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市场正文

浙江丽水:2022年以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为抓手 力争新增光伏装机350MW以上

2022-05-11 09:53来源:丽水发改委关键词:光伏装机量整县推进分布式浙江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5月11日,浙江丽水发改委发布关于丽水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其中指出,2021年丽水积极推动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全市9个县(市、区)均被纳入国家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为全省唯一,全市光伏发电新增并网29.1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653%。

2022年将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以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为抓手,全面实施“光伏+”工程,全年力争新增光伏装机35万千瓦以上。围绕打造华东(丽水)抽水蓄能基地的目标,全面推进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完成3个项目预可研审查、2个项目核准。全面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用能预算管理、电力市场化改革等工作,推动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原文如下:

关于丽水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2年4月10日在丽水市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丽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丽水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丽水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得以持续巩固。全市经济稳步复苏,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

经济总量稳步提高。全市经济稳步恢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0.03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6.3:37.3:56.4,其中二产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一产和三产占比分别下降0.5和0.7个百分点。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108.52亿元,同比增长19.8%。

供给侧支撑有力。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9.12亿元,同比增长2.2%。生态工业持续发力,工业实现增加值510.65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364.20亿元,增长15.0%,排名全省第4。服务业较快增长,实现增加值964.92亿元,同比增长8.4%,排名全省第4。

需求端持续恢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排名全省第3;实际利用外资8429万美元,超任务数的40.5%。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22.87亿元,增长13.1%,排名全省第1;电子商务加速发展,全市网络零售额达591.1亿元,增长22.8%,排名全省第3。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全市出口总额287.37亿元,其中生产型企业出口187.83亿元,增长32.8%,份额较上年的47.1%提高到65.4%。

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97亿元,增长14.0%。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增长33.1%,排名全省第1。扎实推进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整治高耗低效企业244家,腾出用能8.43万吨标准煤、用地1716.3亩;严控“两高”行业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企业59家,整治“低散乱”企业387家。坚决遏制能耗过快增长,以八大高耗能行业为重点,严格落实用能管控,有力保障民生和高质量发展用能,全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4%。

(二)高质量发展呈现新局面

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扎实开局。出台实施丽水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行动方案,成立市委社会建设委员会,建立工作例会、清单化推进、民情通达、改革试点、专班推进“五项机制”和重点任务、重大改革、突破性抓手、典型案例“四张清单”,聚焦重点领域扎实开展2个省级试点和14个市级试点,45个共同富裕集中开工项目全部开工。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立足“一带三区”发展新格局,坚持“跨山统筹”市域一体化发展理念,创新推动“558”系统工程。构筑中心城区“一脉三城”发展格局,高标准启动“丽水山居图”建设,建成区面积扩展到44.7平方公里。实施县(市)城市品质提升“五个一”工程项目20个、完成投资103亿元,新增未来社区试点8个,14家五星级标准酒店加快建设。持续实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全市完成安置小区投资32.19亿元,实现9801户30765人异地搬迁,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2.5%。

新兴动能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5%、17.9%、20.7%和23.4%,均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企业培育成效明显,6家企业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8家企业列入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省级培育企业名单,23家企业列入省级放水养鱼行动培育企业;新增省级小微企业园13家,其中新增认定五星小微企业园1个、四星小微企业园2个。

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市域龙头创新平台浙西南科创产业园开工建设,建成丽水国际科创中心等7个“科创飞地”。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36家,较上年增长30%,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7家,较上年增长18.7%。持续深化与之江实验室、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大院名校的交流合作,高质量举办第四届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一带一路·海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对接会,4个项目已落户,7个项目拟落地。

现代基础设施加速建设。金台铁路全线通车,衢丽铁路松阳至丽水段加速建设,杭丽铁路义乌至缙云段纳入长江三角洲及浙江省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丽水机场建设加快推进。新增高等级公路66.86公里,新建和改建提升“四好农村路”1362.5公里。建成瓯江航道,实现丽水高等级航道零突破。缙云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快推进,8座抽水蓄能站址纳入国家新一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总装机规模869.7万千瓦,纳规站点数量占全省近三分之一。积极推动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全市9个县(市、区)均被纳入国家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为全省唯一,全市光伏发电新增并网29.1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653%。

(三)开放合作实现新突破

招商引资质提量升。全市新引进项目620个,增长81.3%,其中,新引进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29个,增长53.6%,占引进大项目总数69.4%。新引进上市企业19家、百强企业10家,行业隐形冠军4家。景宁“悬崖上的天空之城”项目开始试运营,世界500强肖特医药亚洲总部落户缙云,青田与中国制造业500强爱玛科技共同打造百亿级新能源产业。央企合作成果丰硕,累计与央企达成意向合作项目21个,总投资额达1075亿元,已落地项目8个。

招才引智成果丰硕。全市新引进高校毕业生4.4万余人,其中博士650人、硕士2417人、新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22人,分别为上年的1.8倍、5.5倍、5.3倍、1.5倍。高层次人才招引成效明显,全市新增国家、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专家6人,新引进“绿谷精英”高端人才154人,同比增长52%,“院士之家”签约进“家”院士30名。建成县级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6个,丽水学院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

山海协作工程迭代升级。实施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155个、到位资金233.62亿元。各县(市、区)在大湾区新区、省级高能级平台布局不少于1平方公里、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飞地”,实现签约全覆盖。高质量推进在杭州、宁波、嘉兴等地的“科创飞地”建设,“消薄飞地”助力扶贫增收,惠及消薄村1393个。实施群众增收、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合作项目116个,到位援建资金6544万元。10个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完成政府性投资12.84亿元、社会性投资86.93亿元。

深度对接融入长三角。坚持以问海借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做大做强长三角招商中心,加快推动在沪“飞地”“飞楼”平台建设。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做强“山”字系品牌,加快打造长三角生态精品集市,推动“丽水山耕”“丽水山居”“丽水山景”“丽水山泉”等品牌营销布局长三角重点区域。一体化合作范畴向科技、教育、文化、医疗、金融等领域深度拓展。跨区域信用体系合作不断深入,黄浦—丽水“信游长三角”应用落地启动。

对外开放合作统筹推进。大力实施“华侨要素回流工程”,完成华侨基金组建;在全省率先成立华侨创业创新服务中心,出台鼓励华侨回归创业创新30条,侨商回归签约项目33个、总投资75亿元;积极开展中国(丽水)华侨双循环发展试验区方案研究,全力推进浙江(青田)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实现跨境电商出口17.8亿元。获批自贸区丽水联动创新区,其中梅山—青田山海协作“保税飞仓”项目被列入浙江自贸区第七批“十大”创新成果之一,打造“世界超市、购物天堂”,进口商品城全年累计销售额达20.8亿元。

对口工作有序有效推进。创新开展组团式帮扶,有序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援助资金800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20个,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东西部协作考核4大类33个任务指标。援助新疆新和县资金1.26亿元,实施援疆项目30个,继续打响“我是朗读高手”援疆品牌,有力促进对口地社会稳定发展。帮助销售吉林梅河大米12500吨,积极开展梅河口干部来丽挂职锻炼,梅丽合作进一步有效提升。

(四)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效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从先行试点走向先验示范。圆满完成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国家试点,丽水成果和经验被中办、国办文件充分吸收,并在全国推广。印发全国首个地级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四五”规划。深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标准体系研究,推动实现GEP核算与应用由探路者向全国标准制定者、应用引领者迈进。创新打造“天眼守望”助力“两山”转化综合智治平台,实现生态环境动态监测、自然资源实时预警、GEP核算转化及应用三位一体,系统集成,应用入选全省首批“最佳应用”,其中GEP辅助决策场景入选数字政府首批“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应用项目及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最佳实践场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获评2021年度全省改革突破奖银奖。

数字化改革全面推进。围绕构建“152”体系架构,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底座支撑作用逐步显现,基层治理系统初步形成,理论制度成果不断丰富,市县两级共形成理论成果71项,制度成果121项。打造特色应用成果114个,承接省级任务试点场景应用118个,省级重大应用贯通率100%。“浙丽保”获得中央深改办和省委充分肯定,获评全省改革突破奖铜奖,荣膺“中国改革年度案例”。“幸福清单”“缙情帮”“益林富农”“农道安”获评省级最佳应用。

营商环境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0+N”便利化行动,事项跑零次率达99.6%,成功打造“一分不用花、一次不用跑、一天不用等”企业开办常规化模式。迭代升级投资在线平台3.0,积极探索“极简审批”,全面开展企业投资低风险小型项目审批“最多15个工作日”改革。聚焦“浙里营商”跑道,形成“共享法庭”“税务中台”等一批特色应用场景,迭代建设浙里办“浙里营商”丽水服务专区,营商环境数字化治理体系加快建立。成功获批全国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位列第9名。加快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社会公众对政府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满意度评价位居全省第一。“网上中介超市”入选2021年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20强。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获评2021中国经济营商环境十大创新示范区。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逐步构建。启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出台丽水市绿色低碳示范行动方案。在全国率先挂牌成立森林碳汇管理局,着力推动华东林交所落地丽水。系统推进低(零)碳试点工作,龙泉列入全省第一批低碳试点县创建名单,庆元屏都、景宁大漈、莲都利山等入选低(零)碳试点乡镇(街道)、村(社区)。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国家级循环化园区改造,龙泉、缙云入选新一轮省级创建类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基地)。在全国率先制定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与评定导则,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和标准体系。

(五)绿色发展实现新提升

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建设全面推进。龙泉、遂昌创成首批省大花园示范县;9个案例入选省大花园建设优秀典型案例,数量均居全省第一。18个项目列入省级“耀眼明珠”培育对象,数量居全省第一,松阴溪(含莲都古堰)成为首批省大花园“耀眼明珠”。景宁获省政府大花园建设督查激励。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获省诗路文化带建设资金1.72亿元,其中省大花园示范资金2250万元,位居全省第一。40个项目列入省大花园建设重大项目清单,数量全省最多,完成投资15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36%。全国首创政务、服务、商务“三务合一”花园邻里中心,开工建设试点项目3个,完成投资4.56亿元。全省率先实施“增花添彩”工程,新增种植花卉1.5万亩,建设美丽林相76.81万亩,打造规模化彩色成果287个。建设提升绿道1012公里,新增青田瓯江干流祯埠绿道、景宁畲乡绿道2条“浙江最美绿道”。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领跑。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已连续18年位居全省第一,市区AQI优良率99.7%,PM2.5平均浓度21微克/立方米,环境质量连续7年位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十;地表水市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居全省第一。

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力有效。建成18个镇(街道)、33个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建成运行腊口污水处理厂,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6座,建设改造污水管网121.66公里、雨水管网53.74公里。有序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制定出台丽水市塑料污染治理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提升整治打造乡村美丽河湖,新建美丽河湖11条、“水美乡镇”24个。加快建设“无废城市细胞”,3家企业获省评“无废工厂”。

(六)民生事业获得新发展

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42元,增长11.4%,与全省平均之比由去年的72.0%提高为73.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86元,增长11.6%,排名全省第1,实现“十三连冠”;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259元,增长9.7%,增幅排名全省第4,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05:1缩小为2.02:1。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389元,增长16.1%,增幅排名全省第1,实现“六连冠”。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02.98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达到全省前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910元/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维持在3%以内的较低水平,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年实施住房保障重点项目53个,实现投资15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0.6%;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为18.0%,受益人数达28.3万人。物价水平总体平稳,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8%,控制在3%以内。

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全市民生支出403.90亿元,占总支出的74.0%。全市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达20人,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2.55个。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县域就诊率达91.2%。教育普及化水平与全省基本同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4.6%。丽水技师学院等30所学校建成投用,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85万个。

粮食安全切实保障。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全市落实储备粮规模15.46万吨,保质保量完成储备粮油轮换计划。五优联动试点建设全面铺开,创建莲都、缙云两个“五优联动示范县”。落实应急加工网点207家,应急加工能力达980吨/日。首次与中储粮丽水直属库有限公司建立央地协作机制,建立多渠道稳固的省外粮源,全市完成5.6万亩省外粮源基地建设任务。增加优质口粮品种作为政府储备,全市晚稻谷储备占储备粮规模的54%。

从全年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看,全市计划报告7大类54个指标中,有29个指标预计完成或超额完成,有9个指标与预期目标有差距,16个指标暂无数据(见表1)。指标不及预期原因: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个指标由于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数较制定目标时大幅增加近30万人,基数变大,完成情况与计划有差距。交通投资中,公路项目投资额由于统计入库时序差异,增速不及预期;水运方面因瓯江航道项目去年建成完工,投资额下降;铁路、机场投资增速较快。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受生态环保、水利设施续建项目陆续完工、新开工项目支撑不足等因素影响,与预期目标有差距。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因新旧动能转换不畅等,实际完成情况不及预期。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受政策退出影响,流通型企业数据波动较大,但生产型企业生产形势较好。

总体看,面对世界变局和世纪疫情的叠加冲击,全市上下克难攻坚、开拓创新,交出了靓丽成绩单。但也要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企业经营面临“缺芯”“缺柜”“缺工”和原材料上涨等问题;能耗“双控”约束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与绿色低碳发展还有一定差距;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等。对此,必须高度重视、以更加有力的举措积极应对,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装机量查看更多>整县推进分布式查看更多>浙江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