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人物正文

一位海归博士的光伏“过山车”

2013-06-09 10:34来源:中国机电工业 高原关键词:正泰太阳能杨立友光伏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回国之初,当时中国占全球太阳能市场份额的10%左右,杨立友当时预估,将来达到30%是没有问题的,但后来,份额很快变成了50%、60%……把老外都搞垮了,这速度超出他的想象,而从企业的角度,他也根本没有想过会在7年之内做出一个年营业额50亿元、员工达六七千人的公司,这在国外基本是不可能的,虽然有些事情回想起来自己也会后怕,“什么都要快,基本上一拍脑袋就上,弄得不好就可能像尚德一样”。

杨立友认为,从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来看,有很多教训值得吸取,比如,这么一个行业怎么会有1000家企业?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其实2010年之后再上的产能,很多行业内的人都感到无可奈何。作为一个个体,在洪水到来的时候,泥沙俱下,挡也挡不住,不往前冲就会被淹死。造成这样失控的状况,谁来负责任?

“其实光伏的终点大家都知道,经过整合,从1000家变成二三百家,再变成四五十家,最后基本上可以确定哪一道环节有多少家企业。”但对于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杨立友而言,中国企业的整合还是一个比较奇怪的事情,同样的情况如果发生在美国,“不知道多少都已经倒掉了”,但他也认为,眼下尚德的先例一开,其后的整合可能会快一些,过程必然是痛苦的,但值得庆幸的是市场依然是好的,刚性的需求还在,前景也十分看好。他预计:“光伏产业回归正常至少还需要两年的时间。”

从现有的对整个中国光伏产业的评价来看,几乎是一面倒的批评,但杨立友认为,其中也有十分值得肯定的地方,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太阳能产业供应链的建设。他告诉记者,从全球范围来看,人力资源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并不少,但“有这么强的供应链的只有中国”。他的很多在美国的老同事,去印度等地开厂的不在少数,但根本不能做下去,为什么?因为什么都买不到。太阳能产业实际上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国从传统低端制造业向高端迈进,还是有可能的。平心而论,从做衬衫到做光伏,其中的技术含量,已经不知道提高了多少,人才培养的速度也很快。作为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它证明了中国人怎样在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业里面,不光能将终端产品通过加工制造做出来,同时建立了完备的供应链,使一个产业真正做强做大。

回归到正泰本身的角度,入行之初的先天优势为其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太阳能过去十年的发展,基本上以制造为中心,中国制造的太阳能板到国外去卖,而现在制造产能过剩,模式早已改变,目前相对较好的光伏企业,包括正泰太阳能,都在下游开发上面着力非常强劲。“跟原本做衣服鞋子然后做光伏的企业不同,正泰集团原本做电器出身,在电力行业的资源是其他太阳能企业比不了的,跟产业的协同性比较强,这在后来产业情况较为复杂的时候,它原有的系统集成的优势、电力行业的基础就显现出来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正泰太阳能查看更多>杨立友查看更多>光伏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