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电站EPC评论正文

解析光伏产业模糊的政策信号

2013-07-15 09:51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国六条光伏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模糊的政策信号

虽然不能指望靠巨额补贴来拯救光伏制造业,但如果标杆电价定得过低,脱离了行业的承受能力,不但对行业健康发展无益,反而可能会扰乱整个产业的竞争秩序,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形

在6月中旬,国务院宣布了促进光伏行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而其中较为引人关注的则是有关补贴的内容,称将扩大可再生能源基金规模,保障对分布式光伏发电按电量补贴的资金及时发放到位。

这为此前备受关注的补贴资金拖欠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式,即通过扩大增量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难题。

不过,这是否就意味着对光伏电站的上网标杆电价会相应的提高,可能也不尽然。

一些公开的信息也印证了这种猜测。无论是国家能源局的信息,还是一些官方背景人士的表态,都显示出,通过更高的电价补贴来拯救国内光伏制造业的做法,可能并不在决策层的考虑中。

在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的有关落实此次国务院光伏新政的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明确表示,将重点在经济发达地区选择网购电价格高、电力负荷峰谷差大、补贴相对少、用电量大且负荷稳定的工业园区,按照“自发自用、就地消纳”的原则,开展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

与之类似,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资讯委员会主任张国宝也对媒体称,光伏产业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补贴上,根本的出路还是要降低成本从而降低电价。

出于补贴资金压力以及一些原材料价格下降方面的考虑,标杆电价的逐步回落,的确是在情理之中。不过,由此引起的连锁反应,可能还需要引起政策制定者的足够重视,特别是在面临外部市场日益严峻的当下。

其中,首当其冲的则是传到效应,电价补贴的下跌必将传导到中上游产品生产环节,降会导致包括组件在内的产品价格进一步下跌。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在技术未有明显进步的情况下,组件价格之所以出现大幅下跌,其中不排除一些企业为了迎合下游市场,而在材料方面选择“以次充好”的情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国六条查看更多>光伏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