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原材料及辅料多晶硅评论正文

中国会叫停对进口多晶硅“双反”么?

2013-01-31 10:37来源:solarF阳光网关键词:多晶硅双反光伏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对美欧韩的多晶硅双反”申诉是由江苏中能硅业、江西赛维LDK、洛阳中硅高科技和重庆大全新能源这四家多晶硅企业共同发起。根据这些企业提交的意见,中国光伏界期望在最终的裁决中,商务部能对以上三地多晶硅厂商裁定征收40%-50%的惩罚性关税。

笔者认为,相对于美国对中国光伏电池厂商征收最高达249.96%的惩罚性关税,如果基于杜绝低价倾销考虑,40%-50%的额度应该处于合理区间。去年四季度,我国进口多晶硅现货价格约在16-16.5美元/公斤;据此推算,一旦“双反”正式立案,进口多晶硅的价格将上涨至20-24美元/公斤之间。对于国内同行而言,这意味着25%左右的获利空间。而如果最终税率定在20%-30%左右的低水平,则国内厂商亦有望维持不赔不赚的保本局面。

巨额海外长单或借机“解套”

与多晶硅业者相比,国内光伏下游企业对于多晶硅“双反”早日立案的期待可能更为迫切。压在这些厂商身上的200多亿美元海外长期订单,或将因此一夕解除。

这两年来,海外长单已经成了中国光伏组件厂商无法言说的痛。在早些年近似于跑马圈地的野蛮生长的阶段,企业之间为了拼规模、上产量,争相采购多晶硅原料。很多公司当时以40-50美元/公斤的价格与海外原料商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这些合同少则几年,长则十多年。

正是世事无常,2008年起多晶硅价格一路下滑,即便市价已低至17-18美元/公斤,中方企业还要硬着头皮按照约定的高价履行这些多晶硅海外长单。毕竟,如果单方毁约,信誉上的损失不说,将要支付的大笔违约金也是这些企业的“不可承受之重”。 未来10年,中国光伏企业背负的海外长单总额仍高达200-300亿美元。

中国对美欧的多晶硅“双反”,无疑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一个顺理成章的“解套”契机。按照国际贸易商业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双反”这类贸易制裁措施通常适用该条款,中方企业就可以此为据“就坡下驴”,与上游的海外多晶硅公司顺利解约,彻底卸掉这个包袱。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多晶硅查看更多>双反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