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第八章统筹城乡综合治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补齐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推动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网络向乡村延伸,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城市,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巩固提升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创建成果,以城市建设提质为抓手,持续抓好城镇建设,健全城镇基础设施,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第一节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继续推进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全面推进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系统改造,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要尽快实现管网全覆盖;对新建城区,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要与城市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做到雨污分流。实施舞钢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舞钢市生活污水处理专项工程,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优先完成首批枣林、尹集、尚店、八台、庙街5个乡镇所在地生活污水全部收集处理。截至2022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7.01%,2025年达到97.2%以上。
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置。按照城镇污泥处理处置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压减污泥填埋规模。依法查处取缔非法污泥堆放点,禁止重金属等污染物不达标的污泥进行土地利用。2025年,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加快供水设施建设。按照规模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四化”要求和安全饮水标准,完成南水北调中线舞钢市引水工程、城区供水管网、农村供水安全保障工程,实现饮水安全和服务再提标。创新建管机制,健全制度体系,打通建设、运营、管护各环节,推进城乡供水设施一体化管护。加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鼓励开展分区计量管理,控制管网漏损。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99.68%,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9%以下。
加快燃气供热设施建设。鼓励支持在热负荷相对集中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燃气集中供热设施,实施舞钢市集中供热项目,加快城区集中供热热源建设,提升集中供热保障能力,不断扩展集中供热管网覆盖面。利用科创河海热电站热力,供给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用汽和城区居民用热。到2025年计划新建、改造热力站7座,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
第二节推进农村环境整治
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积极开展“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和“美丽小镇”创建工作,促进庭院内外整洁有序、室内卫生舒适。到2025年,全市建成170个人居环境改善达标村和5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全市70%以上庭院建成“五美庭院”,50%以上的乡镇创建成“美丽小镇”。
有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按照“就近建设、分散治理、达标排放、就地利用”的原则,因地制宜确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路线和治理模式。鼓励城镇近郊村庄生活污水就近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集中统一处理;人口密集、污水排放量较大的村庄采用集中式处理;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的村庄采用分散式处理。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5%以上。
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选用科学合理的改厕模式,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模式。在污水管网覆盖地区使用完整下水道水冲式厕所;在污水管网覆盖不到的地区推广使用三格化粪池式、双翁漏斗式厕所,确保改厕后产生的粪污管控率达到100%。加强技术指导、质量监管和后续维护管理。到2025年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
第三节打造美丽宜居城市
推进城市生态修补与修复。按照森林城市的标准建设绿色社区,加快共青水库、朱兰河和薄冲河的治理及生态修复,实施与铁山庙矿坑水体的连接,打造舞钢市新的城市中央公园。积极推进太极公园项目建设,确保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进行湿地化再处理,改善下游水环境,改善出境断面水质。实施支鼓山园林景观工程,对遭受破坏的山体、废弃的矿山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加快田岗水库西岸滨水绿地建设,以及各老旧小区空地的绿化建设,努力提升城市街头绿地、滨水绿带建设水平,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活动。
加快推进水系生态建设。以“四水同治”为载体,实施生态水系建设工程,高标准完成滚河、石漫滩水库、田岗水库生态治理。积极实施河道治理、截污治污、乡镇污水处理厂、生态绿化等方面内容,着力提升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增强综合承载力。强力推进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巩固提升整治成果,定期开展水质监测,避免出现返黑返臭现象。按照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要求,深入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具备条件的污水处理厂应建设人工湿地,确保乡镇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运行。推进滚河、淃河、韦河、甘江河滨河生态绿带建设。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鼓励单位、社区和居民家庭安装雨水收集装置,不断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比例。根据滚河、淃河、韦河、甘江河、石漫滩水库、田岗水库等河湖水系的汇水范围,严格控制区域的污染排放,保证河道的连通性,同步优化、调整河流水系蓝线周边绿地系统布局及空间规模,明确其周边地块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更多地消纳地表径流。因地制宜地选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重点做好道路升级改造、中央公园、郊野公园等工程与海绵城市的融合。到2025年,实现建成区3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的目标要求。
推进噪声达标区建设。强化声环境功能区管理,提高声环境功能区夜间噪声达标率。中心城区按《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划定声环境功能区,在中心城区中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执行1类标准;商业、居住混合区,声功能区划执行2类标准;经济技术开发区执行3类标准。积极推进噪声达标区建设,扩大噪声达标区的覆盖范围,确保各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达标。
第四节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加快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设施。积极推进餐厨垃圾、厨余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有序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完善城乡垃圾收集转运网络化体系,采用市场运作模式,委托第三方公司负责全市所有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保洁、垃圾收集清运工作,做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及时转运至市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规划期内,全市建成垃圾分类、收集、转运体系,全部村庄实现垃圾定点存放清运,村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加强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针对全市废石、尾矿以及炼钢废渣产生量较大的特点,加强废石、尾矿和废渣的综合利用,有效提升采矿废石、尾矿,以及炼钢废渣、炼铁水渣、矿渣、粉煤灰、污泥等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规划期内,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100%。
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等环节管理制度。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大幅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推动可降解替代产品应用,加强废弃塑料制品回收利用。加快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推广可循环绿色包装应用。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厚度小于要求的超薄塑料购物袋、聚乙烯农用地膜和纳入淘汰类产品目录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塑料棉签、含塑料微珠日化产品等违法行为。常态化开展河湖水域、滩地等重点区域塑料垃圾清理行动。
推进其它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加快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设施建设,推动在土方平衡、林业用土、环境治理、烧结制品及回填等领域大量利用经处理后的建筑垃圾。规范建筑垃圾堆存、中转和资源化利用场所建设和运营。健全废旧物资回收分拣和循环利用体系,促进玻璃等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推行废旧家电、消费电子等生产企业“逆向回收”等模式。积极发展共享经济,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和流通。统筹农业固体废物能源化利用和农村清洁能源供应,推动农村发展生物质能。
专栏6城乡统筹建设工程
1.农村环境整治工程。舞钢市乡村综合整治及环湖路提档升级项目、舞钢市农村河塘整治项目。
2.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舞钢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及生活垃圾、舞钢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
3.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工程。舞钢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舞钢市朱兰街道污水管网建设工程、舞钢市枣林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
第九章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逐步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大力发展生态农林业、生态服务业,积极壮大绿色低碳产业,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构建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第一节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践。落实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探索开展生态产品信息普查。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围绕生态旅游、高效特色农业、休闲康养、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等多样化模式和路径,科学合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依托本地区自然禀赋,采取人放天养、自繁自养等原生态种养模式,提高生态产品价值。依托优美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存,在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扰动前提下,积极推进旅游与康养休闲融合发展。加快培育生态产品市场经营开发主体,鼓励盘活废弃矿山、工业遗址、古旧村落等存量资源,推进相关资源权益集中流转经营,通过统筹实施生态环境系统整治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生态文化旅游开发价值。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和预期目标的生态保护修复主体,允许依法依规取得一定份额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从事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
持续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推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市)验收,着力打造“一标杆两基地三示范”(绿色发展标杆,“两山”理论实践基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产业转型示范区、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生态人居示范区),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处于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第二节大力发展生态农林业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实施,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协调落实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建设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聘请第三方数字化监管平台公司全程监管项目实施,建立县、乡、村三级监管队伍,建立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数字化平台,包括项目综合查询展示平台、实施主体信息管理、实施地块GIS信息管理、粪肥流向全程追溯信息管理、施肥数据采集和效果监测管理、监测点管理等功能模块,项目实施信息采集软件。持续发展以净水、生态、休闲为主的水库绿色渔业。
深入推进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加大对“舞钢莲藕”“舞钢鹁鸽”等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力度,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对条件成熟的及时申请认证,培育地方特色品牌。强化农产品认证和监管,规范标志使用,推动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继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种植者的自检能力,确保农产品上市之前的安全。加强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的衔接工作,督促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使农产品生产者提高自律性,达到农产品质量可追溯。
加强特色林业经济发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林木、林果和林下经济,以白茶种植、特色林果基地建设和林下中草药种植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三林发展新途径,努力建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林下经济示范生产基地;推进葡萄和富硒西瓜、精品梨、白茶等林果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园林苗木培育基地建设、优质林果栽培基地建设、森林抚育及低质低效林改造工作,持续壮大林下经济规模。
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持续发展规模化种养、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着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载体建设,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建设,推动“特色产业+园区”全产业链发展。大力推进农副产物综合利用、休闲农业、优势特色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体育等深度融合。围绕“特”“精”“优”“绿”持续发力,做好特色种植业和特种养殖业两大文章。重点扶大扶强鸽、茶、菌三大主导产业,兼顾波尔山羊、富硒产业、中草药材(林果产业)。
第三节积极壮大绿色低碳产业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应用等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发展新动能, 培育新的增长点。将电能储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作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重要方向,逐步弥补我市在新兴产业方面的不足,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共同发力。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重点实施祥云风电、电力需求侧管理、鸿康药业中药破壁直饮生产线等项目。
第四节加快生态服务业发展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动力,强化“旅游+”和“+旅游”理念,做足“旅游+文化”,增添旅游产业发展新活力。传承水灯文化,倡树红色文化。做足“旅游+工业”,开辟旅游产业发展新路径。积极推进舞阳矿业旅游园区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积极筹建冶铁文化公园,规划建设“钢铁传城─平舞会战精神展示厅”,开发培育龙泉宝剑等冶铁文化旅游纪念品。打造一条具有工业观光、科普研学、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工业(冶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做足“旅游+乡村”,壮大旅游产业发展新动能。推动乡村景区化、品牌化,持续擦亮“中国鸽都”“舞钢莲藕”“舞钢鹁鸽”“灵珑山白茶”等名片,推动农特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做足“旅游+体育”,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新价值。围绕山水自然资源,打造国际环湖马拉松赛、越野摩托车林道挑战赛、蜘蛛山飞翔运动、九头崖山地运动、祥龙谷攀岩运动等相关赛事。依托石漫滩水库独特的水体资源优势,恢复举办端午龙舟赛、培育引进水上摩托艇、皮划艇、赛艇体验等水上竞技赛事活动,为游客体验高品质水上运动提供新去处。做足“旅游+研学”,培育旅游产业新业态。积极发展研学旅游,创建2个市级研学旅行营地和1个市级研学旅行基地。做足“旅游+康养”,打造旅游产业新高地。实施健康养老体系项目建设,坚持高位推动、规划引领、督导问效,争创中国气候宜居城市,构建适度普惠、服务精准、供给完善、充满活力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多元互补新格局。通过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等深度融合,高端民宿集群、高科技旅游新业态、自驾游营地建设等带动,以及对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文明素质等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文化旅游新形象,实现全域、全景、全业态、全产业链、全时段发展,打造全域旅游标杆。推行绿色旅游产品、绿色旅游企业认证,加强景区污水处理、垃圾管理,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到2025年,实现全市A级以上旅游景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推动康养产业发展。依托独特的山水林城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季节性康养、中医药养生、森林度假、农家体验等新型康养业态。推动医养结合,探索建立“医疗、护理、休闲、养生”四位一体的医养结合模式。引入优质医疗和护理资源,加快医养康综合体建设,发展高端健康养老产业。
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完善“物流+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设智慧商超、智慧街区、智慧商圈和智慧体验馆,大力发展在线订购、无接触配送、无人零售、直播销售等新模式。有序发展出行、住宿等领域共享经济,规范发展闲置资源交易。实施会展业绿色发展行动,开展绿色会展第三方认证,推广装配式展台、绿色材料供应、利用再生材料,实现会展活动绿色化。
第五节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大力发展先进环保装备产业。加快先进适用环保技术示范推广,鼓励发展超低排放改造、工业污水治理、土壤修复治理、生活垃圾处理等领域关键技术装备。顺应节能环保产业新技术发展趋势,根据环境治理市场需求,优先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市场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和产品,鼓励优势企业节能环保服务业拓展。
推进资源循环技术应用。积极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积极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全面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关联企业集中布局,上下游协调发展。加快完善园区污水处理、热电联供、危险固废处置、能耗和环保在线监测等基础设施,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完善园区内废物循环体系和物质能量优化利用体系。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施一批节能重点工程,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梯级利用等综合能源服务模式。完善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积极发展静脉产业,加强餐厨废弃物、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建筑垃圾等协同处置,强化“城市矿山”开发利用,因地制宜推进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鼓励发展新兴环保服务业。积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节能环保深度融合,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推广固体废物“互联网+回收”新模式;推动开发区、城市公共环境等领域环保服务水平。积极发展环境咨询评估、生态环境修复、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绿色认证等新兴环保服务业。推行多元化管护模式,支持环保设备生产企业、第三方环保服务公司等市场主体进入,通过“认养、托管、建养一体”等模式开展后期管护。
第十章坚持底线思维,防控生态环境风险
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常态化管理,重视源头防控,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实行差异化、精细化管控。严防危险废物、重金属、尾矿库、新污染物、核与辐射等环境风险,提高环境风险防控水平。
第一节提升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建设
加强环境风险评估与源头防控。分级分类梳理环境风险点,突出饮用水水源地、尾矿库、危化品等行业企业,完善重点风险源台账。开展涉危险废物涉重金属企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区域环境风险调查评估。以尾矿库、冶炼等为重点,健全防范化解突发生态环境事件风险和应急准备责任体系,落实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科学预判全市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因素和倾向性苗头。
强化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开展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电子化备案,涉危涉重企业实现全覆盖。加强应急监测装备配置,定期开展应急监测演练,增强实战能力;积极组织环境应急人员参加相关培训活动,提升应急能力。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环境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库和救援队伍建设,提高环境风险防控水平。
加强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开展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提升活动,引导公众关注环境质量状况,学习生态环境科学、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健康风险防范等方面知识,树立良好的生态价值观,提升自身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推动开展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识别与排查,探索建立生态环境健康风险源企业基础数据库,探索绘制生态环境健康风险分布图,逐步将环境健康风险纳入生态环境管理。
第二节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管控
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强化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落实危险废物“三个能力”提升方案。强化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开展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和产生情况申报,有序推进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强化危险废物环境执法,全面排查整治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遏制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等违法犯罪行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危险废物源头管控,危险废物相关企业依法及时公开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依法依规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加大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监管力度。
加强危险废物收集与利用处置能力建设。开展小量产废单位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试点,推进区域性危险废物收集网点和贮存设施建设。支持研发、推广减少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和降低工业危险废物危害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从源头上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降低危害性。鼓励产业基地、大型企业集团、工业园区配套建设危险废物集中贮存、预处理和利用处置设施,加快兼有预处理、焚烧处置、安全填埋等功能的综合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社会源危险废物回收试点工作,统筹建立废铅蓄电池、废机油、废旧电子产品、废弃机动车等回收网络,开展废弃荧光灯管、含汞电池和农药化肥包装物等分类回收和处理。加强新能源汽车、电动车废旧电池回收与再利用。到2025年年底,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充分保障,技术和运营水平进一步提升。
提升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健全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的监管,严防医疗废物不经处置进行倾倒和丢弃。在原有医院签订医疗废物处置的基础上,向乡村诊所延伸,确保全市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都能得到安全处置。加强废物回收管理,严厉打击医疗废物非法买卖等行为。加强医源性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乡级以上医院和医疗单位全部完成医源性废水处理设施的安装,并投入运行。完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机制,将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等工作纳入重大传染病疫情领导指挥体系。建立医疗废物协同应急处置设施清单,完善处置物资储备,提升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保障重大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节加大重金属及尾矿库污染防治力度
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加强重金属排放总量控制,严格涉重金属企业环境准入管理,新建、扩建、改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应符合“三线一单”、产业政策、区域环评、规划环评和行业环境准入管控要求。建设单位在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明确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来源。支持以有色、钢铁等行业企业为重点,开展涉铊企业排查。聚焦铅、汞、镉等重金属污染物,深入推进重点河流湖库、饮用水水源地、农田等环境敏感区域周边涉重金属企业污染综合治理。全面禁止含汞体温计、含汞血压计的生产,禁止新建用汞的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工艺,鼓励和支持研发应用无汞催化剂和工艺,严厉打击添汞产品非法生产等违法行为。
加强尾矿库监管和治理。严格新建、改建、扩建尾矿库环境准入,完善常态化执法监管机制,督促指导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建立健全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组织开展尾矿库污染隐患摸底排查,对排查发现的尾矿库环境风险问题分类梳理,建立排查问题清单;督导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建立尾矿库环境管理台账。督促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对照排查问题清单及时实施治理,消除污染隐患。鼓励推进金属尾矿有价组分高效提取及整体利用,支持采矿废石制备砂石骨料、陶粒、干混砂浆等砂源替代材料和胶凝回填利用,探索尾矿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利用。依法依规推动已闭库尾矿库生态修复,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回采尾矿。
第四节加强新污染物及核与辐射安全管控
加强新污染物风险管控。开展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包括重点行业中重点化学物质生产使用的品种、数量、用途等基本信息。严格源头管控,严格执行《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办法》,督促企业落实新污染物治理和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落实企业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淘汰和限制措施,对纳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的工业化学品、农药、兽药、药品、化妆品等,未按期淘汰的,依法停止其产品登记或生产许可证核发。强化过程控制,加强化工、涂料、纺织印染、橡胶、医药等行业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对使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企业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改造。深化末端治理,严格落实废药品、废农药等废物的收集利用处置要求。
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加强对放射源的监督管理。积极开展核安全文化宣传和培训,落实核技术利用单位主体责任。组织开展辐射安全隐患排查行动,防范各类辐射事故。提高核技术利用装置安全水平,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100%落实许可证管理。严格执行废弃放射源安全贮存制度,对辖区内所有废弃放射源实行强制收贮,确保废旧闲置放射源收贮率达100%。推进落实辐射安全许可证、放射性同位素审批备案事项线上办理。加强辐射类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督促核技术利用单位建立健全辐射安全长效机制。修订完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并建立常态化演习机制,提升核与辐射监测能力及应急响应能力。
专栏7环境风险防控类工程
1.医疗废物风险防范工程。舞钢市医疗废弃物处置项目。
第十一章深化改革创新,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健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第一节健全生态环境管理系统
落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治理负总责,统筹做好监管执法、市场规范、资金安排、宣传教育等工作。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落实各级政府生态环保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
强化部门协作联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夯实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要求。健全生态环境部门与相关部门联席会商、联动执法、联合响应机制。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加大对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侦办力度。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和范围,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做到应赔尽赔。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筛查、重大案件追踪办理和修复效果评估。推动行政处罚、刑事司法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有效衔接。
第二节健全市场机制
落实企业生态环境责任。强化企业承担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排污许可制度,重点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排污企业依法主动公开环境治理信息,接受公众、媒体的监督。推进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增加工业产品全生产周期绿色化理念,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从源头上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持续优化环境治理市场。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和应用,提升监管水平。加快政府系统数据联通归集共享,优化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更多事项“一网通办”“一证通办”和“掌上可办”。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政府带头重信践诺,引导市场主体恪守契约精神,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整体水平。
推进环境权益交易。探索研究生态产品交易体系。深入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确权、登记、抵押、流转等配套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节能低碳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能效标识管理等制度。落实排污权交易制度,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强化碳排放交易制度与其他环境权益类市场机制的统筹协调。
第三节健全全民行动体系
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拓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方式,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内容。加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等典型示范宣传,推广先进经验与做法。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结合“六五”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全国低碳日、世界土壤日等节点开展环保活动,引导公民自觉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推动形成低碳生活方式。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提升交通系统智能化水平,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积极引导绿色低碳出行,推广节能和新能源车辆。党政机关推行绿色办公,加大绿色采购力度,全面推进绿色采购工作,到2025年,政府采购绿色产品比例达到30%。
强化公众监督与参与。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拓展环境微信平台服务功能,完善“12369”环保举报热线受理、查处、反馈、奖励制度。加强舆论监督,鼓励新闻媒体对各类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突发环境事件、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引导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环境保护公共事务,鼓励人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节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加快推进环评与排污许可衔接融合,推动总量控制、生态环境统计、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执法等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衔接,实现重点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监管执法全闭环管理。持续做好排污许可证换证或登记延续动态更新,巩固提高排污许可证及执行报告填报质量。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主要依据的生态环境日常执法监督体系,加强排污许可证后管理,开展排污许可专项执法检查,落实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
完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围绕区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利用污染物总量控制平台,实行全过程调度管理。依托排污许可证实施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分配、监管和考核。统筹考虑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效应,着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实施一批重点区域、流域、领域、行业减排工程。进一步完善污染减排考核体系,健全污染减排激励约束机制。
健全环境治理信用制度。严格执行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依据评价结果实施分级分类监管。严格落实黑名单制度,将企业在环境影响评价、社会化环境监测、危险废物处置、环境治理及设施运营、清洁生产审核、污染场地风险调查评估等领域的违法违规信息依法依规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向社会公开。
第五节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优化环境监管执法方式。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与技术支持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强化工业园区、重点企业环境监管,构建以环境信用评级为基础的分级分类差别化“双随机”监管模式。探索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差异化执法监管。积极落实将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事项纳入地方综合行政执法指挥调度平台统一管理,推行“互联网+统一指挥+综合执法”。
全面打造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铁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固废和化学品环境管理、土壤环境监管等领域生态环保队伍建设。加大环境执法硬件设施投入,通过组织执法培训,提高执法人员软实力,统一执法程序、标准化执法语言、环境执法人员着装,提升执法硬件设施,扩充并淘汰老旧执法车辆,配备无人机、监测机器人(智能遥感机器人)、执法记录仪等现代化执法设备,提升现场执法取证能力,大力提升执法水平。建立健全环境监察工作程序和执法信息公开制度。实施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推动环境监管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铁军。
持续完善环境监控系统。以智慧环保为抓手,整合现有平台,及时更新监测项目,通过自动监控系统的调度、汇集、预警等工作,及时向生态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实时监控信息。建立机动车超标排放信息数据库,扩大重点涉气工业企业全覆盖的监控平台和施工工地空气质量监控平台接入企业范围。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开展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站点点位增补、指标拓展、功能升级与运行维护,提升老旧站点的监测能力和监测指标范围,加强工业园区VOCs监测站、城市颗粒物组分站、微站、水质自动监测站等站点建设,开展各类站点常态化运行维护,保障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正常运行。
加强生态环境支持。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鼓励域内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围绕节能降碳、清洁能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开展重大成果转化。重点推进NOx和VOCs协同减排、PM2.5与03协同控制、减污与降碳协同增效、生态保护与修复、清洁能源利用、物联网监控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强化大气、水、土壤等重点领域污染成因、多污染复合效应基础研究,开展新污染监测、环境风险评估与治理管控技术研究。
专栏8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1.生态环境智慧感知监测能力建设工程。6个乡镇空气站二因子升级六因子改造建设项目。
第十二章建立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制定落实方案,强化部门协作,推动目标任务落实。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各部门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扛起美丽舞钢建设的政治责任,建立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清单,强化分工负责,加强协调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第二节加大环境保护投融资力度
落实生态环境领域与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要求,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财政关系,增强基层生态环保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争取将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省级项目库。积极申请国家资金、省专项资金、平顶山市配套资金等。拓宽投融资渠道,综合运用土地、规划、金融、价格等多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准公益性和公益性环境保护项目。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环境保护基金。
第三节细化评估考核
建立规划实施工作的评估和考核机制,强化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估,按照“年度督导、中期评估、及时通报”的原则开展动态评估,抓好规划指标和任务实施情况,在2023年和2025年年底,分别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评估时对重大项目进行动态调整,对因客观原因无法实施的项目进行移除。
第四节完善监督机制
畅通监督渠道,发挥行政监察、统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发挥社会各界对规划编制实施情况的监督作用,积极开展公众评价。加强环境宣传与教育,增强公众对规划的认知、认可和认同,调动全社会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推动本规划各项任务的实施。实时公开规划完成情况,实施全民监督机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截至11月1日14时08分,云南分公司年累计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较去年提前7天,再创公司年发电量破千亿最快纪录,年发电量连续六年超过千亿千瓦时。今年以来,公司切实扛牢能源电力保供政治责任,统筹水火风光共济增发、顶峰保供,圆满完成各重要时段保供任务。坚持水电与新能源并重发展,发挥流域水
北极星储能网讯:11月4日,河北省发改委公示了河北省2024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方案第二批拟安排项目情况。此批共安排24个风光项目合计2545MW,配套储能需求共计482.5MW/1423MWh。其中12个保障性风光项目、共1400MW,要求配置15%~20%/2小时储能,需在2026年底前并网。市场化风光项目12个、共1145MW
为加快推动新能源项目建设,切实形成有效投资,助力省内新能源产业发展,11月1日,湖南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能源局局长汤吉鸿主持召开重点风光项目建设推进暨新能源产业工作布置会。会议指出,推动风光等新能源项目建设,是建设具有湖南特色新型电力系统的必要举措,也是助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
10月24日,河北阳原县披露4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均涉非法占用草地/草原建设风电、光伏项目。详情见下:阳原上大柳村科科施工队、张家口五兴聚福建筑工程公司、阳原西城志恺施工队、张家口持诺电力安装公司林业和草原行政处罚决定书1、对阳原上大柳村科科施工队处罚决定书处罚事由:经依法查明该单位于202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29日,安徽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度光伏发电和风电项目建设规模竞争性配置工作的通知》,拟启动6.5GW光伏、风电竞配,其中光伏3.5GW、风电3GW。竞配方案评分细则方面,项目配置储能比例要求占据整体评分的50%。文件明确,企业承诺配置新型储能项目投产后应按要求接受调度
10月30日,通宝能源发布关于增资全资子公司投资建设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的公告。公告显示,通宝能源于2023年2月分别成立了通宝朔州市平鲁区清洁能源有限公司、通宝宁武清洁能源有限公司、通宝原平清洁能源有限公司、通宝万荣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四家全资子公司分别投资开发建设朔州平鲁高家堰四期100MW风电项
10月20日,华润集团守正电子招标平台发布《华润新能源(富锦)风能有限公司并购哈尔滨九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96MW风电、光伏项目财务尽职调查及专项审计服务》询价公告。此采购内容和范围包括,完成对拟并购的哈尔滨九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汇能48MW风电项目、大庆锐能48MW风电项目、泰来大兴100MW风电
10月17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加强陆域风电、光伏发电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意见的函指出,进一步完善项目分类管理。总装机容量20万千瓦及以上或涉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第三条(一)(二)(三)中环境敏感区的陆域风电、光
10月11日,龙源电力安徽公司与安徽省广德市人民政府、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龙源电力本部签订1吉瓦新能源投资开发合作协议。龙源电力党委书记、董事长宫宇飞,广德市委副书记、市长钱会出席签约仪式。龙源电力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史文义参会。宫宇飞对广德市政府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龙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14日,贵州省能源局下发《2024年度风电光伏发电建设规模项目计划(第二批)的通知》。2024年第二批风光项目计划,共涉及新能源装机规模总计3.45GW,其中光伏600MW,风电则2.85GW。此次3.45GW指标,共分配给了4个业主,分别为:贵州航空产业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市矿产能源投
10月14日,贵州省能源局下达贵州省2024年度风电光伏发电建设规模项目计划(第二批)的通知,通知指出,总装机345万千瓦,其中光伏600MW,风电285万千瓦。光伏项目:风电项目:原文如下:贵州省能源局关于下达贵州省2024年度风电光伏发电建设规模项目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各市(州)能源主管部门,贵州
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通辽新能源资源丰富,政策条件集聚,新能源发展优势突出。一方面,通辽风光资源富集,属于二类资源区,风能资源具有风向稳定单一、持续时间长、无破坏性风速等特点,新建大型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达3500小时以上,利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4年11月20日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双方签署38项合作文件,具体清单如下:一、两国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西联邦共和国关于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二、双方签署和达成一致的合作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西联邦共和
11月21日,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发布关于2023年全省承担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市场主体消纳量完成情况的公告。原文如下: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2023年全省承担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市场主体消纳量完成情况的公告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按照发改能源〔2019
今年以来,青海省能源局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青海重要讲话和关于国家能源安全重要论述以及对能源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主责主业,认真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聚焦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扎实推动各
11月18日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1~10月,浙江新增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37万千瓦。截至10月31日,浙江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总量达5000万千瓦,占省内电源总装机容量的34.7%,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4357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643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的增长带动了新能源发电量大幅增长。1
根据巴彦淖尔市政府网消息,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累计获批实施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3个,总规模1560万千瓦。其中,上海庙至山东直流特高压通道配套可再生能源基地巴彦淖尔区域160万千瓦风电项目是国家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新建风电装机160万千瓦,2023
11月15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做好天津市2025年电力市场化交易工作的通知,包含《天津市电力中长期交易工作方案》、《天津市电力零售市场交易工作方案》、《天津市绿电交易工作方案》、《天津市独立储能市场交易工作方案》、《天津市电力市场履约保障凭证工作方案》。其中《天津市绿电交易工
近期,马萨诸塞州立法机构通过了参议院第2967号法案,该法案将加速马萨诸塞州整体太阳能和储能技术的建设。据太阳能行业协会(SEIA)称,该法案解决了太阳能和储能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其“常识性改革”将帮助联邦采取快速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行动来应对气候危机。该法案将在州长MauraHealey签署后正式立
11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7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用电量53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第三产业用电量13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
11月19日,云南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云南省2024年第三批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方案的通知》,纳入云南省2024年第三批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方案实施的项目共51个,装机405.295万千瓦,其中,光伏项目41个、装机容量321.17万千瓦,风电项目10个、装机容量84.125万千瓦。文件指出,按照装机的10%配置调
深入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离不开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持。11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乡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新乡市政府秘书长、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洪伟表示,碳达峰碳中
11月1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支持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若干政策的通知。文件提出,明确产业发展重点。支持郑州经开区做强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大健康、智慧物流四大主导产业,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国际贸易及新消费两大新经济产业
11月4日,河南发改委发布《关于报送煤电灵活性改造配置新能源规模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通知指出,为加快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配置新能源规模落实到具体项目,现对各企业煤电灵活性改造配置新能源规模情况开展摸底,请各有关单位抓紧梳理项目进展情况,形成文字材料,并填写附件(见文末),于11月7日前
11月4日,河南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实施第四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通知》。河南省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了评估,工业企业类23个、增量配电网类9个、农村地区类29个项目(见附件)纳入第四批实施范围。本批次涉及项目规模共653.94MW,其中光伏418.94MW、风电235MW。其中工业企业类中,风电
10月22日,河南省发改委印发关于征求《河南省新能源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拟将新能源配套建设的储能设施转化为独立储能项目管理,并享受独立储能政策。根据文件,新能源配建储能是指纳入省级新能源指标的风、光项目配套建设的储能设施,该政策适用于已投运和在建的配
10月14日,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优化分布式光伏建设管理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提案的答复,为充分利用我市有利的光照资源,提升光伏开发应用水平,切实推进我市光伏产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健康发展,市工信局出台支持政策推进工业领域屋顶光伏建设。原文如下:关于优化分布式光伏建设管理提升能源安
从ReneSola官微获悉,10月8日,昱辉光能河南安阳3GW光伏组件生产基地项目在河南安阳市龙安区举行开工仪式。据悉,该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一期工程占地约120亩,规划建筑面积达到约5万平方米。项目一期将建设3GW光伏组件生产线,并配套边框、支架、焊带等关键生产设备,旨在打造一条完整的光伏产业链。
9月1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到,发挥金融标准支撑引领作用。在国家标准框架下,聚焦我省绿色低碳发展重点领域,探索制定地方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标准。引导金融机构利用金融标准,加大对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绿色发
2024年7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415.57亿千瓦时,同比减少2.57%;年累计用电量2502.94亿千瓦时,同比增加7.21%。全省发电量344.40亿千瓦时,同比减少4.68%;年累计发电量2155.88亿千瓦时,同比增加9.49%。一、电力生产情况(一)发电量情况。7月份当月,全省发电量344.40亿千瓦时,同比减少4.68%。其中水
8月28日,河南能源监管办发布关于征求《河南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交易细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原文如下:豫监能函〔2024〕11号关于征求《河南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交易细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华能、大唐、华电、国家电投、国家能源、华润电力、华晨电力河南公司,豫能控
8月21日,郑州发改委发布关于发布郑州市2024年第二季度分布式光伏承载力评估等级结果的公告,详情见下:为进一步促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开展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及提升措施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国能综通新能〔2023〕74号)、《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促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