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培育光伏制造全产业链!内蒙古印发呼包鄂乌“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2021-11-09 17:34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关键词:光伏产业链光伏基地内蒙古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七章共筑黄河“几”字弯生态安全屏障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保护黄河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统筹谋划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保护和治理,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

第一节推动生态共建共保

共建绿色生态网络。构建以阴山山脉为构架、以黄河及其支流为脉络的沿黄生态廊道,加强林草保护修复和荒漠化治理,共筑绿色生态屏障。大力开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和公益林建设,加快建设敕勒川、沙尔沁、宝日花、包日汗图等国家草原自然公园,重点实施大黑河等重要支流河源区生态林地修复工程。以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为重点,科学推进防沙固沙治沙,因地制宜推进草原沙地、农牧交错地带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统筹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三北防护林、盐碱地治理等重大工程,联合打造沙漠防护林体系。加大岱海等重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力度,全面加强察汗淖尔等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加快建设黄河“几”字弯国家公园。

共抓生态制度管控。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率先在全区落实“三线一单”制度,最大程度降低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的过度影响。严格管控自然保护地范围内非生态活动,稳妥推进核心区内居民、耕地、矿权有序退出,推动自然保护地居民搬迁,引导保护地内的居民转产就业。健全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联合调度。严格执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建立健全黄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坚持“以草定畜”,防止过度放牧、滥垦草原,保证草畜平衡,严厉打击非法开垦等占用草原现象。依法联合查处交界区域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第二节加强污染协同防治

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实施更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扩大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执行范围,加快电力、钢铁、电解铝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特别排放限值改造,推动重污染企业或工段有序搬离四市主城区。完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的区域联合预警机制,探索实行“市行政区+重点控制区”条块管理模式,统一重污染天气应急启动标准,建立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和应急会商机制,推进应急响应一体联动。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为重点,深入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整治,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做好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空气质量联防联保工作。

推进跨界水体环境治理。实施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大对黄河内蒙古段干流、大黑河、浑河、昆都仑河、东河等主要支流及哈素海等重点湖库保护和治理力度,着力消除支流劣Ⅴ类断面。开展联合巡河(湖),加强工业污染、畜禽养殖、入河排污口、环境风险隐患点等协同管理。联动实施黄河“清四乱”行动,建立统一的黄河干支流入河排污口监测体系,实现入河污染源与排污口排放联动管理。加快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再生水管网建设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改造,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推动毗邻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共建共享。加快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巩固扩大呼和浩特、包头等重点地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完善饮用水水源地风险联合防控体系,严控饮用水水源周边岸线资源开发。

加强土壤污染及固废危废协同治理。实施分区分类管控,优先保护耕地土壤环境,重点治理基本农田、蔬菜基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减少化肥、农药、地膜等使用量。统筹规划建设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基地和危险废物资源处置中心,推动固体废物区域转移合作。以尾矿、煤矸石、粉煤灰、建筑垃圾为重点,积极开展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有序推进采煤沉陷区、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全面深化绿色矿山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跨界转移、倾倒等违法行为。加强四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推动旗县级及以上城市和县城医疗废物全收集、全处理,并逐步覆盖到建制镇。深入开展呼和浩特“无废城市”建设,巩固包头市“无废城市”建设成果。

第三节共促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共建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产业,积极培育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共同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进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改造。推广包头市“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鄂尔多斯棋盘井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经验,鼓励园区循环化改造,扩大园区循环化改造范围,提高园区资源产出率。统一实施政府绿色采购,推行绿色产品优先。强化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约束,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实施重点企业节水和再生水回用改造,严格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支持工业园区内企业间串联、分质、循环用水设施建设。

共推节能减排降碳。全面推行用能预算管理,优化能耗要素配置,加强能耗“双控”约束,强化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加快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节能化改造,推动四市节能服务市场、技术、产品、人才的跨市交流互通、资源共享。加大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力度,推进实施清洁化改造,促进污染物减排。推广应用新能源,扩大节能低碳产品与技术应用,推进低碳园区、近零碳园区试点建设。

共倡绿色生活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共同营造良好社会风尚。推广绿色出行,扩大新能源汽车普及应用,统筹布局电动汽车交换电配套设施。倡导绿色消费,推广环境标志产品、有机产品,协同开展限塑行动。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共建区域一体化垃圾分类回收网络体系。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33.webp.jpg

第八章加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以公共服务均衡普惠、整体提升为导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坚持在一体化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打破行政壁垒,加强政策协同,着力缩小城市差距,持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一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施四市统一、有机衔接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普惠化、便利化。动态优化调整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合理增加保障项目,稳妥提高保障标准。强化跨区域统筹合作,推动市、旗县(区)间标准水平衔接平衡,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统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和共建共享,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率先在全区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创新公共服务一体化管理机制,依托智慧城市建设一体化,推进政务服务、公共交通、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公共服务便捷共享。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四市社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推动养老金领取资格核查互认。依托自治区异地就医结算管理体系,推进四市门诊特殊慢性病费用直接结算,扩大异地就医定点医药机构覆盖范围。加快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全面实现扫码看病、扫码买药。开展四市异地工伤网上申报,实行“收受分离”。推动工伤认定政策统一、结果互认,加快实现失业保险接续网上直接办理。继续推进不动产登记“四城通办”。推动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常住低收入人口全覆盖,建立四市住房公积金异地信息交换和协查机制,加快实现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和异地贷款信息共享、政策协同。

第二节共享教育文化体育资源

推动教育合作发展。协同扩大优质教育供给,联合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开展对口帮扶。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统筹教师编制配置和跨区调整。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在流入地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深化教育交流合作,鼓励学校间共享管理服务,推进教学图书资源和科研成果共享合作、骨干校长互派、优秀教师挂职锻炼、学生互访交流。推动四市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四市更多依托网络开展协作教学和科研活动。支持区域内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共建共用科研实验室、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实训基地,建立高等院校专家资源交流合作机制。促进四市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组建呼包鄂乌职业教育联盟,共同推动产教融合和“1+X”证书制度试点,鼓励把学校建在产业基地、开发区上,把专业建在产业链、需求链上,推动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

深化文化交流合作。推进草原书屋和“鸿雁悦读”计划一体化改革,鼓励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建立合作联盟,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联合举办黄河文化交流活动,共同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加强重点文物、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交流,重点推进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和大窑、和林格尔土城子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施阿尔寨石窟保护管理和展示利用工程。推进乌兰牧骑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跨区域文化交流演出。

共同发展体育事业。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学校场馆开放共享,提高健身步道等便民健身场所覆盖面,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体育公园,推动跨区域体育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项目合作和人才交流培养。深化足球改革,探索建立“呼包鄂乌”区域足球联盟,联合举办青少年足球夏令营、青少年足球赛等活动。

第三节深化卫生健康和养老服务合作

共筑公共卫生防线。健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构建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救治网络,联手打造自治区中部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提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完善新冠肺炎、鼠疫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协防协控机制,推动四市在传染病直报和预警、防疫应急物资保障、基层卫生防疫等方面加强对接协作,共建共享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推进疫情防控相关数据和服务互通互认。

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支持在呼和浩特市建设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鼓励有条件的三级医院采取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等形式,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范围。推进公立医院就诊“一码通”。共建以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以数字化医院为依托的医疗协作系统,加快实现双向转诊、转检、会诊、联网挂号等远程医疗服务。推动病历跨地区、跨机构互通共享,加快医学检验检查结果跨地区、跨机构互认。实施医师区域注册,推动医师多机构执业。

共建养老服务体系。增加养老服务多元化供给,鼓励四市联建共建养老机构,支持养老机构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引导龙头养老服务机构在四市统筹布局连锁机构。加快四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全面实现养老服务政策、服务信息、养老服务资源等跨市信息共享。推进养老服务同城化,深化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促进异地养老。推动老年人照护需求评估、老年人入住评估等互通互认。深化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

第四节共建公平有序的社会环境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四市社会治理平台一体化运行,拓展大数据应用,加强跨地区跨部门的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应急演练,打造社情研判、矛盾纠纷化解、应急调度、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跨区域、跨层级工作协同和协动处置体系。落实四市应急管理协作框架协议,加强应急救援联合指挥平台系统建设,推动四市应急资源、物资、队伍、特种设备共建共享、协同联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一体化、同城化水平。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联动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在跨界毗邻地区,按可达性统筹120、110等服务范围。

合力营造良好就业创新环境。推动区域内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全部联网,促进人力资源、就业岗位信息共享和服务政策有机衔接。整合发布职位信息,联合开展就业洽谈会和专场招聘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立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协作,强化劳动人事争议协同处理,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共享和联动惩戒机制。持续实施“草原英才”等工程,建设呼和浩特京蒙“人才社区”。

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四市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公开和应用,加快实现“一张网”管理、“一站式”查询。聚焦生态环保、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全域旅游、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建立跨区域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实行失信行为标准互认、信用信息共享互动、惩戒措施路径互通。推广信用承诺制度,支持共同开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信用产品。加强政务诚信建设。

44.webp.jpg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链查看更多>光伏基地查看更多>内蒙古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