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甘肃陇南市:有序推进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建设

2022-05-18 13:37来源:陇南市人民政府关键词:十四五光伏发电甘肃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不断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

(一)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制定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扩大长效缓释肥和有机肥施用量,加快实现水肥一体化利用。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持续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3%,全面推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还田、制肥、饲料化、能源化,促进秸秆等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到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86%,废旧农膜回收率≥85%。全面推进养殖粪便、废水资源化综合利用,确保畜禽养殖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正常运转,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鼓励散养密集区实行畜禽粪污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不低于80%。

(二)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

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风险排查整治,推动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全面排查影响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工业企业、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垃圾堆放等环境风险源。依法清理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和涉水工业企业。编制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方案,巩固农村饮用水水源调查评估、保护区划定及标志设立工作。提高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水平。加强集中式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监管,实施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过程控制,落实水源保护、工程建设、水质监测检测“三同时”制度。

(三)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推动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实施。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整治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和水质需改善控制单元内的村庄。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按照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加快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就近向农村延伸。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监测监管,推动建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理。

(四)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

依托城市大型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卫生填埋场,加快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在现有垃圾收转运站的基础上,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城乡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模式,积极探索就地减量处理,通过加大宣传教育、积极加强引导、强化机制建设,确保前端源头分类准确性;通过合理配备农户分类垃圾桶、设置垃圾集中收集投放地点、配置满足分类清运要求垃圾收运车辆,确保中端收集运输规范化;通过科学布局终端处理设施、完善垃圾处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确保末端处理标准化。

(五)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

强化系统施治,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为目标,统筹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坚持“统一布局、统一实施、梯次推进”原则,按照“摸清底数-试点示范-全面完成”三个阶段,依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采取生态治理模式、资源化模式,少量工程等综合措施,有序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建立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台账。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厕所粪污、养殖业污染、种植业污染、工业污染、内源污染等为主的污染类型,因地制宜采用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水体净化等技术手段,多措并举加快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专栏4:土壤污染及农村污染防治重点工程

1.土壤污染调查评估项目。以历史遗留无主矿区、有色金属采选治炼地块、危化品关停搬迁改造遗留场地等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

2.土壤污染管控修复项目。根据风险评估结论和土地开发利用规划用途,实施一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项目,积极解决区域土壤污染隐患问题。

3.污染源综合治理项目。推动受污染耕地周边5公里范围内涉重金属污染源开展综合整治,系统性解决固体废物、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底泥等突出隐患问题,努力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途径。

4.地下水保护项目。实施全省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典型区域和行业地下水调查评估项目,完成徽县闫家沟地下水治理修复试点项目。

5.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以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第七章 加强生态监管,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格局

以保护秦巴山地生物多样性和涵养水源为重点,加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快自然保护区、重点水源涵养区、生态脆弱地区的保护修复。全力推进“三江一水”综合治理,实施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土地开发整理、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守住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安全底线,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加强生态监管及评估,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一、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与修复

(一)开展国土绿化行动

全面实施“林长制”,落实公益林管护责任。深入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中央造林补贴、天保人工造林、林草生态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统筹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进程,加大武都城区南北两山生态修复治理力度。启动实施以“五山二梁”为骨架的退化修复工程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工程,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全面保护天然林资源,加强封山育林、森林抚育、退化林和退化草原修复,优化乔灌草复合生态系统结构。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积极推动以草定蓄、定牧、定耕,加大退耕还草、退牧还草,实现草蓄平衡。采取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围栏封育等工程措施,建立草田轮作、低产田退耕还草和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退耕还草长效机制。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市场化补偿办法。实施绿色长廊改造提升行动,稳步推进城市公园、城区绿化、生态廊道建设。

(二)建立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加强河湖、湿地生态保护,落实好国家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继续推进文县黄林沟、康县梅园沟、西和晚霞、文县天池、武都东江等湿地公园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保护模式为补充,健全覆盖面广、连通性强、层级合理的湿地保护地体系,重点加强湿地生态系统典型完整或珍稀濒危物种集中分布区域保护,稳步提高湿地保护率。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边界清晰、管理明确、事权清晰的国家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三级湿地管理体系。

(三)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开展嘉陵江、燕子河、两当河、漾水河、北峪河、洛塘河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坡耕地改造及坡水系工程建设,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实施水源地预防保护,建设与保护植被,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加强水电资源开发及经济开发区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加强库区移民安置和城镇迁建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四)积极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构建绿色矿山建设长效机制,严格绿色矿山准入管理。加强政府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监督管理,积极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的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利用,完善市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管理体系。开展重点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建立大中型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体系。新建和生产矿山必须编制矿产资源开发与恢复治理方案,督促企业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义务。初步建成矿山地质环境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科技推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恢复治理,推进尾矿库环境污染防治。

二、加快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一)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整合各类交叉重叠的自然保护地,归并优化相邻自然保护地。全面完成生态红线评估调整,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优化整合。分区分类开展受损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复原连通生态廊道,开展栖息地恢复和废弃地修复。分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稳步推进核心区内居民、耕地、矿权退出。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公园能力建设,创新保护修复、差别化管控机制。

(二)深入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建设

全面推进全市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监管考核机制,巩固提升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系统质量。加快建设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工程,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脆弱区进行生态修复,设置界桩界碑,利用高科技手段和现代装备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提高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能力,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共管理事会,对社区进行共管共建,提高大熊猫国家公园民众参与社区管理能力。

(三)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

加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全面加强大熊猫等特有物种和栖息地保护,建设缓冲带和生态廊道,扩大野生动植物生存空间。对重点区域、重点濒危物种进行本底调查,摸清家底,识别威胁,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格。加大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力度和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工程,将珍稀濒危野外种群及栖息地全面纳入保护范围,严格保护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强化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制品非法交易。

三、加强生态环境监管

(一)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

建立市级自然保护地资源环境调查监测网络体系,定期开展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建立常态化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机制,细化职责,落实主体责任,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对自然保护地情况开展督查,严肃查处自然保护地内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活动。定期开展自然保护地管理成效评估考核。健全自然保护区机构建设与管理制度,加大自然保护区资源开发利用监管,整治各种违法开发建设活动,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准入审查。

(二)落实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并勘界立标,明确生态系统类型、主要生态功能,通过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明确用地性质和土地权属。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本底调查,核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水平。加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功能、性质和管理实施情况的监控,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测预警。每年对生态保护红线开展一次全覆盖监测,全面排查违法违规挤占生态空间、破坏自然遗迹等行为,制定治理和修复计划并向社会公开。

(三)加大生态破坏问题监督和查处力度

加强对破坏湿地、林地、草地、河湖缓冲带等生态敏感区的开矿、筑坝、修路、建设等违法行为的监督和执法。强化对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水产养殖环境保护的监督,坚决杜绝生态保护修复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强化生态保护综合执法与相关执法队伍的协同联动,形成执法合力,重点开展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生态保护、流域水生态保护执法,严肃查处自然保护地内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十四五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甘肃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