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企业正文

记者“调查”晶澳、英利、正泰等五家光伏企业

2013-05-14 09:38来源:能源评论关键词:英利晶澳光伏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英利:开始考虑从批发转向零售

出租车在保定的三环上飞奔,一路上能看见不少英利集团的灯箱广告——司机对记者说:“保定的龙头企业一直是英利,这两年,长城汽车(601633,股吧)刚刚超过它。”

也是在两年多前,英利和国内很多光伏制造企业一样,遇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此后几年,财政部、科技部、能源局联合推出“金太阳示范工程”,希望解决这一问题。从全国的数据上看,光伏设备消耗占总产能的比例并不高,但英利集团光伏电力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商金华认为,之前产能的积累库存已经消耗完,新产能都是稳定的、适应新市场的产能,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组件价格。

“从2009年达到4.7美元的最高值后,光伏组件价格一直在往下走,到2013年年初逐渐趋稳在4.0元人民币,现在已经重新往上走,每次报价可能都有1~2分钱的涨幅。”商金华说。

但他也承认,“金太阳”工程更像一种过渡措施,对光伏企业来说,未来采取“度电补贴”会是更市场化的做法。不过,“分布式”的出现,也要求英利改变原有的销售模式和产品方向。

在今天的保定,个人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并不常见,基本都是光伏行业专业人士,比如英利集团老板苗连生。尽管市场还不具备,英利已经开始考虑把销售模式从批发转为零售。

“因为无论是‘金太阳’还是‘金屋顶’,项目规模普遍较大,电池板都是通过大批量的设备招标完成。如果分布式发展,小公司、小项目就会逐渐增加。所以不仅是大批量销售,还要想办法适应零售用户,甚至要采取进入超市等经营模式。”商金华说。

但从市场角度看,批量生产对企业成本的下降有利。生产一个杯子和一百个杯子,成本是不一样的。随着生产量的增加,光伏组装、原材料的生产都可以形成自动化的生产线,成本也会随之下降。

因此,尽管英利做好了零售准备,但也建立了专门从事光伏项目服务的公司。今天,这类靠政府的人脉和项目运作经验而生存的公司并不少见,英利的做法是,发挥自身优势,扩大合作范围,成为同时整合服务的技术和设备供应商。

“我们就是希望发挥整合优势,把组件生产、逆变器、支架、线缆等设备生产企业整合起来,形成稳定的合作供应关系,实现价格、质量的控制。”英利宣传部的相关人士说。

英利转型背后,能够看出设备企业对于市场的判断。目前,尽管还有不少项目是政府推广,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如果政府不想花钱,继续推动就有问题了,只有让各项政策配套,法律完善,形成稳定的市场,才能让光伏产业良性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