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人物正文

“光伏首富”施正荣:一个科学家的创富传奇

2014-01-27 09:02来源:前瞻网关键词:施正荣尚德破产顺风光电接盘尚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5年10月14日,在美国华尔街纽交所门前升起了三面旗帜,从右至左是尚德电力、中国国旗和美国国旗,尚德电力就这样成为当时第一家在美国市场公开上市、融资规模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上市当天尚德电力的股价从15美元涨到了21.2美元,蒸蒸日上的尚德股价也让施正荣在一夜之间,成为了中国首富。而据当时的尚德高管看来,上市带来的财富对于施正荣的意义并不大,施正荣的目标是把尚德做成一份事业,做成一个百年老店。

无锡尚德:在充满希望的光伏产业里跑步前进

无锡尚德从2001年初创到2005年登陆美国纽交所用了短短4年多,这样的发展速度令人惊讶,这反映出当时光伏产业的前景是多么的美妙!然而,挑战即将来临。

美国上市归来的施正荣成了征服海外资本市场的英雄。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在施正荣这位榜样的带动下,带着大量资本进入到光伏市场淘金。离开尚德的杨怀进也开始代理光伏生产设备。国内光伏市场的热度变化,让他也感到吃惊。杨怀进说:“我2001年在推这个项目的时候,遇到的都是比较冷淡的面孔,到了2005年参加一个展览会,这个展览会在浦东东方明珠(5.89,0.06,1.03%)举办,当我看到这个展览会场面的时候感到很惊讶,我几乎不敢看,因为太疯狂了,光伏产业一下子从一个非常冷门的行业变成一个备受追捧的行业。”

张凤鸣离开尚德之后,回到了南京大学光伏专业担任教授,并且到南京中电光伏担任首席技术官。他当时也感受到了光伏市场疯狂的热度。张凤鸣说:“还没有生产出来,没有测试,客户都把他的设备搬到你的车间来,当场测试以后,马上包装,就放在他自己的车上拉走了,所以说是供不应求。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纯利润超过30%。”

供不应求的状况让所有的光伏企业都开始追逐光伏产品的原料——晶硅。晶硅的价格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变得不可思议起来。杨怀进回忆道“2006年的时候硅料是22美金,27美金,然后涨到33美金及然后涨到50多美金,到2007年、2008年的时候就涨到了500美元一公斤,欧美实际硅材料的成本是20多美金一公斤。”

由于从事生产线低端的下游组件,即便技术先进,上游原料短缺现象仍然牵制产能扩张。疯狂上涨的硅料价格让施正荣也坐不住了,尚德毅然与全球大型硅料供应商MEMC签署了50-60亿美元的多晶硅合同,合同期为十年。签单半年后,多晶硅黑市价每公斤上涨100美元,翻至300美元。2007年6月,尚德又与美国HoKu签订了6.78亿美元的多晶硅供货合同。果然,“拥硅者为王”,在2007年底,上游原料持续疯狂上涨,黑市价格更是创下每公斤400美元的天价,于是,处在下游的太阳能电池需求放缓。尚德电力则在这样的原料厮杀战中,依靠每年2000吨硅料的稳定供应,安然度过。由于原材料获取稳定,下游组件的产能顺利扩张,颇具成本及技术优势的尚德电力于2007年末,跻身全球行业领导者之列。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些大额固定价格长期订单,为尚德的债务危机埋下了巨大隐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施正荣查看更多>尚德破产查看更多>顺风光电接盘尚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