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综合正文

北极星专题:光伏这七年(上篇)

2012-12-05 10:00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卡脖子的上游

常州天合光能是国内涉及太阳能产业链最齐全的企业之一,除硅材料外,其他几个环节都有涉及,但最核心的业务还是硅锭、硅棒的制造和硅片切割。但由于缺少上游硅材料,来自下游电池制造厂商的大批订单只能增加天合董事长高纪凡的烦恼。

实际上,在当时开工不足是国内硅锭(硅棒)、硅片厂商面临的普遍问题。比如国内最大的硅锭、硅片生产厂——河北晶龙产能已经高达2250吨,但产量只有1126吨,开工率仅为50%。而青海新能源、绍兴精工太阳能等企业甚至空置上百吨的产能,干脆无料开工。

高纯度的硅材料对于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极为重要。硅中大量杂质的存在不仅会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而且金属杂质的扩散速度很快,会大大缩短硅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造成电池组件发电量衰退,降低硅太阳能电池电能的再生比等问题。同时更关键的是,与所有行业一样,产业上游的缺货必然造成下游企业的成本上升和收益下降。

当时,最需要技术能力的硅材料恰恰成了整个中国光伏产业的关键瓶颈。当然,也有人试图突破这个死结。

“火神凹”是一个极富中国民族特色的地名,洛阳硅业集团的董事长孙文海决定建立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农田。如今洛阳中硅在国内光伏产业圈中已经赫赫有名,因它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具有年产300吨多晶硅材料能力的企业。

洛阳中硅成立于2003年,目前已经建成年产300吨的多晶硅项目,不过运行情况并不理想,现如今实际产量只有60吨,还处于技术攻关的时期。也正因此,虽然产能高达1000吨的设备都已经到位,但只能处在安装调试的阶段。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