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太阳能建筑政策正文

明确阶段装机目标!安徽《六安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发布

2023-10-12 10:56来源:六安市人民政府关键词:绿色建筑光伏建筑一体化分布式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差距分析

“十三五”以来,全市在绿色建筑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长三角先发地区推动城乡建设领域节能降碳、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等成效,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群众对绿色建筑认知不高

六安市GDP总量长期处于全省中游水平,结合新一线城市合肥的“虹吸”效应,全市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常住人口数量逐年下降,导致全市对住房及配套需求进一步下降,房地产行业发展低迷,市场对于品质提升类绿色建筑信心不够强烈,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二)配套能力建设尚需完善

在政策配套方面,全市对于鼓励建设单位开发建设高星级绿色建筑、引导农村建筑参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绿色农房、支持高星级绿色建筑专项资金力度等方面,缺少推动绿色建筑向高星级、多类型发展的激励政策。在产业配套方面,全市可依托支撑的建筑业企业较少,尤其在建筑全装修、建筑电气化等领域的企业,是全市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三)闭合管理质量有待提升

一是管理体系有待健全。目前,六安市绿色建筑在可研、招投标以及施工图审查等阶段,提出了绿色建筑相关管理要求,并不定期对绿色建筑项目进行抽查,但绿色建筑相关施工过程监督和专项查验尚未开展。推进绿色建筑标准实施力度有待加强,逐步建立健全绿色建筑在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全流程管理体系。二是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现阶段,六安市在绿色建筑方案技术合理性、绿色建筑建设质量可靠性,多部门协作过程中信息沟通存在脱节情况,需要完善有关流程。

(四)建筑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

数字化生产水平有待提升。装配式建筑企业现场仍然由大量人工来操作,效率和质量便无法得到提升,生产环节工业化和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够。部品部件标准化程度不够。统一模数系统不完善,标准化预制构件目录不健全,构件质量验收标准部分缺失,制约了构件企业产能释放。人才保障能力有待提高。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人才匮乏,产业工人职业化、专业化、技能化水平不高,技能考核鉴定机制不完善,产业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第三章形势分析

碳达峰期间是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着力推动合六同城化发展,对标实现沪苏浙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加快建设美好六安的推进,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居民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节能降碳工作刻不容缓,六安市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推进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建筑领域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绿色建筑作为建筑运行和建筑建造过程的节能降碳关键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需要加强建筑领域全过程节能减碳的谋划,抓住关键环节,提高建筑领域碳减排的贡献率。

二、绿色发展带来新机遇

国家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后疫情时代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绿色消费需求更为迫切。全市承接南北和贯通东西的区位优势正在形成产业优势,革命老区的人力资源正在转化为人才资源,依托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相关产业,加速向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竞争优势转变,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人民对高质量建筑需求日益增长

在长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六安市坚持一体化发展导向,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等高对接,把六安打造成为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合肥都市圈协同创新产业基地、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和康养基地。良好的经济发展潜力以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快提升,六安的城市集聚力将有所改善,人民对高品质住宅、高质量配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四、产业转移带动人口回流效应

随着六安市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六经济走廊建设和合六同城化的背景下,全市将会承接先发地区的产业转移,吸引更多外地人员返乡创业和吸纳本地人就业,城镇化率将会大幅提高。城市发展将逐步由增量扩张进入存量优化阶段,住建部已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和县城发展规模,正在由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转变为更多地追求质量和效益。

五、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求

六安市是传统建材的生产基地,“十三五”期间已培育有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3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4个。2021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20.3亿元,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1.5%,建筑业增加值对GDP支柱作用稳中有升。建筑从业人员期末人数8.7万人,作为稳就业的重要市场主体,建筑企业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碳达峰期间,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将有利于推动全市建筑业转型升级,更好应对市场需求。

六、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前景广阔

全市林地面积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广,可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光伏发电、风电项目用林和涉水等方面政策日趋收紧,光伏、光热技术在建筑中应用,无需额外占用土地优势明显,将促进全市光伏产业进一步壮大。

第四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住建厅“一条例、两方案和一计划”政策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目标,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新时期的建筑方针,持续推动全市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助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全面增进六安老区人民更大福祉,奋力开创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六安建设新局面。

二、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近期目标(2023-2025年):全市不断完善绿色建筑新时期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建筑能效,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进程,稳步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创新推广绿色建材应用,积极推动装配式农房建设。到2025年,全市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装配式建筑应用范围和建造质量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本地建筑节能相关产业加快壮大,形成绿色生活氛围,推动六安绿色建筑发展水平走在全省上游。

中期目标(2026-2030年):全市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建筑建造方式基本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建筑用能结构和方式明显低碳化。到2030年,建筑绿色低碳运行初步实现,建筑领域提前实现碳达峰目标。

六安市绿色建筑发展主要指标

9.jpg

(二)具体目标

1.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以城镇民用建筑为对象,全面实现绿色建筑标准全面普及化,提升绿色建筑星级水平;以低碳片区为载体,推动绿色建筑集中连片发展;在政府投资项目、示范项目、星级绿色建筑等工程项目中率先开展绿色建材应用试点,逐步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到2025年末,城镇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到2030年末,城镇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40%以上。


2.装配式建筑稳步推进

全市在政府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的建筑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和产业园区中推广装配式建筑建造技术,稳步扩大应用范围。到2025年末,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到2030年末,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5%以上。

3.建筑节能能效加速提升

全市以城镇民用建筑为对象,强化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监管,创新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工作路径,积极支持开展超低/近零能耗建筑试点,加快建筑能效提升进程。到2025年末,全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能效提升30%以上,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面积不低于40万平方米。到2030年末,全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能效力争提升50%以上,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面积不低于90万平方米。

4.建筑用能结构清洁化

全市以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为对象,深化可再生能源应用,推进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推广空气源等各类电动热泵技术,创建国家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和省级光伏建筑试点城市,替代和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到2025年末,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比例不低于8%,累计新增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装机容量不低于200兆瓦。到2030年末,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比例不低于10%,累计新增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装机容量不低于400兆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绿色建筑查看更多>光伏建筑一体化查看更多>分布式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