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培育光伏制造全产业链!内蒙古印发呼包鄂乌“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2021-11-09 17:34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关键词:光伏产业链光伏基地内蒙古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九章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对标国内外一流标准改善营商环境,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打造规则统一开放、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方位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在全区改革开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第一节合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清单之外隐性准入壁垒,完善四市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和流程,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探索构建跨区域的统一市场准入服务系统,统一身份实名认证互认、统一名称自主申报行业字词库、统一企业经营范围库,实现跨区域注册登记无差别标准。全面推行“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规范涉企检查。建立便利、高效、有序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简化普通注销程序。取消商事主体异地迁址变更登记隐形阻碍,推动各类审批流程标准化。

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共建统一的市场规则、互联互通的市场基础设施,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打破行政区划对要素流动的不合理限制,推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一体化。推动四市实现远程评标。以公平竞争审查为着力点,加强和优化竞争执法,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健全四市统一开放的执法规则、执法程序和监管协调机制,实现市场监管信息共享共认、市场监管措施协调联动、消费者权益保护跨区协作和行政执法相互协作。

推动政务服务联通互认。依托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优化政务服务业务模式,扩大四市政务服务事项互办互认、协同联办范围。拓展“异地代收代办”模式,通过“收受分离”模式,打破事项办理的属地化管理限制。优化“多地联办”,整合申请人多地办理流程,改由一地受理申请、异地政府部门内部协同,申请材料和档案材料通过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共享,实现申请人异地即可完成四地事项办理。将移动端可办理的服务事项和应用向“蒙速办”APP集约整合,推动更多便民服务互联互通互用。推进现有各类产权交易市场联网交易,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互联共享。依托自治区税务局税收大数据平台,推进跨市涉税信息共享。

第二节协同推进更高水平开放

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优化畅通向北开放通道,推动乌兰察布—二连浩特—乌兰巴托铁路等跨境项目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呼和浩特沿线物流枢纽建设。加快区域内国际航空港物流园区建设,培育至俄蒙主要城市航线,实现常态化运营。加强与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的经贸往来,推动建立区域内政府、民间等多种合作交流机制,深化贸易、金融、文旅、物流、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推进能源、装备、服务、商品进出口,做大做强一批骨干外经贸企业,扶持发展一大批中小外经贸企业,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核心节点。

建设泛口岸经济体系。加强四市口岸规划衔接,优化口岸发展布局和功能定位,推进呼和浩特、鄂尔多斯航空口岸建设,加快满都拉口岸信息化改造,推动乌兰察布机场口岸开放,逐步实现四市口岸功能互补、互动发展。推动二连浩特口岸功能后移,以乌兰察布为枢纽,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构建“岸产城”一体化经济体系,推动整个城市群与二连浩特口岸联动发展。积极拓展物流和供应链功能,推动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纺织、木材等进出口加工产业基地化、链条化发展。提升进口资源落地加工能力,以煤炭为重点打造国家重要的能源进出口通道、战略资源精深加工和储备基地。

提高通关一体化水平。完善通关全流程一体化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实行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推行电子监督,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面推进海关、税务、监管等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鼓励与沿海沿边口岸开展通关协作、物流合作,实现联动发展。

第三节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

提升对外开放平台功能。统筹推进各类开放平台建设,推动呼和浩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鄂尔多斯、乌兰察布申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加快呼和浩特等国际航空快件中心建设,提高货物集散能力。支持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建设,推动高端加工制造业集聚。支持包头、乌兰察布七苏木保税物流中心(B型)在高质量运行的基础上申建综合保税区。

提高中欧班列开行质量。支持乌兰察布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发挥其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城市功能,联动呼包鄂三市增加本地货源,发展依托班列的外向型经济,延伸和丰富中欧班列运行线路,推动集结点、代理、运输、仓储、信息等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各类资源和商品快速集聚集散,推动始发中欧班列增量扩容。

协同办好国际性会展。依托区域内会展中心资源,积极举办各类重要国际会议和赛事,共同打造对外开放品牌。高标准举办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内蒙古国际能源大会、国际马文化博览会等国际大型会展,提高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四节推动区域合作互动

推动与自治区东、西部协调联动。加强与自治区东部地区联动,深化新能源、物流、农畜产品加工等领域合作,辐射带动自治区东部地区绿色转型、开放发展。加强与自治区西部地区协作,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荒漠化治理,辐射带动自治区西部地区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

共同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积极参加沿黄省区的合作交流,建立健全黄河流域常态化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共同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和水污染共治。增强与宁夏沿黄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太原城市群等之间的发展协调性,避免同质化。

加强与京津冀等周边地区协作发展。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化科技创新、金融、新兴产业、能源等领域合作。完善京蒙协作机制,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加强与天津、河北港口资源使用和内陆港合作,共同打造陆港群。深度参与呼包鄂榆国家城市群建设,积极打造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

深化与其他发达地区交流合作。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加强交流合作,着力推进科技联合攻关、产业协作互补、重点园区共建、重大项目合作,大力引进产业链缺失、升级项目,特别是引进整体转移、协同转移项目,吸引更多高端产业链落户。

55.webp.jpg

第十章推进规划实施

加强党对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完善实施保障机制,确保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顺利实现。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是新发展阶段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确定的重大发展战略。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策部署,认真履职尽责,强化工作措施,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落实规划,形成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合力。在自治区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统筹领导下,建立健全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领导机制,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研究审议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督促落实重大事项。

第二节健全推进机制

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作为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的责任主体,要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和专项推进方案,把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自治区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在规划编制、体制创新、政策制定、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充分发挥自治区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发挥自治区交通运输、科技、公安、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商务、文化和旅游、应急、卫生健康、医保、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部门和推进呼包鄂乌智慧城市建设一体化、推进内蒙古西部(包头—鄂尔多斯)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等16个专项工作组作用,分领域策划和推进具体合作事项及项目。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做好政策研究、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等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开展规划的中期评估和终期总结,推动规划落实。重大事项及时向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报告。

第三节加强政策协同

建立重大政策沟通协调机制,在企业登记、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投融资、财税分享、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服务等政策领域积极开展政府间协商,根据达成的一致意见协同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高政策制定统一性。积极构建互利共赢的税收分享机制和征管协调机制,加强城市间税收优惠政策协调。统一政策标准,规范开展招商引资和人才招引。鼓励金融机构在四市协同布局,支持银行分支机构在城市群内跨行政区开展业务。推动四市共同出资设立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基金。

第四节凝聚更大合力

健全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党政联席会议和市长联席会议机制,研究落实重点任务、重大改革、重大项目等,压茬推进各项任务,建立推进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评价体系,激发四市内生动力活力。优化呼包鄂乌协同发展服务中心职能定位,围绕四市发展实际和合作诉求,积极牵线搭桥、互通有无,谋划跨地区一体化项目,培育更多新合作点、增长点。鼓励智库参与决策咨询,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营造全社会共同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链查看更多>光伏基地查看更多>内蒙古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