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人物正文

湖南株洲家庭光伏发电第一人的2014年

2015-01-09 09:25来源:株洲晚报关键词:分布式光伏发电家庭光伏发电株洲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家庭电厂发电7000多度已赚近五千元

昨日,天气多云。在李游家的南面屋顶上,40块光伏组件正在工作。“这种天气,日发电量大约是10多度,天气好的话,日发电量可以达到60度。”李游说。

自从本报报道了李游在自家屋顶建设光伏发电站的故事后,吸引了不少人关注。“已经有10多家媒体前来采访,还有好奇的市民前来参观,总共加起来差不多有上百拨人爬上我家屋顶看设备了,最多的一次屋顶上同时站了10多个人。”李游说。

“从去年5月到现在,我的设备共发电6894度,自家用了903度,没用掉的5991度全部送到了国家电网。”昨日中午11点半,李游指着装在一楼的电表告诉记者。

去年7月,李游收到了第一笔来自国家电网株洲县供电公司的1115元汇款,这是他的光伏发电站发电2个月拿到的度电补贴和余电上网卖的钱。到去年11月底,国家电网已经连续7次给他汇款,总计有4604元。

据李游简单统计,他家的10千瓦光伏发电设备,按照总量平均算下来每月约发1000度电左右。“一年大约能取得利润1万多元,后期基本不需再投入。最关键的是,这些是清洁能源。”

成立公司,帮6户人家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

昨日上午,李游按计划到天元区一小区的电梯房顶楼,检查了才帮客户装好不久的光伏发电设备,这些设备像遮雨棚一样斜铺在28楼楼顶的天台上。李游说,这套设备再过几天也能并网了。到目前为止,李游成立的鑫琪新能源公司,已经给包括两户长沙居民在内的6户居民装上了光伏发电设备,其中5户已经并网发电。

在云龙示范区龙头铺镇蛟龙村的“盘龙高科”食用菌生产基地,李游还将近百块太阳能光伏组件“搬”上了400多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建成我市首个光伏大棚,此举可谓双赢。

食用菌生产基地负责人周顶介绍,大棚需要维持较低的温度和较大的湿度,才能保证杏鲍菇四季都出菇,而这些需要棚内设备全天运作才能完成,这意味着高昂的电力成本。光伏组件上棚并网后,不仅能够吸收掉大量光能,使得棚内温度下降3度,所发的电,还可以供给棚内使用。棚上发电、棚下种菇,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了相辅相成的效果。

李游的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和收取并网电费,食用菌生产基地则免费使用设备所发的电,这种模式被称为合同能源管理。记者了解到,以这种模式运作的光伏大棚,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陆续出现。

原标题:湖南株洲家庭光伏发电第一人的2014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分布式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家庭光伏发电查看更多>株洲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