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加快推进新制式整车生产。
立足城际轨道、地铁、有轨电车市场,重点发展新一代地铁、新型城际轨道车辆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制式车辆装备,布局智轨、有轨电车、全自动无人驾驶(APM)等新制式整车产业。重点攻关轨迹跟随控制、车辆系统集成、智能驾驶、主动安全、牵引制动协同控制等技术,构建智能轨道快运系统(智轨)产业链。积极发展储能装置供电系统技术、转向架轻量化技术、驱动技术、联合制动技术等,推动新能源有轨电车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磁轨制造装备、真空管道设备及系统的技术攻关,紧跟示范线规划建设进展,积极促进高速磁悬浮列车工程化、产业化进程。
(2)强化零部件生产及配套能力。
依托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现有基础,线网设备方面重点发展主网、配电网及特种变压器、高压及中低压开关设备、电力电缆、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轨道交通全自动驾驶系统等。车辆装备零部件方面着力发展车体、转向架、永磁同步牵引系统、减震系统、钩缓装置、城轨车辆门系统、空调系统、车辆内部装饰以及列车网络控制系统、信号系统等零部件制造环节。场站设备方面加快推动自动售检票、智能电梯、屏蔽门、车站空调、安检设备、供电设备、立体车库等产品升级。
(3)推动轨道交通产业智慧化。
加快智慧轨交新技术、新模式的创新应用。积极采用物联传感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品,加快提升车辆、车站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推进产品升级换代。加强新型技术科研攻关,搭建智慧出行咨询、智慧客流管理、智能安检(防)、智慧车站、智能环境动态调控等智慧管理系统,丰富“AI+”“5G+”等智慧轨交应用场景。加快城轨行业云建设,搭建智慧云平台,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从设计、建设到运营全环节的信息化业务全覆盖以及统一运维管理、安全管控。强化智慧轨交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推动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行系统中台、智能化票务系统及乘客服务、客流监测预测与运能分配、精准调度及智能化应急处置方案、关键设备智能诊断和健康管理、运营环境安全保障等技术研发,打通智慧轨交产业设计、施工、运维、服务等全产业链的技术流、信息流。
(4)提升轨道工程技术水平。
依托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领域龙头企业,大力承接国内外各类轨道交通建设施工业务,培育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工程总承包商。加强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研发力度,重点攻关复杂环境下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养关键技术、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关键技术、装配式车站及场段综合体结构技术、装配式建筑新材料等前沿关键技术。着力推动工程施工智能化、数字化升级,加快建设南沙盾构机运营维保、再制造中心。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工程监理等服务环节高端化发展。补齐工程施工装备短板,着力提升盾构装备、顶管、通风机、空气压缩机、抽水机、喷浆机、轨道施工专用车等工程施工装备制造与维修能力。
(5)发展轨道交通现代服务业。
提升轨道交通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能力,推动建立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于一体的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国家质量基础体系(NQI),整合本地现有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资源,引进一批国内领先优质机构,培育组建具备城市轨道交通检验检测、认证、安全评估、咨询等综合技术服务实体平台,拓展大湾区轨道交通产品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市场。强化“规划—施工—装备—运营”整体服务方案供给能力,积极发展城轨、城际线路总包设计、多网融合设计,以及车站与地下结构设计、高速铁路与地铁桥梁设计、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咨询业务。发挥广州地铁的强运营品牌效应,深耕地铁、城际等核心市场,推广“设备+运维”全生命周期总包模式,积极承接大湾区城际线路的建设运营,提升城际线路运营管理服务能力。依托轨道交通龙头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探索组建(重组)轨道交通维保公司,开展智慧维保业务。积极争取动车组高级修资质,重点补强地铁车辆综合维保及大修、有轨电车维保等关键环节,拓展机车车轴、车轮、驱动单元等核心部件的高级维修和新造合作。发挥金融资本优势,打造供应链金融,拓展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工程装备融资租赁、工程担保、国际结算等金融服务业务,强化金融支撑能力。
3.提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新价值。
以氢能、综合能源、智能电网等为重点,着力构建新能源利用、能源新业态等产业链集群,协同推进循环经济等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建设低碳城市,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1)加快氢能开发与利用。
依托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氢能利用研究,优化氢能产业链布局,重点建设黄埔氢能产业创新核心区、南沙氢能产业枢纽、番禺乘用车制造及分布式发电研发基地、从化商用车生产基地和白云专用车生产基地,打造我国南部地区氢能枢纽,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氢能研发设计中心、装备制造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市场运营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实现氢能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2)培育智慧能源新业态。
推动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深度融合,重点推广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智能化生产,以及多能源智能协同生产等技术。加强能源智能传输技术创新,重点推动多能协同综合能源网络、智能网络的协同控制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促进能源智能消费技术创新,加快发展智能用能终端、智能监测与调控等技术及核心装备。加快基于能源大数据的智慧能源精准需求管理技术和基于能源互联网的智慧能源监管技术研发。建立新型能源市场交易体系和商业运营平台,发展分布式能源、储能和电动汽车应用、智慧用能和增值服务、绿色能源灵活交易、能源大数据服务应用等能源新模式、新业态。
12能源互联网:综合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将大量由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分布式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石油网络、天然气网络等能源节点互联起来,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能量对等交换与共享网络。
重点发展发电用重型燃气轮机、工业驱动用中型燃气轮机、分布式能源用中小型燃气轮机,加快突破燃气轮机设计、高温部件和材料、运行维护等关键技术瓶颈,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气轮机设计、制造、运维能力。
(3)壮大高效节能产业。
鼓励研发高效节能设备(产品)及关键零部件,加大示范推广力度,推动降低综合成本。开展节能技术系统集成试点,整合高耗能企业的余热、余压、余气资源。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及耗能设备配备智能能源计量和远程诊断设备,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加强系统自动监控和智能分析能力,促进提高综合能效。深入推进流程工业系统优化工艺技术,推动工业企业能耗管控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在低温加热段使用太阳能集热器,优化生产工艺和能源供应。推广应用节能门窗、绿色节能建材等产品。修订强制性能效和能耗限额标准,发布节能产品和技术推广目录,完善能效标识制度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支持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等业态快速发展,推动节能服务商业模式创新。
(4)推广绿色低碳和资源循环利用。
先进环保技术应用示范。示范推广脱氮除磷深度处理、水生态修复、再生水利用等技术。推动电镀、线路板等行业废水高效处理及回收利用、生活垃圾(餐厨垃圾)资源化、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污泥资源化、餐饮油烟净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技术应用示范,同时推动陈腐垃圾资源化技术应用示范,利用焚烧富余处理能力处理陈腐垃圾实现填埋场垃圾减容,释放土地红利。
绿色低碳技术。提前布局碳中和相关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强化低碳、零碳、负碳相关新技术、新装备攻关,加快布局一批节能降碳关键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系统集成等领域“卡脖子”技术的科技攻关。加大对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相关技术研发支持,推动能源、工业领域碳捕集技术应用,开展土壤固碳、海水固碳、微藻固碳等多种技术研究。
再制造产业。加快研发高效无损拆解、损伤检测与寿命评估、先进成形与加工等再制造关键技术和成套装备,加速产业化应用。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机床、造船、工程机械、办公耗材、家用电器等再制造技术和产业。支持海水淡化反渗透膜、能量回收装置等关键材料和装备产业化,持续开展海水淡化和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试点示范。建立再制造旧件回收、产品营销、溯源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电子产品等废弃物逆向物流交易平台。
循环经济。重点推动八大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打造集清洁能源生产(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理)、固废资源再生利用(建筑废弃物处理业务、危险废弃物处理业务、汽车及家电拆解业务、一般工业固废处理及低值可回收物处理业务)、智慧环卫服务、环保装备制造板块(环保装备、环卫装备制造业务)、环境治理服务(土壤修复、水环境治理及技术咨询业务)及环保科教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园区。
4.开创新材料与精细化工产业新局面。
推动先进基础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和前沿新材料研发应用,优化提升特色精细化工材料,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和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打造国内一流“新材高地”。
(1)强化先进基础材料支撑能力。
先进钢铁材料。加快研发高性能特钢和高温合金材料,重点发展超临界火电机组用特钢、高速列车和风电机组等重大装备用轴承钢、变压器和电机用超低铁损高硅电工钢、新一代核电装备用特殊钢、高性能耐磨钢与高速工具钢、海工装备高抗腐性特种钢。开发航空和地面燃机用新一代单晶、粉末高温合金、无铼或低铼高性能高温合金。
先进化工材料。重点发展通用塑料改性用材料、新型结构功能一体化改性塑料、阻燃改性塑料、农作物纤维复合材料、汽车轻量化热塑性复合材料、新型聚氨酯材料、新型聚烯烃树脂、聚苯醚类树脂等特种工程塑料。加快发展硅单晶片及外延层、高端电子清洗剂、高纯金属有机源(MO)/前驱体化学材料、高纯特种气体材料、先进光刻胶材料以及相关的辅助试剂等电子化工新材料。大力发展功能陶瓷原料粉体、陶瓷基板材料、陶瓷电容器、磁性陶瓷、微波介质陶瓷器件及其配套材料等先进陶瓷材料。积极发展水处理膜、气体分离膜、特种分离膜、离子交换膜等高性能膜材料。
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重点发展高强韧铝合金、高温钛合金、高强韧耐热镁合金等轻质合金材料,加快提升稀贵及高纯金属产品材料利用率及纯度。鼓励发展特种玻璃、高性能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高纯度石英材料、高性能摩擦材料、绿色新型耐火材料等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制品。加快发展环境友好墙体材料、无机防火保温材料。
(2)提升关键战略材料自主能力。
高性能纤维材料。重点发展T800、T1000和M55J等级别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碳化硅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性能芳纶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突破高性能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高效低成本成型、高效自动化成型、低温固化及新型固化成型等关键技术。
稀土功能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高光效稀土发光材料、高端稀土催化材料及器件,积极开发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的稀土储氢材料,突破稀土高效分离提纯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
先进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示材料。重点发展有机空穴传输材料、有机光取出材料、有机半导体光伏材料,加快氮化镓材料、光刻胶、无氰电镀液、掩膜版等半导体材料研究,加大偏光片、玻璃基板、封装材料、聚酰亚胺液晶取向剂等显示材料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
(3)加快布局前沿新材料。
纳米材料。重点发展量子点纳米晶材料、纳米金属及其氧化物材料、碳纳米材料,开发高质量纳米材料的低成本宏量可控制备技术、生产装备及高性能应用技术。加快发展高性能探测与传感的纳米材料与器件、纳米加工和制备及测试表征技术与装备。
石墨烯等新型二维材料。加快推进高品质、层数可控、低成本、高产率的石墨烯、金属硫族化合物、硼烯、黑磷等新型二维材料的规模制备技术和产业化,加大石墨烯等新型二维材料的推广应用。
超材料。探索研究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微观结构和超常物理性质的人工微结构材料或复合结构材料。加快研发电磁吸波材料、光子晶体和光操纵材料、超磁性材料和负磁导率材料、负介电常数材料、超轻超强气凝胶材料等。鼓励开发压电材料、自愈合材料、记忆材料、磁致伸缩、智能高分子等智能基材。
(4)优化提升精细化工产业。
大力推进绿色石化和化工材料创新发展,加快培育石化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一批重点化工新材料中试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促进精细化工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实施绿色化工质量品牌和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组织开展重点石化产品质量分析,引导与国际领先产品的对比性研发。
高端日用化工。重点发展日化级乙氧基材料、高端表面活性剂、环保型增塑剂、高端聚醚多元醇材料、高性能吸水树脂等原材料。优化日用化工产品结构,在巩固洗涤用品产业优势基础上,扩大化妆品、口腔用品、香精香料等中高端日用化工产品生产能力。
化工新产品。重点发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液晶聚合物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高性能芳纶等高性能纤维产品。加快发展中高端锂离子电池隔膜、聚氟乙烯(PVF)和聚偏氟乙烯(PVDF)背板膜、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用偏光片等功能性膜材料。
高分子产品。重点发展聚芳醚砜/酮/腈、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脂(PCT)树脂、聚苯醚、聚苯硫醚、长碳链尼龙、非结晶型共聚酯(PETG)、聚甲醛和其他高性能工程塑料及其改性产品。加快发展光刻胶、有机硅密封胶、UV胶、PPT级高纯试剂和气体、绿色环保切削液、润滑脂、刚性/柔性印制电路板用特种环氧树脂等高端电子化学品。积极发展特色原料药和高端定制原料药,推广应用高效提取纯化、绿色酶法合成、微通道反应等绿色化学工艺,提高大宗原料药绿色产品比重。
5.激发数字创意产业新活力。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着力推进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深度应用,构建游戏、电竞13、动漫、网络、影音等产业生态圈,培育一批具有数字创意头部企业和精品IP,打造“动漫游戏产业之都”“全国电竞产业中心”和文化科技产业“硅谷”。
13电竞:电子竞技运动,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软硬件设备为器械、在信息技术营造的虚拟环境中,在同一竞赛规则下进行的对抗性益智电子游戏运动。
(1)推动数字为产业赋能
数字生产。加快发展个性制造、柔性制造、精密制造,推进智能工厂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强工业网络标识和地址管理,探索建立“开放、先进、安全”的国际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培育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应用,打造多方参与、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加强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结合应用,推进设计制造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
数字生活。不断提高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打造面向公众的全程全时在线公共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织网工程”,建设基础信息资源库和主题信息资源库,推进各部门信息化和业务流程优化。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智慧医院、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等试点示范项目。
数字新业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生产组织、要素配置、产品形态和商业服务模式优化中的作用,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金融、商贸、物流、文化、医疗等行业的融合创新。推动互联网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鼓励企业开放各类平台资源,促进大规模协作、大众智慧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积极培育分享经济新模式,鼓励在汽车租赁、房屋出租、家政服务等消费领域开展服务。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高斯图文印刷系统(中国)有限公司1996.02kW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分布式光伏项目和上海华电闵行虹梅南路全影型隔声棚1.35MW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分布式光伏项目相继正式并网,为上海工业及交通领域注入绿色电力。高斯图文分布式光伏项目高斯图文印刷系统(中国)有限公司1996.02kW光伏建筑一
全面推行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自发自用,还有余电上网;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智能管理水平,降低综合能耗……近年来,江西吉安市峡江县积极策应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探索零碳数智发展模式,推进物流园区光伏建设、物流车辆电动化、数字化赋能降碳等,打造全省首个零碳物流
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ESIE2025)上,固德威副总裁王英歌系统阐释企业战略,彰显新能源企业绿色转型的先锋力量。随着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逐年提高,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加速构建。近期,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
2025年4月21日16时15分,成都市第六再生水厂一期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首个“光伏+再生水厂”示范项目,通过“水上发电、水下治污”的立体化布局,实现空间资源集约利用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标志着成都环境集团在绿色低碳转型和环保产业创新领域迈出重要一步。为何投资“光伏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印发《合肥市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方案》,其中明确: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兆瓦级新型储能电站60座、装机总规模超100万千瓦,其中建成百兆瓦级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5座。开展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行动。大力推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重
2025年4月17日,在陕西华银电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会议室内,一场聚焦传统能源绿色革新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圆满落幕。赫里欧新能源有限公司与陕西华银电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协议,双方将整合优势资源,在陕西省内打造首批民营综合能源加油站,实现清洁电力生产、建筑储能、充电换电的综合能源示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7日,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高质量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琼发改能源〔2025〕440号),文件提到,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年自发自用电量占发电量的比例不低于50%。海南省光伏发展规划以分布式为主,对电力用户负荷发生
4月17日,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高质量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建立分布式光伏简便高效管理机制:(一)规范开展项目备案管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由市县发展改革或行政审批部门备案,备案机关应按照《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海南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管
推进风电光伏和储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光伏”“风电”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推动能源电力转型发展,督促已批复新能源项目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及早开工建设。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全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和新型储能电站的建设。有序发展新型电化学储能,实现“新能源+储能”协调发展。充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6日,广东韶关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韶关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文件明确,积极拓宽光伏多元化应用场景。大力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积极推动光伏与道路交通、5G基站、大数据中心、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融合。积极发展以分布式光伏为主的微电网、直流配电网,扩
4月16日,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韶关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通知指出,统筹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继续支持各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有序开发建设工作,综合屋顶资源产权归属、开发难易度、项目成熟度等情况,统筹推进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大型场馆等
随着“430”并网节点尘埃落定,不少抢在节点前完成并网的经销商、EPC承包商长舒一口气,但市场的紧张氛围并未消散——距离“531”政策节点不足一月,从资本方到行业龙头,再到中小平台商与经销商,整个分布式光伏行业都笼罩在焦虑之中。变局之下,分布式光伏领域究竟发生了哪些深层次变化?又该如何在
5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内蒙古自治区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指出,分布式光伏上网模式包括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三种。自然人户用、非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可选择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或者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试点(康巴什区)实施方案发布。根据方案,通过3年创建,达到以下要求:确保康巴什区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2023年康巴什区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碳排放增长趋势减缓;到2025年康巴什区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单位GDP碳排放下降率均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先行先试推进
5月8日,在2025年德国慕尼黑太阳能光伏展览会(IntersolarEurope)的现场,TCLSolar与阿联酋知名新能源企业PowerSunSolarEquipmentsTradingLLC(以下简称“Powernsun”)正式签署战略分销协议。根据协议,TCLSolar将向中东、非洲及欧亚地区供应总计300MW高效光伏组件,并授权Powernsun为区域合作伙伴,
近日,陕投集团所属陕西水电自主开发建设的延安青化砭0.599万千瓦、蟠龙0.599万千瓦、柳林0.599万千瓦、冯庄0.599万千瓦,以及西发中兆0.7万千瓦、国际陆港保税物流0.598万千瓦和石泉县经开区等7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历经日夜奋战,克服地形复杂、施工周期紧张等挑战,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新增装机容
近日,国能日新自研「旷冥」大模型完成了自正式发布以来的首次迭代升级,迎来了「旷冥」2.0版本。本次升级,除了对模型稳定性和整体性能进行优化,更是在技术层面全效升级。首先在大模型技术方面,创新采用了多维度patching注意力机制架构,并显式嵌入了平流、对流方程,构建物理驱动的深度神经网络模
4月30日,江苏能源监管办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落实国家能源局提升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涉网安全能力服务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有关要求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公告指出,对于存量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调度机构应全面梳理现状,制定具体“四可”能力改造方案,并
在“双碳”目标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双重驱动下,一种无烟囱、无冷却塔,却能调度百万千瓦级资源的“隐形电厂”正在全球崛起——这就是虚拟电厂(VirtualPowerPlant,VPP)。它不生产一度电,却通过算法与数据将零散的分布式光伏、储能、电动汽车乃至空调负荷,编织成一张覆盖全社会的能源互联网。从特斯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5月8日,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发改局公布该县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信息,截至2025年3月31日,德化县分布式光伏已接入容量85.59MW,在途容量19.85MW,全县可新增开放容量67.61MW。
5月8日,北京市延庆区发改委发布该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反馈结果,意见征集期间,未收到与征求意见稿相关的意见建议。据悉,4月22日,该区发布《北京市延庆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文件明确:建筑为坡屋面结构时,光伏组件安装最高高度与屋面距离
据悉,5月7日,山东省发改委就《山东省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两个政策,公开向能源监管机构、电网企业及发电企业征求意见。笔者注意到,山东省发改委《征求意见函》明确的对象是“山东能源监管办、省能源局,国网山东省电力公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日前,广东梅州市梅江区政府控制的屋顶光伏资源特许经营项目招标公告发布。项目公告显示,特许经营权价格为13000万元,参与竞争的特许经营者报价不得低于该价格。2月17日,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是广东梅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为13000.08万元,第二中标候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9月27日,惠州产投集团旗下的雪榕5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在广东省惠州仲恺高新区东江科技园顺利并网发电。据悉,该项目是利用仲恺高新区东江科技园广东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房约3.4万平方米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装机容量约为5兆瓦,总投资
9月15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积极争取市外清洁电力,提前谋划、储备市外清洁电力来源及通道。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稳妥推进光伏平价上网进程,推进黄埔、从化等整区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鼓励光伏发电多领域应用,支持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应
4月11日,黄埔区发展改革局广州开发区发展改革局发布广州高新区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资金2022年度第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资方发电量拟补贴项目情况公示,公示时间4月11-4月15日。文件指出,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项目投资方按照发电量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为0.15元/千瓦时[应用方(屋顶方)为非公共机构的
3月14日,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发布2022年度第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资方发电量补贴资金申报工作,本次申请时间为2022年3月14日至2022年3月31日。各申报单位需于申请期内向“政策兑现”窗口提交申报资料。具体申报条件申请本补贴资金的企业或机构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登记注册地、税务征管关系
2月10日,广州黄埔区发改局、广州开发区发改局联合下发《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度第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应用方(屋顶方)装机容量补贴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申请时间为2022年2月11日至2022年3月4日。全文如下:黄埔区发展改革局广州开发区发展改革局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度第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应用
11月30日,中石化广东石油与黄埔区政府合作共建的东明三路综合能源服务站在广州建成投营,该站集合了加油、加氢、充电及光伏发电项目,是粤港澳大湾区首座能源供应最齐全,服务功能最丰富的综合能源服务站。
11月22日,曼新能源发布惠东县多祝镇24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EPC总承包公开招标公告,该项目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多祝镇。
7月30日,广州发展乐昌长来60MW光伏项目EPC总承包招标公告,招标公告显示,电站设计装机容量为60MWp,光伏组件接入逆变器直流侧,经逆变器逆变后接入升压变压器的低压侧。各升压变压器高压侧经集电线路汇流后以35kV集电线路接至新建110kV升压站。本项目需新建110kV升压站1座,110kV送出线路,配套1台60MVA主变、1套110kVGIS设备、1套SVG设备及接地变等配电设备。本项目110kV升压站新建1台60MVA主变。110kV侧采用线变组接线,拟通过约200米110kV架空线或电缆T接至110kV廊茶线,T节点在项目红线范围内。
6月18日,广州市发改委发布再次征求《广州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以下简称“2021年规定”)。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