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零部件光伏支架政策正文

河南安阳:积极发展太阳跟踪装置及控制系统、逆变器等光伏系统及相关配套产品

2022-12-27 15:09来源:安阳市人民政府关键词:太阳跟踪装置光伏逆变器河南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五)持续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依托安西循环经济实验区建设,利用国家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入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的契机,重点构建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一批集技术集成、设备制造与工程施工于一体的骨干企业。加快综合利用工艺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工业废气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努力打造全省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到2025年,力争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

1.加强环保技术创新。加强制造业绿色技术研发,推进工业产品生态设计,开展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加快源头预防生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焦化、石化、化工等重点工业行业实现绿色化改造,推广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加强减排与治污技术研发与科研成果转化,在废气超低排放、低温SCR脱硝等技术上加快实现突破。

2.开展环保节能服务。推动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培育专业化节能服务龙头企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形成节能服务产业体系。积极鼓励和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各类节能技术服务机构提供专业能源计量和审计、能效测试、节能项目设计、节能量检测、培训咨询等专业化节能服务。

3.推进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发展共伴生矿资源、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动力蓄电池和铅酸蓄电池、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产品和技术。建立较为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网络体系,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规模化、集约化处理和再生利用,积极推进安阳市静脉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

4.实施绿色产业重大工程。借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积极制定和实施针对性强的市级绿色清洁能源、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环境保护、固体废物资源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智慧环保”等8大工程体系,以绿色大投入带动产业大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环保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培育2—3个具有发展潜力、能够“走出去”的环保企业,整体拉升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实现战略提升。

5.高效节能环保装备。深入落实国家《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实施方案》,高效节能装备重点发展余热余压利用、高参数节能环保锅炉成套设备、区域热电联产、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天然气(LNG)成套设备、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等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节能电器、节能建材等绿色节能产品。积极推动安阳方快锅炉等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建成国家级重点节能环保锅炉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先进环保装备重点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研发制造并推广使用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设备、生活垃圾处理成套设备、水处理成套设备。重点支持利浦筒仓、艾尔旺、力诚环保、恒威化工等企业,加快新型环保节能设备制造等项目建设,建成省级先进环保装备制造研发生产基地。

专栏5: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项目

安阳利浦筒仓大型、特大型利浦钢板仓制造设备制造项目、艾尔旺“AAe厌氧消化处理技术”及系列装备产品规模扩大项目、安阳市龙安区静脉产业园项目、利源集团年产1.5万吨橡胶促进剂系列产品项目、1.5万吨预分散母胶粒和2万吨橡胶造粒加工助剂项目。

(六)有序壮大新能源产业

以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紧跟市场发展变化和需求,突出新能源开发利用和装备制造两大重点,着力发展太阳能产业、生物质能等替代能源、智能电网,加快新能源产业化发展。积极促进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互动,推动能源结构清洁化和产业结构低碳化,建成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城市。到2025年,力争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

1.光伏产业。着力产业的整合提升,实施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工程,推动产业升级和企业战略重组,落实国家和省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借鉴外地市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完善并落实我市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大光伏应用示范推广。大力实施光伏产业应用示范工程,积极利用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厂房空闲屋顶,颇具规模的生态农业大棚棚顶,西部山区荒山荒坡等资源,建设一批集中连片式分布式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并网光伏电站、大型并网光伏电站,以光伏应用带动光伏制造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光伏入户”工程建设。结合国家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广大农村、城镇居民闲置屋顶资源,采用分布式光伏发电方式,鼓励家庭安装户用光伏系统,让光伏发电走入寻常百姓家,进一步拓宽国内应用市场。二是加快光伏企业整合。针对当前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现状,积极采取招商引资、兼并重组、战略合作、技术创新等措施,重点支持光伏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重组,盘活现有资源,努力向光伏电池成套组件和光伏应用并网电站建设方向发展。重点推进林州市、汤阴县、内黄县、安阳县、殷都区生态农业大棚、荒山荒坡集中并网光伏电站和林州市、内黄县大型现代风电基地、安彩高科太阳能光伏玻璃、殷都区光储一体化发电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光伏制造业水平,努力打造专业化光伏玻璃生产基地和光伏储能电站应用示范基地。

2.风能、生物质能等替代能源。充分利用我市可再生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和开发利用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等替代能源,不断改善我市能源结构。加快推进生物质直接燃烧固化气化发电等技术产业化,形成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设计、集成和制造能力。加快生物柴油、生物质压块及生物质气化等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和推广;鼓励和加强畜禽养殖场等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和沼气高值化利用。积极推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园项目建设,建成国内沼气工业化应用的示范性工程。鼓励生物秸杆资源发电、风力发电、地热能开发利用等项目建设,合理开发风能、地热能、煤层气等资源。

3.智能电网。开展新能源发电的系统仿真、功率预测和并网运行控制等先进技术研发及推广,加强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和技术保障。完善输电线路状态检测,加强智能变电站建设,促进居民用电智能化管理。积极推动智能电网运行体系建设,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提高智能电网管理运行水平。

专栏6:新能源产业集群重点项目

光伏发电项目。殷都区1000兆瓦光储一体化发电项目、林州市100兆瓦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滑县盛达光伏年产6.5吉瓦单晶硅片项目。

风力发电项目。殷都区115 兆瓦风电项目、龙安区60兆瓦风电项目、林州市140兆瓦风电项目、安阳县150兆瓦风电项目、滑县140兆瓦风电项目、内黄县600兆瓦风电项目。

氢能开发项目。殷都区焦化行业氢能综合开发利用项目。

1.png

(七)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集中全市科技创新资源,以建设一流科技创新生态和特色鲜明的豫晋冀三省交界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以“一路向北 直达京津”的开放式创新为主线,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创新链、产业链“两链融合”,实施一批具有关键核心作用的重大工程,为安阳建成区域性中心强市提供科技支撑。

1.构筑高标准创新空间。以“打造综合性科技创新载体”、“安阳工业制造2025”研发基地、“大学科技园”和“安阳现代农业园区”为重要创新节点,高标准建设高铁创新门户,积极链接京津高端创新资源,构筑高水平产业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充分发挥“三本四专”等创新资源优势,构筑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创新孵化基地。构筑安阳创新空间格局,拓展创新发展新空间,辐射带动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提升安阳协同创新发展水平。

2.推动重点领域开放创新。依托全市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面向高成长性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科技资源整合和引导支持,积极融入京津冀城市群,探索完善总部研发和重大项目在京津、生产转化和产业配套在安阳的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建设京津科创飞地,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设立飞地研发中心,加强与省内外科研机构或高校的合作。

3.构筑现代产业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重点产业和行业龙头企业集聚创新发展,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小巨人成长行动计划,“创业—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促进一批企业加快发展。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高水平、多元主体规划共建安阳科技创新研究院,以安阳科技创新研究院为核心,支持企业牵头,与国内一流研究型大学合作,共建一批联合实验室、交叉学科研究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建立开放式创新体系及创新联盟,高效配置各类创新资源,通过创立产学研联盟、共建研发机构、委托研发、合作研发等方式,推动开放式协同创新。

4.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实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活力和实力,推进创新型企业梯次持续发展,加快形成创新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创新型企业集群。重点支持生物工程、精密制造、智能制造、数字制造技术及装备、绿色制造、高精度控制与机器人制造技术、多自由度的工业机器人、智能感知与决策技术、高新技术农业和低碳、节能、环保技术等一批事关安阳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技术科技领域。实施大中型企业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优化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建设力度,按功能定位分类整合,构建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有效开放的机制。按照“产业引领、企业主导、协同创新”原则,支持在农业大数据、智能制造等产业领域,集聚各方创新资源,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等研发服务公共平台,推动产业快速集聚发展。重点支持创建产业创新中心,重点推进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

5.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高水平、多元化主体规划共建安阳科技创新研究院,以安阳科技创新研究院为核心,支持企业牵头,与国内一流研究型大学合作,共建一批联合实验室、交叉学科研究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协调省内外各类应用型科研院所在安阳组建产业技术创新组织,围绕产业共性技术和成果转化,制定安阳产业技术升级路线图,协同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研发,突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开展资源整合和研发服务,构建全市共性技术研发与服务网络。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等创新载体,针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依托优势企业牵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机构等,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工程。在我市重点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一批联盟,强化产业技术溢出效应,提升产业协同创新能力,引领产业走创新驱动、集群发展的道路。

6.推动开放式协同创新。加强与国家部院企合作。支持央企和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来我市建立联合研发基地,促进新技术新成果在安阳转移转化。重点加强国外创新型地区和国内发达地区的合作,加快技术、人才和成果的引进,推动大院大所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安阳中心等协同创新载体建设,促进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间协作更加畅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支持企业建立开放式创新体系及创新联盟,高效配置各类创新资源,通过创立产学研联盟、共建研发机构、委托研发、合作研发等方式展开合作。

7.实施人才要素集聚创新。深入实施“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引进一批产业领军人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业科技服务人才等。探索柔性引才、智力投资等引才用智方式,创新人才“引育留用”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资金保障。

8.布局高成长性产业赛道。研究确定新赛道方向,抢抓前沿新材料、“双碳”、文旅等产业发展机遇,借助市场化力量,联合开展赛道选择与培育。加快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推进主导产业与智能化、数字化技术融合发展。建立安阳新赛道培育中心,构建“一批头部企业、一个产业技术研究院、一支产业基金、一个特色园区、一个业界共治委员会”的“五个一”培育组织方式,建立新赛道包容审慎监管机制与支持措施。

9.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展高价值高质量核心专利培育、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能力提升、“知识产权+”创新创业等专项行动,开展专利导航、重点企业专利战略布局、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等工作,提升知识产权转化创造能力。以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能力建设为主线,探索推进专利、商标、版权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和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以构建知识产权驱动型创新生态体系为着力点,加快实施知识产权强势战略,制定鼓励引导知识产权许可、技术转移等制度和政策,推动核心技术的专利化和标准化,促进知识产权的转化和应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太阳跟踪装置查看更多>光伏逆变器查看更多>河南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