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政策正文

大同“十三五”规划公布:到2020年光伏总装机达600万千瓦

2016-07-28 15:37来源:大同市人民政府关键词:十三五规划光伏发电大同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打造文化旅游业大发展全新格局

把文化旅游作为非煤产业之首、作为新兴支柱产业,以文化旅游产业为突破,努力把大同打造成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山西旅游的北大门、全省旅游集散中心。

围绕景区景点、线路设计、基础设施、服务提升、营销推广“五环联动”,坚持扩容、提质、升级、增效的原则,着力创新文化旅游体制机制,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全民参与、全业融合机制,着力依法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着力推进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文化旅游经济增长点,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大景点景区建设投资力度,充分激活大同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打造以云冈石窟为龙头,古城、火山群、北魏皇陵为龙身的城市旅游圈,打造以北岳恒山为中心,悬空寺、汤头温泉环绕的恒山旅游圈,打造以阳高、天镇长城边塞文化、草原风情、温泉度假为主题的休闲养生旅游圈的文化旅游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全面发展历史文化遗迹旅游、自然生态景观旅游、创新创意工业遗址旅游和军旅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多元化的大旅游产业体系。充分发挥节庆和会展对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发展四大旅游业态。办好云冈文化旅游节,带动传统旅游业态发展;办好雕塑双年展和曾竹韶雕塑展,带动艺术旅游业态发展;办好国际游骑大会,带动运动娱乐旅游业态发展,办好各类产品节、采摘节,带动农业休闲旅游业态发展。

积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产业。在土地、投融资、人才建设等多方面给予倾斜扶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产业,推动文化旅游资源资本化、品牌化和金融化转变。支持本地文化旅游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有规模、有地方文化特色、有区域性竞争力的大同文旅企业,争取在全省率先实现主体企业上市。开拓文化旅游市场,以大张高铁辐射京津冀地区,以大西高铁辐射西北地区,以航空港辐射华南、华东、东北、香港等广大地区,带动大同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依托大同大旅游产业的发展,积极带动地方商贸、运输、会展、快递、住宿、餐饮等其他服务业。到202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比2015年翻番。

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培植壮大大同文化产业体系,突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个性特征,加快“在地文化”向“在场文化”、“在线文化”提升。培育壮大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积极发展以高新技术手段和文化创意为支撑的新兴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园区与基地的建设,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制定促进文化产品创新的激励措施,加强文化合作交流,激发文化产品创造力。实施重大题材文艺创作工程,积极挖掘晋北文化的精髓,追溯晋北文化遗风,打造一批地方特色文化精品,提高大同文化的认可度与影响力。支持和培育各类文化企业,努力形成大、中、小、微型文化企业集聚发展,优势互补、各展其长、大小共生的新格局。搭建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对接平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文化产业发展。落实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政策措施,加强大同文化的对外传播力度,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提升大同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五、实施大交通战略

以构建支撑点、建设大通道、发展大交通为着力点,结合大同区位和产业基础,把大同作为国际性的交通节点来谋划发展方向,全面实施大交通战略。

强化大同的国家交通枢纽城市地位,全力打通大同与河北的“断头路”,谋划东西直连、南北贯通的交通大格局。构建首都和大同两小时快速交通圈,真正实现与北京“同城化”。着力构建与城市空间格局相匹配、内外交通衔接顺畅、满足不同层次出行需求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到“十三五”末,基本形成“高速成网络,高铁连四方,机场国际化,客运零换乘,城乡一体化”的交通网络构架。以协调城乡交通、运输方式为抓手,做好交通统筹工作,建立健全建、养、运、管协调发展体系,努力提高全市交通运输的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铁路设施建设。以“连通、对接”为重点,建设高铁交通枢纽点,推动大张高铁、大西高铁建设,争取早日开通,打通东北西南高铁大通道;推进大同—乌兰察布高铁前期工作,继而连接二连、莫斯科,构建“一带一路”高铁新格局;推进大同—保定高铁前期工作,加快大同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筹建大同—鄂尔多斯—银川高铁、广灵—浑源—山阴地方铁路和大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稳步推进京原铁路电气化改造。打造大同南北向客货交流的主通道,将大同与京津冀高速铁路骨干网络融为一体,构建对接中原经济区和京津冀地区畅通、高效的高速交通网络体系。

继续推进公路网络建设。以强化对外辐射、畅通城市交通为重点,提高公路等级层次,完善布局合理、衔接顺畅、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体系,提高路网服务水平,实现市域一小时交通运行圈。建设阳高南—广灵—灵丘—平型关—五台山、左云至应县的高速公路。积极推动国省道新建、改造等工作,实施国道109线、省道宁应线古城经冯家堡至谭家堡段、国道208线得胜口至羊坊段路面、省道王大线王庄堡至浑源界路面、G208线三条涧至蔡庄路面、省道孙吴线孙启庄至蔡庄、洗朔线沙岭铺至郭家庄、国道G109孙启庄至左云段一级公路、国道G208得胜堡至马站段一级公路、省道大灵线水泊寺乡沙岭村至常家堡、省道大石线、省道马走线谷前堡至南环路口、省道马走线马市口至瓦窑口段、省道马走线灵丘段改造提升工程、省道马走线瓦窑口至赵家沟路面、省道长神线城关至四里叉、省道S203大灵线常家堡至恒山景区一级公路、新增省道阳高至繁峙线、省道拒墙堡—云冈线路面、省道宁应线摩天岭至宁鲁村段、省道宁应线郭家坪至铺龙湾段、省道积大线阳高至三条涧路面、省道S301积大线积儿岭至大同一级公路、省道天镇—云冈线、新荣区城乡连接通道建设等项目。加快县乡村交通体系建设,改造建设2000公里县乡公路,1400公里行政村公路和515个自然村900公里的通畅工程。实施园区公路连接工程,支持建设一批重要的园区路、产业路、旅游路。

实施机场扩能提级项目。重点建设大同机场国际航站改造和扩能提级项目,扩建航站楼,延长跑道,以具备起降大型客机的能力。开通航空口岸,增开国际航线,争取设立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实施阳高通用机场、灵丘通用机场、航空运动学校迁建等项目,提升通用中小型机场运营能力。

推动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落实“公交优先、行人优先”的交通理念。积极发展低碳、高效、环保的大容量地面交通系统、快速公交系统和智能公交系统,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和利用率。加快公交换乘站及充电桩、充电站、公共停车场、地下过街通道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逐步形成“零换乘”运输,并纳入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规划。优化公共交通站点和线路设置,推动形成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网络,提高覆盖率、准点率和运行速度。加大县乡村公交体系建设力度,实现村村通公交,城乡客运一体化。建立健全自行车公共租赁系统,做好与居住区、公交枢纽、重要文体和商业等公共设施的无缝衔接。加强行人过街设施、道路林荫绿化、照明、标识等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出行环境,不断提高步行和自行车绿色出行比例。到2020年,中心城区公交线网密度达到3-4公里/平方公里,其他地区公交线网密度达到2-2.5公里/平方公里,公交场站总规模应达到34公顷以上。

六、全力推进三个突破

推动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和金融振兴“三个突破”,着力破解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难题,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一)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营造鼓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向全面创新要动力,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新格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注重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关键作用,鼓励同煤集团、同车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加大研发力度,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积极引入京津企业集团来同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开展融资租赁、跨境电商业务。抓好国际技术合作中心大同合作中心、威厚IT产业园建设,引进中关村集团、北大科技园、清华科技园、农业科技城等园区在我市打造科技城。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使其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推动力。积极发展以云计算为重心的技术型高载能产业,和北京软通动力集团共同策划建设“云中云”云计算基地。加强和京津冀科技协同对接。做好人对接,开展“北京与大同百名干部互派挂职”行动。做好文对接,争取将与大同的合作写入京津冀相关城市的科技专项规划。做好事对接,加强和京津冀地区在科技项目开发、科技园区建设和投融资方面的对接。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坚持人才培养与引进并举,引进一批“高精尖缺”创新创业人才。创新人才使用和评价机制,打破人才身份和体制障碍,鼓励和支持高层次人才在企业、学校、科研院所之间合理流动。完善人才分配激励机制,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建立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制定完善支持创新型小微企业、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政策体系。

优化科技创新制度,建立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和社会资金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实现通过多渠道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加大金融机构对市场导向性研发的支撑。鼓励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及企业创新活动的信贷投放力度。创新信贷方式,开展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订单质押、保理业务、信用证等业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融资服务。鼓励大同大学和企业共同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加快技术成果转化。重点扶持我市本土的科研单位,同时也积极引进切合大同区域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国内外相关科研单位,增强我市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实行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建设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制度环境。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40家,产值达2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比重达8%;培育发展3个众创空间、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全市每万人的专利申请量3.5件以上,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00件以上,技术合同交易额达4090万元。

(二)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强化民营经济在富民强市中的突破地位,以“扩量、提质、增效、惠民”为目标,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快发展。全面落实大同市《关于加快发展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主导型产业和民营项目带动型产业集群,从源头上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着力帮扶和促进几十个中型、几百个小型、几千个微型企业发展。发挥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先行先试”优势,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领域,放宽民营企业准入条件,大力发展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完善民营资本参与社会公共服务项目开发经营的公私合营(PPP)模式。优化和改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务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培育民营经济成长沃土。按照“推进一产、提升二产、发展三产”的思路,加快民营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引导、主动服务、强化措施,推动民营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正确处理政商关系,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三)大力促进金融振兴

发挥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和创新,努力构建体系健全、竞争有序、运行规范、监管科学,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把金融业打造成为我市基础性和关键性产业。做大做强大同银行,支持其他地方金融机构在同发展,规范发展准金融机构。增强企业直接融资能力,扶持新三板挂牌企业增资扩股、股权融通,争取早日转板上市;培育具备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尽快完成股改,在新三板挂牌。稳步发展新型金融业态,积极引导本地金融企业、民间资本合作发展,创新投融资方式。加强网络借贷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金融安全。提升金融信息化水平,拓展金融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服务能力。深化金融开放与合作,加快引进金融机构,深化我市与经济发达地区、京津冀地区的金融合作,做好对“走出去”企业的金融服务。探索尝试开展大同进出口产品人民币结算业务。

原标题:关于下发大同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大同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