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单晶组件企业正文

采访实录 | 对话钟宝申:解密BC二代新品背后故事与战略思考

2024-05-14 08:40来源:隆基LONGi Solar关键词:隆基钟宝申BC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02、关于泰睿硅片

“泰睿硅片,我认为是近10年来在硅片领域真正实质性的、对它本质性能有提高的一个技术。”

记者:我就着您刚才说的那个问啊,就是咱泰睿硅片机械强度提升16%,它相当于什么,有没有一个很形象的比方。它是增加强度还是说可以更柔性了,所以不是那么脆?

钟宝申:这种强度的变化主要还是表现在抗隐裂方面。我们知道组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总是有焊带的。我们BC的电池它本身的焊带啊,就是一面平铺,本身对隐裂就很有帮助,而我们传统的其它电子结构的焊带,都是从正面到背面折弯的。这种折弯,由于硅片又非常薄,所以在折弯处呢,它是非常容易形成隐裂的。所以我们现在这款硅片,叠加我们的一字型焊带——就是BC电池特有的这种特点,所以它的抗隐裂性能是达到了最高的这个级别。这样的话,它的长期发电的稳定性就得到了保障,或者说它的长期衰减就会更低。

360截图20240514083600614.jpg

记者:我看到一个数据,就是我们这个泰睿硅片+HPBC2.0之后,它的抗隐裂能力是提升了80%,那80%这个概念在业内是不是非常优秀的表现?

钟宝申:是,就是我们通常对隐裂啊,我觉得过去的关注是不足够的。但是对一款要服役30年的产品来讲,它的可靠性是它的生命,是核心质量。我们当然知道造成衰减的原因有很多,其实隐裂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过去,大家硅片相对还比较厚,所以这个问题还能够得到一定的消除。那么现在,大家这个硅片都越来越薄了,在长期的这种野外、室外的工作环境下、在风雪的影响下,其实它经常还是有一定的波动的。在这种不断的波动的情况下,硅片的隐裂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所以隐裂会造成直接的发电损失或者发电性能的下降。所以抗隐裂性能的大幅度提高,其实就意味着它长期的可靠性得到了更好的保障,长期的发电衰减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在这个方向上很好的控制。

记者:那我们现在提的这个泰睿Inside,它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是意味着我们将来所有的组件产品都要导入这个泰睿硅片吗?

钟宝申:对的,我们这款硅片推出之后呢,我们的计划就是隆基所有的产品都会逐步采用泰睿硅片。我们这一款产品会率先、直接在我们的中试线量产的时候采用泰睿硅片,当然我们现在的HPBC一代产品,还有我们的TOPCon的产品,也会逐步把泰睿硅片全部使用上。

20240514_083220_003.jpg

记者:也就是说,它不仅仅局限用于BC产品?

钟宝申:对,泰睿硅片是一种宽适应性的、可以用于现在所有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使用场景的硅片,而且在每一种电池技术上,它的特点和优点都能够得到发挥。

记者:因为硅片相当于说是隆基起家的技术,那这一块的积淀应该是更为深厚一些。

钟宝申:对,就硅片来讲呢,应该说泰睿硅片,我认为是近10年来在硅片领域真正实质性的、对它本质性能有提高的一个技术。在10年前呢,这个行业推出了掺镓硅片,当时把掺镓硅片用在PERC的电池技术方面,解决了它的衰减的问题,所以是硅片技术本质性能的一个提升。那么这10年来,硅片技术主要就体现在尺寸、薄厚等这些外观尺寸方面,大家去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变化。但是在硅片本质的性能方面,应该说这10年没有变化。那隆基一直在寻求在真正的本质性能方面要有所提高,这样的话,才能够真正支撑着太阳能电池技术的进一步的发展。

20240514_083220_004.jpg

当然我觉得也感谢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很多成员有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他们创造性地开发出了我们的泰睿硅片。我认为这是硅片领域的重要的新的里程碑式的成果,它解决了从单晶硅出现到今天都没有解决的,如何把电阻率的一致性提上来的问题。我认为我们泰睿硅片解决了这样一个几十年一直存在的科技难题,还是很了不起的。

记者:这个电阻率的集中度更高,确实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我们知道技术它经常是这样需要做一些妥协的。可能没有完美的技术,可能我想提高这个性能的时候,就可能要牺牲一点另外的指标,不可能所有的指标都是做到100%,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之前有听咱们这边产品总监叫王一淳,她说,当年我们做开发这个RCZ的时候,为了快速提升拉速,以及我们能够快速地拉晶、连续地拉晶,可能就造成了一定的这个,就像您刚才说的这个电阻率分布不均的问题。

钟宝申:对,可能同样一根硅棒切出来的硅片,它的头部和尾部的电阻率是不一样的。这个不光是拉速的问题,重要的是分凝的问题,这是一个物理原理。在液体中的掺杂剂的含量,随着这个液体量的变少,掺杂剂的含量会越来越多,所以这时候拉出的硅棒,它的电阻率和头部的这个电阻率的掺杂剂的含量是差异很大的,因为埚里面的溶液变得越来越少,里面的掺杂剂在头部和尾部,它就会自然发生一些变化。大家也尝试用CCZ的方法来去解决,但是CCZ呢,我们也研究了,当时研究了五六年,后来我们放弃了CCZ的进一步研究。是因为CCZ既有这个好处,当然也有弊端,我们认为在这个真正的量产和真正的产生价值方面,应该说那条路我们还没有看到它的机会。所以我们继续在R系的这个方向上去研究如何解决头尾电阻率分布一致性的问题。我觉得我们的团队还是很了不起,他们找到了办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