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项目正文

河南济源:“十四五”光伏重大项目发布

2023-11-16 14:02来源:济源示人民政府关键词:重点项目十四五河南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促进化石能源绿色转型

推动煤炭绿色高效发展。加快智能煤矿建设,不断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以数字赋能为抓手,融合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大力推广新技术,提升装备机械化程度,实现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探索开发郭沟煤矿资源,确保煤炭产能稳定在年产126万吨左右。优化煤炭产品结构,持续提高煤炭入选率。优化煤炭深加工产业链,将燃料变成材料,推动煤炭由单一燃料属性向燃料、化工原料方向转变,促进煤炭高效清洁化利用。

加快火电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华能沁北城市热源替代工程,满足居民供暖和工业供热(汽)的发展需要。推进煤电由主体性电源向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基础性电源转型,加强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能力建设。实施煤电机组标杆引领行动,深化煤电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强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积极发展余热发电。鼓励现役煤电耦合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等转型综合能源服务商,加快推进智慧电厂建设。到2025年,济源燃煤机组平均供电煤耗降至每千瓦时297克以下。

积极引导油气创新发展。控制燃油消费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提升终端燃油产品能效,推动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替代传统燃油。加强油品质量和库存管理,推广清洁车用油品,强化市场监管,减少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推动智能化油气设施建设,构建智能化油气管网平台,加快建设天然气智能接收站、调压站。加强与省天然气储运公司合作,谋划推进LNG罐箱储输站及天然气管道配套、燃气分布式能源站等项目,不断提高用气保障及气源储备。加快城区及重点行业推广使用氢气等清洁新能源,根据用户需求增加加氢站建设。

专栏二:化石能源绿色转型重大工程

煤炭绿色高效发展工程。鼓励支持万洋肥业等工业炉窑改用工业余热、电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督促恒鑫机械制造、金莱精密铸造、中兴耐磨材料等企业2025年前完成冲天炉改电炉(或拆除)任务。新、改、扩建加热炉、热处理炉、干燥炉、熔化炉等工业窑炉,应采用天然气、氢气等清洁能源和使用低氮燃烧技术。

火电结构优化工程。在济源220千伏断面加强工程完成后,稳妥有序推进国能济源热电关停工作。推进华能沁北电厂3号机组低低温省煤器优化以及国能济源热电有限公司脱硫除尘一体化滤袋更换项目建设,提高燃煤电厂能效水平,降低碳排放。建设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3兆瓦余热发电二期项目,提高余热余能利用水平。

智能化油气设施建设。构建智能化油气管网平台,加快建设天然气智能接收站、调压站,规划布局加氢站建设。

三、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构建坚强可靠的输配电网。“十四五”期间,持续推动济源电网与洛阳北部电网合环运行,济源供电区220千伏主网架将以500千伏济源变、小浪底水电厂为支撑,形成济源变-裴苑变-湨河变-勋城变-荆华变-轵都变-奉仙变-苗店变-济源变的环网结构。提升电网安全保障能力,持续优化城市主干电网、城镇配电网水平,加强220千伏双环网、110千伏链式电网、10千伏电网“手拉手”互联互供能力建设,提升电网资源智能化配置,实现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到100%。重点加强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建设,推进110千伏线路建设及改造升级,至2025年,济源单条线路平均长度6.5公里,电缆化率9.13%,配电网建设整体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加强电力灵活调节能力建设。全面推进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引导燃煤自备电厂调峰消纳可再生能源。加快推进逢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完善支持政策,着力推进仙口等抽水蓄能站点纳入国家规划。积极发展各类储能设施,在新能源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发展各类型储能设施,发展“新能源+储能”,新建新能源发电项目应按照不低于“30%装机容量、2小时”规模配置储能设备,提高新能源消纳存储能力。不断拓展储能应用新场景,推动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应用新模式、新业态,通过共享储能和分布式储能并举,促进新能源发电就地就近消纳,保障电力系统供需平衡。

大力提升电力负荷弹性。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整合分散需求响应资源,引导用户优化储用电模式,高比例释放居民、一般工商业用电负荷的弹性。深入挖掘储能、充电汽车等灵活性调节资源,构建可中断、可调节多元柔性负荷资源库。开展工业可调节负荷、楼宇空调负荷、大数据中心负荷、用户侧储能、新能源汽车与电网(V2G)能量互动等各类资源聚合的虚拟电厂示范。鼓励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业主参与市场交易,扩大需求响应侧实施主体。引导电力用户根据激励政策,主动改变用电行为,实现削峰填谷。挖掘用电低谷的填谷响应需求,推动需求侧响应从临时性、紧急性措施逐渐转变为常态化、市场化手段。力争到2025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20%。

提升电网运行调度水平。加强电网统一调度,统筹送受端调峰资源,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多级调度协同快速响应。推进配电网改造升级,提高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适应分布式电源广泛接入和多元化负荷发展需求,增强电网就近就地平衡能力。发展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微电网、局域网、直流配电网,实现与大电网兼容互补。加强跨市、区风光火储联合运行,提升清洁能源功率预测精度,优先调度清洁能源,确保能发尽发、能用尽用。加快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和迭代升级,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项目建设,推动风光火储一体化联合调度示范,构建高度智慧化运行体系。

专栏三:新型电力系统重大工程

220千伏电网工程。新建愚公变(1×180兆伏安),新建奉仙变(1×240兆伏安),建设济源220千伏断面加强工程。

110千伏电网工程。新建110千伏变电站5座,新增主变5台,新增变电容量21.3万千伏安,新增10千伏间隔108个。济源新建110千伏线路25条,其中新建架空线路15条,新建电缆线路10条,新建架空线路86.1公里,新建电缆线路29.55公里。

需求侧响应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电力大数据创新应用平台,开展新型储能、电动汽车、综合智慧能源系统等需求侧响应项目示范,形成占最大负荷20%以上的需求侧响应能力。

第四章 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增效

持续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推动化石能源开采加工储运的绿色化发展,促进各领域用能方式的绿色化,把节能降碳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提升节能降碳管理能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形成节能低碳的能源消费新模式。

一、推进能源生产绿色化

(一)推动化石能源绿色低碳开采

提高煤矿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推进煤矿企业开展为提高原煤入选率、综合利用率而进行的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重点推广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率高和环境污染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煤炭矿山着力推广绿色采选方式,积极推进绿色采选技术,采用绿色开采方式,从源头上减少废气、废水、废渣排放。依托济源煤业,推广煤炭绿色开采、清洁生产技术,延伸煤炭资源利用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济源煤业矿井智能化项目,推动济源煤炭安全高效清洁开采。

大力发展绿色矿业。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和绿色矿山管理体系建设,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推广绿色+智能化开采、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等绿色矿山建设模式。推进济源煤业绿色矿山建设和智能化改造工作,实现济源煤矿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目标。

深挖煤矿开采过程减碳潜力。加大余能、副产品回收利用力度,推进济源煤业余热节能项目建设,降低煤炭开采过程中碳排放。推广煤矿开采先进技术、装备,加快推进燃油、燃气、燃煤设备等电气化改造。

(二)推进能源加工储运提效降碳

提升煤炭储备能力。鼓励煤炭生产、流通、用户等企业新建、改扩建储煤设施,提高储煤能力。在煤炭生产地、消费地、铁路水路交通枢纽等地,按照合理辐射半径,因地制宜推进煤炭储备基地建设,补齐煤炭绿色运输、应急储备短板,完善煤炭储备体系。

建设煤炭现代智能物流系统。持续提升既有铁路煤炭运输专线的输送能力,努力实现铁路干线运输与煤矿、煤炭储备基地、电厂等用煤企业的高效联通和无缝衔接,构建集约化、智能化的现代煤炭物流系统。

(三)大力发展能源低碳循环经济

加强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与保护。在开采主矿种的同时进行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对废石和尾矿综合利用。鼓励煤炭矿山进一步加强对煤矸石、矿井水的回收利用。

创新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模式。在煤炭行业推广应用矸石不出井模式,鼓励煤矿企业采用“煤矸石井下填充+地面回填”,促进矸石减量。

探索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利用采煤沉陷区和矿区土地,种植地表植被形成碳汇。探索煤炭采空区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能力,将煤矿区发展成为碳封存基地。

专栏四:煤炭储备及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

煤矿开采节能改造。推进济源煤业二矿和九矿绿色矿山建设工程,提升济源煤炭绿色低碳开采。

济源煤业余热节能及矿井智能化工程。利用空压机的余热技术,对空压机进行节能改造;利用矿井水,经水源热泵热量交换回收利用;矿井智能化工作面建设。

二、促进用能方式绿色化

(一)推动重点行业绿色低碳用能

推动工业领域节能低碳发展。加快实施煤电、钢铁、有色、焦化、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重点领域行业能效水平达到标杆水平。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企业。严格落实“两高”项目会商联审制度,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加快推动存量、在建“两高”项目能效对标提升改造、技术装备提升改造,全面提升高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水平。

推进产业发展及转型升级。培育发展以储能电池产业、稀有金属加工、特殊钢材加工、纳米材料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推进有色金属由传统冶炼产业向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探索构建有色金属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推进钢铁行业产品调整升级,大力发展先进钢铁材料。加强建材行业工艺升级和产业链构建,实现城市矿产、大宗工业废弃物变末端治理为源头减量,形成“城市废物-工业废渣”协同处置模式。加快提升化工产业发展能级,壮大现代化工产业发展规模,积极推进氢能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推动建筑领域节能增效,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持续开展既有建筑围护结构、照明、电梯等综合型用能系统和设施设备绿色化改造。积极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大力推动公共机构既有建筑通过节能改造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推广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逐步提高新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比例。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提高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应用比例。积极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到2025年,力争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40%;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3%,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下降7%;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绿色物流中心。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车在汽车保有量中的比例。全面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和物流配送车辆逐步实现电动化、新能源化和清洁化。到2025年,除应急保障车辆外,城市建成区内公交车、巡游出租车、网约出租车、载货汽车、邮政用车、市政环卫车辆基本实现新能源化。加快构建布局合理、适度超前、车桩相随的充电网络,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到2025年基本建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且覆盖全市的智能充电网络,其中城市核心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服务半径小于2公里。区域货物运输结构明显优化,铁路专用线建设有序推进,铁路货运量显著提高,加快推进沁河北、豫光金铅、济源站扩能改造等铁路专用线建设,深挖“公转铁”结构调整潜力,推动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向铁路有序转移。到2025年,铁路货运量比重进一步提升,火电、钢铁、建材等行业大宗货运清洁运输比例力争达到75%以上。

(二)促进生产生活领域用能方式绿色转型

大力推进清洁取暖。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加快推进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发展,因地制宜推行热泵、生物质、地热能等清洁低碳供暖。到2025年,城市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清洁取暖。

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大力发展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低碳产品,拓展绿色产品消费市场,提升绿色低碳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力推进生活领域电能替代,加大商用电炊具、智能家电等产品推广应用,提高生活领域电气化水平。倡导节能环保生活方式,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减少无效照明,提倡家庭节水节电,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做好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处理工作,完善居民社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加快农村生产生活领域节能低碳转型。大力实施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积极推进“农光互补”“林光互补”“渔光互补”“光伏+”设施农业等低碳农业模式,加快发展节能低碳农业大棚技术。加快农用电动车辆、节能环保农机等农机推广使用。

专栏五:用能方式绿色化工程

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煤电行业加快推进华能沁北电厂3号机组低低温省煤器优化及5号机组汽轮机通流改造项目;钢铁行业重点推进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二期炼铁、炼钢系统产能置换装备大型化技术改造工程、2#高炉升级改造工程;焦化行业主要推进河南金马能源股份有限公司5.5米捣固焦炉大型化提升改造项目;化工行业推进济源市方升化学有限公司离子膜更换、济源市丰田肥业有限公司3#生产线节能改造项目、济源市万洋肥业有限公司厂内节电、余热利用、电机更换改造项目,推进重点领域行业能效水平达到标杆水平。

产业发展及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型电子信息材料、半导体材料等产业用金属,推进中国白银城建设。推进济源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供热项目协同处置固废的工业化试验项目。推进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再生铅闭合生产线项目、苏州仕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济源分公司年减排万吨级CO2和钢渣资源化利用项目,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建筑领域节能增效。推进绿色低碳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项目,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

绿色低碳交通及物流。推进济源绿色低碳交通发展新基建项目、城市智能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金马能源绿色生态物流项目,推动济源清洁高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推进沁河北物流园区专用线、豫光金铅专用线、济源站扩能改造工程建设,提高大宗货物铁路专用线接入率。

城镇清洁取暖。落实实施城市集中供热工程(二期)项目,确保城乡集中供热覆盖率目标的完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重点项目查看更多>十四五查看更多>河南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