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领跑者技术指标争议再起,这个年底光伏人太闹心!

2018-02-11 14:04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领跑者双面组件光伏示范基地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一份《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征求光伏前沿对标工作的意见函》(下称“征求意见稿”)正式下发,能源局要求参与征询意见的相关行业组织和光伏企业的建议务必在11日(今天)提交完毕。

记者注意到,此次征求意见稿中,除了要求明确划分前沿技术路线、企业自行提交前沿技术产能材料外,重点提及了双面组件转化率和功率的计算,并给出两种选择方案:其一,是只按双面组件正面功率计算双面组件转化率和功率;其二,则是建议增加背面增益功率不超过5%、初步按3%的权重纳入组件总功率之内。

双面加权惹争议

从行业反应来看,行业对此次能源局征求意见稿中的双面组件功率计算方式争议最大,争论也最为激烈,其程度不亚于当初能源局两次制定领跑者基地单、多晶效率门槛之争。

那么掀起行业波澜的双面组件,在技术具有哪些前沿科技支撑?记者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双面组件技术早在2002年即在日本被申请,该技术已经存续16年,技术很难和前沿挂钩。伴随国内PERC电池的全面导入以及双玻组件的普及,因双面组件受光面积的增大,才迎来高速扩长期,但其技术上开发难度并不大,目前市场上所有的光伏厂家均可生产双面组件。因此,单独为行业共有的一个技术设立一个新标准,其科学性、严谨性、必要性、可行性有待验证。

有专家提醒,若此次能源局推行实施双面组件第二种方案,将直接导致三种结果的出现:

其一,双面组件权重的增加,双面组件可多数顺利迈上领跑者门槛,重蹈领跑基地鼓励的一种技术路线出现众跑而非领跑的覆辙;

其二,政策导向对市场释放了鼓励双面组件生产的信号,所有单面组件生产商都将全部转为双面组件的生产,但通常情况下,双面组件成本比单面组件成本高8%以上;

其三,部分电池效率不佳但采用双面组件的企业将会成为能源局该项政策最大受益者。由此来看,三个结果均可能与能源局推出领跑者基地的初衷相背离。

加权降低原有标准

2017年,为了激励前沿技术研发力度,能源局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将入围领跑者的技术门槛进行了调整,为光伏行业单多晶制定了较高的技术门槛。

按照国家能源局对光伏领跑者规模指标的设定,十三五期间,领跑者基地每年指标均为8.5吉瓦。有专家表示,现有的标准对单、多晶厂家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领跑者基地多采用的是国内一线厂家的高效组件的产品,因此,现有标准领跑作用十分明显。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光伏企业约有30GW以上的PERC高效电池产能。而行业内多晶采用PERC技术的产能占到多晶总产能的7%-8%,有30%的多晶PERC组件在投标中可以做到满分,占3%的多晶组件产能;同样,单晶PERC在今年可以做到行业总产能60%,至少有20%的单晶产品可以拿到满分,也可以满足领跑者对高效电池产能的需求。

从目前来看,行业内技术路线百花齐放,主要分类有P型单多晶、N型单多晶、异质结、IBC等多种电池技术路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领跑者查看更多>双面组件查看更多>光伏示范基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