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企业正文

记者“调查”晶澳、英利、正泰等五家光伏企业

2013-05-14 09:38来源:能源评论关键词:英利晶澳光伏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上海晶澳

哪怕亏损,也要“一条道走到黑”

“光伏行业下半年就会往上走。”上海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孙敏的信心,让记者颇感意外。

不久前,美国太阳能信托和德国Q-Cells相继申请破产,使处于困境中的光伏产业雪上加霜。孙敏告诉记者,去年光伏全行业亏本,少的一年亏一两个亿,多的亏三四个亿也有。晶澳去年也亏了不少。对此,孙敏认为,“其实,每个市场经济的产业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低潮期’一过,很快就会反弹上去。目前,光伏产业还处于一个早期的发展过程,这种现象是非常正常的,唯一不正常的是,我国有750多家太阳能注册公司,但一半以上的产能集中在前十家,很多没有规模、没有技术的企业投身进去,完全受市场经济洗礼,很多企业不得不被淘汰,但各级政府、银行资助了这些企业,让他们一下子全部关门又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市场秩序表现比较混乱,但大的方向不会改变,只是过程会比较痛苦。”

回头看这几年的发展,2007年,晶澳太阳能不到一年半时间就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目前,晶澳太阳能在中国有6个生产基地,销售网络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在美国的圣荷塞、德国的慕尼黑和日本东京等。2010年,晶澳太阳能光伏产品销售量达到1.46吉瓦,销售额达到20亿美元,实现了200%的增长速度,速度之快,甚至与当时的Q-Cells公司并驾齐驱。在晶澳的展厅里,记者看到了三块数字展板:晶澳太阳能2010年出货量达1.46吉瓦,2011年达1.69吉瓦,2012年1.7吉瓦,其连年跨越式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光伏产业近几年扩容的缩影。2011年全球太阳能产业处于调整期,但晶澳太阳能竟居全球发货量第二大。当问及如何评价无锡尚德和施正荣时,孙敏满脸真诚,“我们还是非常敬重施正荣,如果没有施正荣这样的‘领军人物’,中国光伏产业不会有今天的规模,当然,无锡尚德的过快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的境地,也让我们其他光伏企业整理和反思”

据孙敏介绍,“哪怕一年亏近十个亿,也要坚持‘一条道走到黑’。由于国外政策和市场的影响,目前我们公司生产能力也有意调整了,开工率下降到70%~80%。但只要现金流能保障,我们就可以继续运转下去,公司会把发展规模的钱用到开发技术上去,不再追求规模效应,而是要做精做专”。

对于晶澳下一步的战略,孙敏指出,“晶澳太阳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能稳住阵脚,关键就在于一贯坚持技术创新,生产出成本低、技术含金量高的太阳能电子产品。目前世界上整个光伏产业的需求量每年会上升7%~10%,晶澳的订单也随之增多。”在这样的利好形势下。晶澳今年的目标就是争取不亏损。另外,他表示:“由于国外双反政策结果还没公布,整个行业包括客户和商家都还处于一个观望期。”

对于“金太阳”项目的终结,孙敏颇感惋惜,“金太阳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正常需要9年才能回收成本,金太阳的补贴可缩短4~5年时间,因为产品有25年质保,因此理论上会有20年的盈利期。金太阳撤了对市场肯定是有影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