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人物正文

对话李河君:清洁能源之王20年创富史

2014-05-04 11:57来源:新财富关键词:李河君汉能薄膜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通过薄膜太阳能技术,

把能源格局给变了”

李河君为之骄傲的第二个“汉能奇迹”,是“汉能用3年半时间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生产商,华丽转身,战略升级,立马成为行业领导者”。

对于进入薄膜太阳能行业的初衷,李河君解释为使命感。“干完金安桥之后,我们可以什么都不用干了,为什么还去干那么大风险的事呢?汉能整个团队的使命就是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汉能相信通过太阳能薄膜技术能够把能源格局给变了,我们想把火电、核电给替代掉。”在李河君看来,所有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最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主导者。

剑走偏锋的李河君,没有选择主流的晶硅太阳能这条路线,而选择了薄膜太阳能这条令整个光伏业界注目的道路。“薄膜具备高科技+能源的双重属性,高科技行业的特点是高速增长,能源行业的特点是门槛高、周期长,但需求和增长长期稳定,我们同步做,1+1等于11”,李河君认为,只有像汉能这样有超强实力的公司才能干薄膜,“薄膜太阳能行业是双门槛,你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钱,能跨过几百亿的门槛”。

李河君认定,薄膜化和柔性化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薄膜会替代晶硅,薄膜和晶硅有什么区别呢?一个通俗的理解就是,台式电脑与iPhone、iPad的区别,或者是黑白电视和液晶电视的关系”。闯入光伏产业后,李河君不断对外宣扬他这个饱受争议的观点,而目前光伏行业中晶硅占据九成市场,薄膜的比例还不到一成。

事实上,即便在汉能公司内部,对于两条不同战略路线的选择也有过争执。“我要干薄膜的时候很多老员工都不信。第一个观点是,我们水电都那么好了,干这个干吗;第二个观点是,我们干晶硅,因为我们自己有电厂,晶硅(成本中)40%靠电,我们自己发电很便宜,不到一毛钱一度,在金安桥旁边建一个晶硅厂,我们可以做到10GW(千兆瓦),有3个施正荣那么大,施正荣才做到3GW。”

李河君至今还为当初的抉择“得意”,他称自己3年前就预见到了晶硅太阳能产业的寒冬,“我在公司2010年年会上讲了,不能够干晶硅。当时我有一个判断,未来薄膜一定是主流,整个新能源将来都是薄膜的天下”。因为欧盟、美国的“双反”,门槛低、产能过剩且竞争激烈的晶硅太阳能行业至今还在亏损的泥潭中挣扎。

然而,2009年,李河君初涉薄膜太阳能行业时,抛出的2000兆瓦的“宏伟计划”仍是让大家觉得仿佛回到了大跃进时代。“当时新奥王玉锁、正泰南存辉他们都是25兆瓦的薄膜生产线,我说两年做2000兆瓦,也就是他们的80倍。所有人都说我是疯子,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李河君别以为金安桥能干起来,这个事就可以干起来,他根本不懂,怎么可能把这件事干起来呢?”

李河君笑道,他当时提出2000兆瓦,不过是想做到全球第一,因为当时的行业龙头—美国第一太阳能(FSLR.NSDQ)有1800兆瓦产能、两条技术路线,“所以我们提出两年2000兆瓦,超越它一点点,这个目标是这么来的”。

李河君试图不重蹈让许多富豪陷入麻烦的光伏泥沼,他的方式是从一开始就做得更大,打通全产业链,从上游光伏电池和组件的生产线装备,到中游电池、组件生产,再到下游光伏电站发电。他认为,通吃的做法能够内部消化掉产能。2011年,李河君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成为在香港上市的硅基薄膜太阳能设备制造商铂阳太阳能(00566.HK,现已更名为汉能太阳能)的实际控制人,从而直入上游装备制造。2013年汉能太阳能盈利超过20亿港元,目前市值已经超过300亿港元。

此后3年半,李河君成功布局了七大光伏制造基地,完成了对全球3家技术领先公司的并购,分别是德国的索力比亚公司(Solibro)、美国的米亚索能公司(MiaSolé)以及全球太阳能公司(GlobalSolarEnergy)。汉能并未透露收购金额,但3家公司被收购的时间恰恰处于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上半年这一全球光伏市场的冰期,因此,“我们基本上是以抄底的价格收的”。李河君的思路是,所收购公司的技术能对接则对接,不能对接的可以“存放起来”,减少未来的竞争对手。

“3年以后的结果是,我们做到了3000兆瓦、7条技术路线,他们(美国第一太阳能)干了8年,是1800兆瓦、两条技术路线,”李河君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完成几个大的并购之后,我们一跃成为全球薄膜太阳能行业的领导者。这不但在于规模,更在于技术,汉能通过并购,把全球最领先的技术完全掌握在中国人手里了。包括并购,包括基地建设,我们总共才花300亿就干起来了。”站在大多数人对立面的李河君,再一次创造了奇迹。2014年3月,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商业奖项—麻省理工学院《科技创业》“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评选结果揭晓,汉能位列全球第23位、中国第2位,在中国企业中仅次于腾讯。

2014年4月22日,特斯拉汽车创始人马斯克在上海公开表示,汉能作为首家和特斯拉达成合作协议的中国充电站供应商,将利用其薄膜柔性光伏系统为特斯拉建设首批位于北京的两座充电站,并在上海嘉定汽车城提供第一座超级充电站建设,在未来还将陆续建设共七大超级充电站网络。与特斯拉强强联手,切入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系统,标志着汉能在薄膜太阳能应用领域再次取得突破。

李河君将在薄膜太阳能领域取得的成功,归结于在剑桥学习生涯带来的全球视野,“企业转型升级风险非常大,死亡的概率是50%。对我而言,薄膜和水电完全不一样,薄膜的国际化非常重要,而国际化得益于我在剑桥读过两年书。”在李河君看来,具备全球视野,对中国民营企业非常重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李河君查看更多>汉能查看更多>薄膜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