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人物正文

施正荣的滑落 是否一语成谶

2012-12-29 10:41来源:《钱经》杂志关键词:施正荣尚德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光伏行业业内,是基于两种不同的技术——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两大阵营分庭抗礼。晶硅电池的转化率是薄膜电池的2倍以上,但是成本要高于薄膜电池,两者各有优劣势,而目前晶硅电池由于转化率的优势,占据80%以上市场,薄膜电池由于无法实现其提高转化率的技术问题,一直不能得以大规模推广。

施正荣此前所进行的研究专业为薄膜电池,或许他一直无法割舍薄膜电池的研发与应用。

2009年,无锡尚德与四川大学组建四川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进行薄膜电池项目的研发与市场应用,后来的几年间,在施正荣的坚持下,尚德为此项目付出了数亿元的研发经费,而在转换率方面一直没有看到效果。

事实上,与此同时,尚德在上海投入了3亿美元建造薄膜电池工厂,但是当项目一期建好之后,施正荣又将此项目改建为晶硅电池工厂,期间损失数亿元。

施正荣给出的解释是晶硅电池的应用前景优于薄膜电池,但这无法说服众人。因为这样一个技术问题对于施正荣来说,判断起来并不难。

“他做出决策的随意性太大了,这样的事情不是少数,几次决策过后,可能他自己又很快更改。而且他做决定的时候,别人很难说服他改变主意。”一位此前在尚德的高管说道。

尚德在最近几年间的利润率非常低,此前一位业内人士就公开评论过:“尚德产品的价格最高,利润率又最低,他到底要做什么?”

让尚德不得不在几年间背负高成本“包袱”的缘由是作为产品主要原材料的多晶硅的成本过高。这其中既有市场泡沫的原因,也有尚德的战略失误。

2006年,多晶硅价格一路狂飙猛涨,在施正荣的坚持下,无锡尚德与美国多晶硅企业MEMC签署了一份十年的供应合同,双方约定,在这十年间,尚德可以以80美元每公斤的价格采购多晶硅。在签署之前,尚德有多位高管提出,这个价格过高,在多晶硅价格被热炒得虚高的时节签订这样的合同并不明智。

但是施正荣认为,在光伏行业,“得多晶硅者得天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