可以看出:德国的Wacker是全球知名的化工企业,其涉足的领域从盐矿开采、硅烷气到多晶硅、硅片,几乎与多晶硅相关的上游产品均可以自行生产。而在Hemlock的股东中,DowCorning是由化工建材巨头——陶氏化学和康宁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这些企业均有多年的化工企业经营经验,从事多晶硅生产也已多年,部分企业超过50年的生产经验是国内企业无法比拟的。另外,多晶硅的生产过程涉及到多次复杂的化学反应,各项控制节点多到以千计。如果是从一个陌生行业进入到多晶硅生产领域,即使不考虑项目建设的问题,单纯是调试运行的难度也相当之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多晶硅查看更多>多晶硅项目查看更多>调查报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