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开展高效光伏电池技术研发!陕西安康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出台

2022-02-08 10:20来源:安康市科技局关键词:高效电池光伏政策陕西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防灾减灾

支持对气象、地质、洪涝、地震等各类自然灾害的监测、风险早期识别、预报预警等关键技术研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成果,实时监测气象、水文、地质等数据,探索将防汛救灾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指挥调度、信息共享、联动配合等能力。加大对防灾减灾救灾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服务引进应用力度,更好发挥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支撑作用,提升灾害监测预警决策的精准度和抢险救灾的时效性,以科技编织防灾减灾的“安全网”,筑牢人民生命财产的“防护墙”。

四、食品安全

重点做好绿色安全食品生产基地建设、食品加工、技术改造、工艺改进等方面技术创新,开发全产业链食品质量控制系统,在食品质量检测识别技术、评估预警技术及溯源控制技术等方面力求突破。支持县区、企业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配合主管部门做好县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技术人员培训、“两品一标”认证、质量追溯等工作。

第七章完善融通创新生态,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聚集优秀人才、优化创新环境,为我市“追赶超越、绿色崛起”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

第一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一、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

建立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的双重导向机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增强企业协同创新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使创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经营活动,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二、建立科技工作会诊会商机制

针对我市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创新问题,开展科技工作会诊会商,通过问题收集、问题梳理和问题反馈,及时跟踪科技项目推进情况,协调解决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更新重大科技项目库。

三、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

深化科研项目管理、科技评价、科技奖励等改革,完善科技计划项目指南编制和发布机制,建立健全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科研项目遴选、管理、验收结题、绩效评价等制度体系。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弊端,逐步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评估结果负责制和信用评价机制。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积极推行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大力培育高价值发明专利,积极探索产学研协同高价值专利培育新模式,强化高价值专利产出,提升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综合管理体制,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各个环节,做好知识产权的全链条保护。积极探索“链长制”新模式。

四、创建科技创新服务联盟

加快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为目标,以满足科技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培育和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延展科技创新服务链,促进科技服务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

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协同机制。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集聚全市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需求型企业,为需求方提供成果对接、技术转移、项目申报、高企培育、专利代理、知识产权贯标、商标注册、体系认证、人力资源和财税代理等链条化服务。

打造专业化科技创新服务团队。加强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建设,力争打造一支高效、专业、本地化的科技创新服务团队。

12.png

第二节聚集科技创新人才

一、实施科技人才引育工程

坚持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并重,采取柔性引进、项目引进、事业留人、专项资助引进等方式,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引导人才回归、项目回迁、技术回乡、智力回哺,推动人才链、创新链、技术链深度融合。在重点产业领域,支持安康学院与相关企业“共引共用”高端人才模式。

二、强化人才配套服务

完善人才培训、交流、咨询、法律等配套服务,努力创造尊重知识、鼓励创新、宽容试错的用人环境。进一步推进人才公寓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推进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建设,努力提供功能齐全、标准规范、水平专业的一站式、全过程服务。落实高层次人才在居留、出入境、落户、资助、薪酬、医疗、社保、购房、税收、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服务举措。对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提供“一对一”服务。

三、构建阶梯式人才培养体系

制定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安康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与企业联合招生、开展联合培养试点,实行“订单式”“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为企业、产业培养紧缺人才。扶持企业培育“安康工匠”群体,逐步建立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培育机制。完善引进高层次人才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用于对各类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进行资助,对引才工作成绩突出的团体或平台实施奖补。

统筹安康市各类人才计划和项目。完善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开展中青年创新人才队伍培养,突出富硒产业、旅游康养、新型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联合省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具有先进水平的新型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培育本土化创新创业人才梯队。

四、加大科技人才选任力度

加大对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选拔、任用力度,挖掘、培育乡土科技人才、土专家,服务特色主导产业。建立科技特派员科研项目申报绿色通道,打造科技特派员创业平台,推动科技特派员创业与技术服务领域向二、三产业延伸。“十四五”期间累计科技特派员4000人次以上,全面提升县级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保持科技特派员镇村全覆盖。

五、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

13.png

建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制度,突出能力业绩导向,按所从事技术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工作性质不同,在职称评价、收入分配等方面区别对待,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予以倾斜,对行业领军人才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坚持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成果入股,对企业经营者和科技骨干实行年薪制,通过奖励企业股权、期权等,调动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

第三节推动科技金融融合

一、加大科技产业发展基金规模

加大对科技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模式,在“安康市循环产业科技创新基金”和“安康贫困地区科技产业发展基金”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实践中、省、市、县四级联合创立产业基金模式,加大科技产业基金数量和规模,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探索“科技创新券”“信用贷款保障”等资助方式,推进“科技贷”惠及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二、拓宽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渠道

以共建产业基金为契机,把安康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与国投创益产业基金公司的产业金融、资本运作、产销对接、现代农业、资源开发、清洁能源、医疗健康七大产业扶贫平台相结合,依托央企的平台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链接全国大型产业集团、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吸引科技产业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上市和挂牌,扩大科技企业融资规模。发挥资本市场的独特作用,鼓励、支持、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创板上市企业,“十四五”末实现上市企业2家以上。

三、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加大与金融机构合作力度,签订《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科技金融政策落地、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深化科技金融服务等方面开展探索,以投贷联动、无还本续贷、专利质押贷款等方式,推动金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助推科技型企业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建立产业发展基金、科技创新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促进众筹、众创、众包、众扶与金融有效嫁接。推进科技融资担保业务,设立科技融资担保风险资金池,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担保。

14.png

第四节加强区域创新协同

结合安康科技资源统筹共享服务平台、秦创原安康创新飞地孵化园建设,建立健全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合作机制,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推动各级各类高新区、开发区、产业园对外开放合作。深入推进与江苏常州在科技帮扶项目、特色产业技术合作开发与应用、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广、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输转等方面的沟通衔接。推动校企协同创新,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建设提升重点科研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及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研资源共享平台。支持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富硒食品、生物医药、生态康养、新型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知识产权联盟。推广“四主体一联合”创新模式,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建立创新型企业成长的持续推进机制和全程孵化体系,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链条,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第五节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通知》《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陕西省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着力提升技术成果转化能力行动方案(2021—2023年)》《安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探索建立科技成果展示、技术评估、成果交易、科技金融、创业服务的市级技术市场,完善技术产权交易、知识产权交易、技术合同登记等各类平台功能,促进科技成果与资本的有效对接。

深化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项目形成机制改革。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引领,建立“项目从需求中来,成果到应用中去”的管理模式,从源头上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先一公里”。

壮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广泛开展技术转移转化人才培养,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

15.png

第六节营造创新创业生态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制定并出台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敢于创新,科技人才勇于探索,行业工匠敢为人先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使其成为创新发展的引领者、探索者和实践者。

构建研发及成果转化的容错和保护机制。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人财物自主权和收益分配权,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加强学风作风建设。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完善科研诚信体系,落实事前承诺、事中监督和事后绩效评估的管理机制,强化组织约束、自我约束和社会约束,建立健全科研创新失信惩戒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深入推进全域科普。通过科普宣传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第八章落实规划保障举措,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本规划是安康“十四五”科技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各县区、各部门应提高认识,加强组织协调,确保规划各项任务的落实完成。

第一节健全规划实施体系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思想,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觉适应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形势需要,践行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思想,切实提高科学素养,尊重科研规律,尊重科研管理规律,服务好科技创新;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抓落实,将党中央各项方针政策贯穿于科技规划实施的全过程,把上级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科技工作的各个方面。围绕规划目标任务、重大举措、重点项目落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全程监督、对标考评。组织有关行业专家、技术专家以及知名企业家等,对安康科技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及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全局性重大问题,确保“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节完善规划落实机制保障

建立统一、高效、畅通的协调推进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做好人力、物力、技术、资金等要素统筹安排。加强规划与计划的衔接,发挥规划对年度科技计划执行和重大项目统筹安排的指导作用,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建立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监测评估结果和环境变化及时对规划进行动态调整。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和考核办法,把科技创新有关指标纳入综合考核体系。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制定相应的科技计划。市科技主管部门根据部门、行业、区域特点,加强对科技计划的协调和分类指导。

第三节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贯彻落实中、省关于科技投入的各项法规政策,制定配套实施细则,推进市县两级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安康市地方财政科技支出逐年递增。优化配置财政科技资源,采用“资金变基金”“间接补”“后补助”等资助方式扶持创新活动。强化企业研发投入主体地位,对研发投入强度高的企业予以科技项目优先支持。引导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不断增长。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引导全社会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建立科研项目资金配套制度。强化政府资金和金融手段的协调配合,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引导各类投资基金、创新基金等进入安康重点产业从事技术研发活动,鼓励各类银行发展科技型分支机构,扩大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创业投资、天使基金等科技融资规模。

附件

安康市“十四五”期间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指南

1.png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高效电池查看更多>光伏政策查看更多>陕西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